苏东坡津津乐道的故事 嘉兴故事庞艺影

多年前,我和嘉兴博物馆同事陈家树受馆长褚国瑜的委派,去现今嘉兴市洪合乡良三村进行文物普查和征集工作。

那是一个油菜花开的季节,绵绵春雨把江南农村点缀得分外湿润、秀丽,而我们在田径上的行走却如同蜗牛缓缓向前。

走村访户,不分昼夜,上南落北,风雨无阻,我们围绕工作的主题费尽了较多心力,也得到了一些收获。

下乡第二天,在良三村与一位叫国富的农民访谈时,得知他家有一块清嘉庆三年“重建三过堂记”石碑,全文刻以娟秀的隶书,那时正作为洗衣服石板所用。

经过协商,我们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几天后把此石碑运回了嘉兴博物馆。

苏东坡津津乐道的故事 嘉兴故事庞艺影(1)

“三过堂”是为了纪念宋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苏东坡的三次过访,嘉兴人在当地本觉寺新造的一间以此题名的堂屋。

从已经发现的明、清“重修三过堂”碑刻记载来看,苏东坡这位身在异乡的异客以其交友中的谨厚之气,中年时在三次过访浙江嘉兴本觉寺时,曾与他的四川同乡该寺方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重修“三过堂”本有后人的旨意,它向人们叙述的是一个启人思索的故事。现借此碑刻与其它史料录下苏东坡这段少为人知的经历,以飨读者:

苏东坡津津乐道的故事 嘉兴故事庞艺影(2)

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飘零四方。

一次东坡从河南开封府走水路到杭州,船过嘉兴时,听说出西门二十多里的古运河北岸有一座古刹,名本觉寺;並闻寺中有位文长老品德高尚,学问很深,又是四川同乡,便特地停下船只,上岸前往拜见。

人逢知已,相见恨晚。两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谈。这次不寻常的相遇,虽然叙谈终日,但仍有不尽肺腑之言的同感。

分手时,文长老热情相约东坡下次再来本觉寺会面,并亲自送东坡离岸上船。

东坡因喜,赋诗一律: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吾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文长老一见东坡,遂知为刚明劲正之器,一毫私不可干者,

敬和一诗,以寓酬勉之意:身满华严法界中,香厨底事感天童。那之本觉从何觉,谗悟真空自不空。若有相时原说梦,到无言时却收功。一句月出星三点,汝向西来我向东

6年以后,苏东坡从徐州到湖州,途中他不忘再去嘉兴本觉寺探望文长老。时则小门半掩,松竹萧然。庭前孤鹤见苏公到来,点头张羽,飞舞长鸣......这次文长老因重病染身,卧床不能起身。

两次过访,悲喜交加,文长老在欣慰之中向东坡叙述了自己出家前后少有人知的艰难过程。东坡得悉文长老一生做人,光明磊落,对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坡在以后谈起文长老时,称其是众多友人中值得敬佩的一位老师。

临走时,东坡表示了日后准备与东坡同返四川故乡看看的心愿。尽管文长老因生病已久,情绪略显不安,但由于乡井难忘,脸上也露出了会意的微笑。

东坡复赋一诗以记: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真。惟有孤棲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吟毕,而别。

一晃十年过去,苏东坡去杭州出任知府之职。任前他赶紧先去本觉寺拜见有约在先的老方丈,不料文长老已经云归仙逝。只见灵台不见人,东坡真是伤心之极,面对文长老的遗像,不禁挥泪呼叫着他经常想念的友人。东坡问曰:今文长老待吾,何所见而迎?

又何所见而避?有一僧曰:文师脱化尘埃,经五秋矣,安得又有长老迎避于公耶

东坡默然,良久而悟,不言所以,又赋一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渐作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病去,一弹指顷去来今。存亡见惯浑无泪,乡曲难忘尚有心。欲向钱塘吊圆译,葛洪川畔待秋深

东坡此番离去,心中悲痛万分,他在庙前滞留了足足半天,最后捧走了本觉寺前的一块泥土,带到杭州,留在身边以作永久的纪念。

读过苏东坡三过嘉兴本觉寺的故事后,令人感受颇深,联想很多。

除了这个故事本身内容的感人之外,再从历史这个视角来看,我们通过对碑刻,史料的释读,确实可以获得许多人文景观的历史信息,而且还能促进交流,提高当今寺庙文化研究的水准。

苏东坡津津乐道的故事 嘉兴故事庞艺影(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