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徒什么意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徒什么意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1)

子产识伯石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总能让子产非常满意,然而伯石性格自私而虚伪,虽然非常能干,但其他人并不喜欢他,只有子产比较欣赏他的能力。

一次,有一件国事需要伯石去办,在交给他任务之前,熟悉伯石性格的子产先命人把他叫来,庄重地告诉伯石:“这次吩咐你去完成的事情非常困难,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你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我就禀明陛下赏赐给你一座城邑。”经过努力,伯石最终完成了那项任务,于是子产就禀明郑国公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封地。另一个官员对子产说:“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大家都为国家办事,为什么单单送给伯石东西?”

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徒什么意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2)

郑子产

子产说:“人和人不一样,像伯石这样的人,让他没有个人欲望是困难的。满足他的欲望而让他成功地办成所办的事情,这不也是国家的成功吗?城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难道它还会被搬走不成?”

后来,伯石听到众人的议论,非常害怕,于是就找到子产要交回封地,但子产说:“这次陛下赏你的封地是你功劳的体现,你受之无愧,以后只要你好好为国出力,赏赐还会更大!”还是坚持把城邑给了伯石。伯石以后在为国办事中,果然就如同子产所说的那样更加卖力。

【悟在当下】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清了,缺少鱼类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和养分,鱼就无法在这样的水中存活;一个人对下属要求过于严苛,不允许他有一点毛病,一点缺点,他也就没有下属可用了。

用人,先要知人,知人越详,任用也就越恰当。知人就要了解人,了解人的长处与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其长,避其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出于公心,如此,才不怕别人说长道短,才能名副其实地做到人尽其才。

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

春秋时期,姑布子卿是当时鉴别人才的能手。一次,他应邀去赵简子家做客。

在快到赵简子家时,姑布子卿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路边搬石块砌小小的城墙,旁边有一张帛,帛上仿佛是一座小城堡的草图。姑布子卿惊讶了一阵子,才去了赵简子家。

赵简子带着孩子们出门迎接姑布子卿。姑布子卿随便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

之后,赵简子问:“他们才能如何?”

“没有能当上将军的。”

“那赵家将要灭亡吗?”赵简子禁不住担心了。

姑布子卿想了一想,问:“还有其他孩子吗?”

赵简子说:“还有一个叫毋恤。”就叫人去找他。

姑布子卿说:“可能就是我在路上见到的那个小孩子。他会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孩子进门来,正是姑布子卿路上所见的。

“未来的继承人肯定是他了。”姑布子卿说完,众人都非常惊诧,连忙追问原因。

姑布子卿解释道:“第一,赵简子家气数昌旺,必有杰才藏在府上;第二,那小孩非一般孩子,平常人家也不会有此小孩;二者相叠,多半是赵家公子了。至于出身,无关紧要。”

赵简子说:“可他母亲身份卑微,原是奴婢。”

姑布子卿说:“上天授予的,低贱也会尊贵。”

从此以后,赵简子就对他的儿子们一个个地进行考察,发现毋恤最为贤能聪明。一次,为了测试儿子们,赵简子说:“我在常山上藏了件宝符,谁最先得到它,谁就会获得赏赐。”他的儿子们都骑马到山上寻找,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只有毋恤回来说:“我已经找到宝符了。”赵简子让他讲出来。

毋恤说:“从常山上俯瞰代国,代国一目了然,我们应该攻取它。”

赵简子由此知道毋恤果然聪明,于是就废掉太子伯鲁,立毋恤为继承人,他就是后来赵国的开国之君赵襄子。

【悟在当下】鉴别人才先相面

鉴别人才就像挑选木材。

伐木工人在选料的时候,先从外形上打量,看树木是否有笔直挺拔的态势;再考察质地,是缜密结实,还是疏泡松脆;从品种上看,要么敲敲打打听一听,用多种方法来判断树木是否能有大用处。

品鉴人才也一样,总要见一见面,有一个初步印象之后,再进一步考察品德和才能。见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外形相貌上来考察、鉴别人才。

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徒什么意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