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雕刻技法(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李祥)

葫芦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象征:葫芦与“福禄”读音相近,是富贵的象征;葫芦多籽,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此,许多民间手艺人便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观赏的艺术品,也造就了葫芦雕刻这门技艺。洛城街道桥南李村的李祥便是其中一位。

葫芦雕刻技法(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李祥)(1)

葫芦雕刻,是以葫芦为载体,用点、挑、推、拉、刺、勾等技法,以刀为笔,进行刻画。作品可以镂雕、可以墨刻、可以浮雕,形式可以是书法、印章、绘画等,以不同的工艺制作出各种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从爱好到职业,探索葫芦雕刻艺术广度

在洛城街道中南世纪星城的沿街房,有一个李祥2018年创办的致力于葫芦雕刻发扬传承的大吉祥葫芦艺术工作室,拥有一支热爱葫芦雕刻的年轻团队。走进工作室,里面有序摆放着成排的葫芦作品,在直径几十厘米的葫芦上,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活灵活现、自成意趣,图案既有粗犷淳朴之风,也有细腻婉约之美。

45岁的李祥是工作室负责人,制作葫芦雕刻工艺品虽十年有余,但与葫芦雕刻结缘却属巧合。“当年有位朋友送了几个大葫芦,我就想着怎么加工一下才能让这些葫芦既能保存长久,又能精致好看。通过上网搜索,才了解到了葫芦雕刻这门艺术。”仔细看过别人的作品后,李祥心动了。“这些简单的款式我应该也能做。”怀着对葫芦的喜爱,李祥踏上了葫芦雕刻这条“文化路”。

学习之路并不平坦。李祥没有绘画基础,即使是简单的图案也要花费别人好几倍的工夫才行,雕刻对他来说更是一片空白。“光雕刻用的刻刀就有几百种,我将大部分买了回来,想挨个试试。”李祥从工作台拿起一个小木头匣子,里面都是他这些年来挑选出的得心应手的刻刀:“别看这些刻刀看上去差不多,但刀尖儿都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有斜口刀、直口刀、圆口刀、剪线刀等,有的雕花有的刻字,功能大不相同。”

这些年,李祥不断学习摸索,精进画工和雕刻手法,同时,一路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手艺人,互相切磋技艺。付陪龙就是其中之一。二人在葫芦雕刻上各有见解,为工作室的葫芦雕刻作品添色不少。“这边的‘紫气东来’‘仓颉造字’是我和付老师以历史主题为背景,合作雕刻的作品,我负责刻字,付老师刻图,我们各取所长,让作品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从坚守到传承,挖掘葫芦雕刻艺术深度

“葫芦雕刻涉及绘画、书法等多项工艺,非常繁琐复杂,每次创作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雕刻手感也非常重要,手劲要恰到好处,力道轻了刻不到位,重了容易出现败笔。”李祥说,雕刻前首先要选取品相合适的葫芦,然后根据葫芦本身的外形进行构思,根据葫芦的长势顺势而为,用铅笔打草稿,之后用刻刀在葫芦表皮刻画,为它们穿上寓意丰富的“新装”。

李祥拿起一个顶部雕刻成立体莲花样貌的葫芦说,“这是葫芦花瓶‘爱莲说’,是我在看到这个细腰葫芦后产生的创作灵感。”因为善于观察、琢磨,李祥经常将一些奇形怪状的葫芦“变废为宝”,尤其是一些“长短脖子”的异形葫芦,在他高超的雕刻技艺下,变成了特色鲜明的“宝葫芦”。

匠心之作,非一日之功。工作台前的李祥,一手持葫芦一手持刻刀,刀尖灵活地在葫芦表面游走,轻重缓急,点刻勾描,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一件作品,一般要用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雕刻完之后还需给葫芦着色,李祥雕刻的牡丹,颜色艳丽,形态逼真,色泽深浅有致,细细观察,花瓣脉络清晰可见,黄色花蕊更是丝丝分明。李祥介绍,花瓣根部及花蕊部分需要用极细的笔将颜色一点一点“递”进去,然后再向外层层晕染,“这考验的是笔上的功夫和耐心。”

在寿光全体葫芦手艺人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寿光市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更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一方面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另一方面要利用手中的刻刀做好文化传承。非遗传承人的荣誉不是挂在墙上看的,而是一种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从爱好到职业,从坚守到传承,李祥已与葫芦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将这一兼具手工和艺术的文化形式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通讯员:王凤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