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A类学科(中山大学又一学科新晋全球)

7月14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的统计数据,中山大学共有2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为新晋全球前1‰学科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7名,全球排名第112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山大学 A类学科?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中山大学 A类学科(中山大学又一学科新晋全球)

中山大学 A类学科

7月14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的统计数据,中山大学共有2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为新晋全球前1‰学科。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7名,全球排名第112位。

ESI收录了1200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ESI指标用来评价一所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水平,甚至通过ESI高被引科学家来预测诺贝尔获奖者。ESI每2个月公布一次,均为上一次数据的基础上增加2个月的数据,但是每年5月份会去除掉最旧一年的数据。

ESI将全部科学分为22个专业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等,此次排名全球进入前百分之一的学科增加545个,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百分之一的学科1881个(新增43个),其中千分之一的学科223个(新增7个),表现非常强劲。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成功跻身全球前1‰,为学校第7个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中山大学全球前1‰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5名。

2022年7月ESI排行榜:中山大学上榜学科情况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科基础积淀深厚,在USNews、ARWU、ESI等主流世界排行榜中均位居全球前100名。近五年学院在人工智能的AI Rankings和 CS Rankings排名均位于世界前50名左右(第33名)。在AI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视觉方向在AI Rankings 和CS Ranking排名均位于世界前10名。此次计算机科学在ESI排行榜中跻身全球前1‰,再次彰显了中大计算机学院强劲的学科实力。

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中山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中大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在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11个学科入选

学校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在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中山大学总计58个入选,数量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其中12个学科获评A 、27个学科获评A、12个学科获评A-,A类学科达51个。在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总上榜学科数量为30个,上榜学科数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7名

学科建设,是搞好高等教育事业的规律所在,中山大学历来对学科建设高度重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大加快“双一流”建设,对学科重新规划布局,补短板,强优势,努力建设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2020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用,中山大学从此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依托“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支撑,中山大学进一步完善“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大力推进学科群建设,建设海洋学科群、生命医学学科群、人工智能学科群、电子信息学科群、基础前沿学科群、国家治理学科群等。

学校在“创新之城”深圳办新工科、新医科,培养创新性人才,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办新农科,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瞄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主粮种业安全,努力把中国人饭碗端牢在自己手上。在珠海校区布局大海洋学科群,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在广州新办艺术学科,完善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塑造出良好的大学育人氛围。

目前,中大学科门类覆盖面广,研究生教育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办学优势愈发凸显。

办学98年来,中大始终坚持与国家同行、与时代同向,在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的改革发展,整体实力稳居国内高校前列,若干指标已经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如今,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欢迎关注“中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山大学官网、中山大学官微、中大招生、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微言教育、青塔、最佳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