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如何开发利用(恢复古代漕渠建设人居水城)

建设水城与水乡总体规划

渭南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大门,黄河中游、渭河下游、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1. 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8万。渭南市的主要特点是:处在黄河、渭河、北洛河三条大河在关中平原的汇流处,有黄河流域最大的被弃洪水资源,宽广的平原地带土地资源,根据我国北方淡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是我国北方发展现代化经济最具潜力的地方。

渭河如何开发利用(恢复古代漕渠建设人居水城)(1)

渭河华州段 刘焕民拍摄

2003年12月,在渭河下游发生了“03•8”洪水灾害后,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写了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

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黄河、渭河、北洛河、南山支流被弃的那部分洪水资源。2.充分利用渭河下游平原地带在我国相对地广人稀的土地资源。3.充分利用渭南市境内独特的古文化旅游资源。在黄河流域和我国北方用新的治水理论,描绘出一幅发展现代经济的蓝图,为黄河流域的治理提出一条恢复气候变化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在渭河两岸结合解决防洪难题规划渭河水城

渭河水城:西起渭南市和西安市交界的零河,东到渭河入黄口,东西长80公里,南北平均宽15公里,总土地面积1200平方公里。渭河水城规划为黄河流域最新最美的花园城市。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是:将渭河主流规划在城市的最中心地带,将目前3~5公里宽的游荡性河流改建为用磨盘坝和铅丝笼固定为约两公里宽的固定河床。沿渭河两岸,按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堤内和堤外取土筑堤,堤宽一公里左右,堤顶为两面临水的人居水城用地。在渭河南岸恢复历史上的漕渠,漕渠平均宽1000米,深5~10米,总水面面积160平方公里。

渭河如何开发利用(恢复古代漕渠建设人居水城)(2)

华州区蓄滞洪区效果图 自陕西日报

据《关中古代运河-漕渠》所述:“这条人工开凿的渠道自长安西南昆明池起,收纳了秦岭北麓70多条河流和沟溪的地面径流,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直通黄河,长三百余里。”

在西汉、隋、唐我国古代三个兴盛时期,“漕运”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治进步的大动脉,漕渠始建于公元前129年,当时是以运粮、运军队为目的,兼有灌溉农田作用。现在规划的漕渠是渭河以南蓄洪带,拦蓄渭河和南山支流洪水于地面和地下,作为渭河水城的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地,设计供水能力为10亿立方米。同时起到水城的生态作用、旅游景观作用。漕渠通过的地带和唐代的漕渠路线一致,所经过的二华夹槽地带的六十公里区域,是关中平原唯一地下水位没有下降的地方,完全可以保证漕渠一年四季都可以行船,成为关中平原一处可以进行划船比赛之处。

渭河如何开发利用(恢复古代漕渠建设人居水城)(3)

华州区遇仙河工程效果图 自陕西日报

渭河北岸:西起西安市临潼西田市镇,东到入黄口,沿途经过渭南市临渭区和大荔县渭河平原地带,规划一公里宽的千年一遇洪水的长堤作为水城用地。长堤以北规划平均宽度约两公里宽的带状水景森林公园,公园内设计许多人工湖,使带状公园成为渭河以北蓄洪带水源地,设计供水能力为8亿立方米,作为渭河水城工业供水水源。

渭河以南的城区规划为:渭河和漕渠之间规划为市民居住区,两面临水,水城也因此而得名。居民区和水面的连接方式是30~50米宽的树林绿化带,不采用石头砌河堤的办法,这种水城称之为现代水城或生态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用石头砌的水域被称之为古典水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更重视生态,交通工具也变成以汽车为主,因而古典水城的建筑方式逐渐被生态水城所代替。漕渠以南规划为国际级旅游城市和商业城市用地。从华县石堤河到渭河入黄口这45公里区间,是渭河距秦岭华山山地最近的地带,也是西岳华山脚下的一个湿润气候带,区域内是地表和地下水最丰富的地方,可规划仿唐古城和五星级以上酒店,使之成为未来世界旅游名城。零河到石堤河这35公里区间,规划为现渭南市区的发展空间。

渭河如何开发利用(恢复古代漕渠建设人居水城)(4)

华州区石堤河工程效果图自陕西日报

渭河以北的城区规划为:渭河和带状森林公园滞洪区之间是市民居住区,因两侧临水可称为渭北生态水城。带状森林公园以北规划为大型工业区用地,东西方向修一条专用铁路线,专用铁路线以北是一望无际的渭河大平原,在大平原的渭南市临渭区的官路乡或大荔县的羌白镇境内规划国际机场。渭河水城工业区的占地面积向北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原文来源:徐梦春著《治水新论》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