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什么体会(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贱夫妻是不是百事哀呢#

原本非常相爱的夫妻,可能会被家庭琐事困扰,之间的爱意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对彼此的指责和不满。仔细分析其中的缘由,大多都与金钱有关,对于家境一般或者相对贫困的夫妻来说更是如此,似乎验证了世人常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短短的七个字,道出了无限的心酸,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生活拮据的夫妻比较悲哀,日子肯定过得紧巴巴的,幸福指数必然不会太高。“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何处?它的本意真的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吗?

唐代的诗人元稹的《遣悲怀》,《遣悲怀》一共有三首,全部都是元稹怀念其妻子所写的诗词歌赋。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什么体会(贫贱夫妻百事哀)(1)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正是其二首的末尾句。说的是自己飞黄腾达以后,昔日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却不在人世,无法享受到人间荣华富贵的故事。

昔日戏言深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在诗词中回忆了自己和妻子在贫贱时期对于往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有了,唯独没有了妻子。因为怀念妻子,因此对奴婢也格外的怜爱。谁人都知道夫妻的离愁别恨最让人难以接受,但没想到竟然这么痛苦。

元稹的才华毋庸置疑,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且两人是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虽然他祖上有人做过刺史、长史,却由于家道中落,到他这一代时就不行了,顶多算是小资生活。元稹二十岁时,遇到了初恋女友崔氏,她是个才貌双绝的女子,而且家中比较富裕,名副其实的富家千金。

崔氏被元稹的才学所打动,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他交往,两人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尽管元稹非常喜欢崔氏,甚至想过与她白头偕老,但在仕途与崔氏二者相冲突时,他选择了仕途,抛弃了为他付出一切的崔氏。原来,虽然崔氏家财万贯,却没有任何的权势,恰好他遇到了京兆尹韦夏卿的女儿韦氏。

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元稹科举落榜,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很欣赏他,于是便将小女儿韦丛嫁给他。如此看来,这桩婚姻也是各取所需,元稹觉得韦氏能为他提供平台,毅然决然地迎娶韦氏为妻,充满了政治色彩。不过出乎元稹的预料,韦丛虽然出身名门,但却并不贪慕荣华富贵。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所有的爱情当中,最难忘的就是初恋,元稹也不例外,就以崔氏为原型,创作了作品《莺莺传》。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元稹和妻子韦丛结婚的时候,元稹刚刚入第,虽然说在仕途上面崭露头角,但因为太过于年轻并没有得到赏识。韦丛则是高官韦夏卿之女,在娘家的时候,曾经是最受宠爱的小女儿,嫁给元稹以后,过起了平静穷苦的生活,但妻子从来没有怨言,一直过着朴素简单的日子。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什么体会(贫贱夫妻百事哀)(2)

日子一过就是7年,韦丛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当元稹终于有一天成为了监察御史,当上了一个不少的官职,韦丛却死了,死的时候年仅27岁。后来元稹官至丞相,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再加上他是北魏宗室拓跋家族的后裔,称得上是当时的人杰了,但当一切荣华富贵起来的时候,妻子都不在。悲痛万分的元稹本欲前往,但却因公务在身无能为力,情绪不断发酵酝酿,元稹便作下了《遣悲怀》 。

但是现在大家引用,一般都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经济条件一般的夫妻,生活会更加的困难和心酸。大家为什么这样理解,因为两个人结婚之后,生活就是围绕着柴米油盐这些东西。结合此诗的创作背景,元稹要表达的意思是:“与其他悲哀的事情相比,以前跟着他吃苦的韦氏的去世,更让他感到悲痛。”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那样。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什么体会(贫贱夫妻百事哀)(3)

当今时代以女权主义者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特别喜欢引用这句话来警告妇女远离无产阶级男人,她们会说:“人穷志短,穷男人都品行卑劣。没有志向,只会吃喝嫖赌,家庭暴力……” 虽然这根本不是事实,然而中产阶级控制新闻传媒,垄断话语权,羞辱批斗无产阶级男人是一种政治正确。在这种舆论恐怖主义的淫威下,“贫贱夫妻百事哀”逐步成了一种“自证预言”,社会的情感荒漠化进一步加深。

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比现在穷多了,可婚姻并不痛苦。或许一百年前太遥远,就拿大众刚刚解决温饱来说 1980 年代来说吧,那个年代的婚姻幸福度比现在高多了。为何三十年前中国人可以安贫乐道,而当今不行?因为腐朽的小资产阶级情调控制了舆论,导致人们的虚荣心迅速膨胀. 1980 年代电视机已经在大多数中国城镇家庭普及,然而中西部的大多数农村还比较贫困,电视机非常少,彩色电视机就更加罕见了。那个年代的信息非常闭塞,贫困的农村人难以亲眼目睹城里人的富裕生活。由于幸福感不是由绝对生活水平决定,而是由相对生活水平决定,所以农村人可以安贫乐道,农村妇女普遍不会嫌弃自家老公比不上城里的男人。

可到了 1990 年代,电视机开始在农村完全普及,绝大多数相对贫困的农村人都从电视画面感受到了贫富差距。同时大量年轻人前往大中城市以及东南沿海打工,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村妇女开始无法安心,大量涌入城市,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年轻的农村妇女逐步抛弃传统美德,开始羞辱自己的丈夫,甚至给城里的富人当起了二奶。

光靠电视的视觉冲击还不足以彻底摧毁传统,互联网则对传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2005 年,互联网开始普及到绝大多数城市家庭; 2015 智能手机则几乎将移动互联网普及到了任何一个乡村,除非极其偏远。电视节目最多只能隐晦地仇穷,毕竟电视台是政府直接控制,要宣传所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互联网让任何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时富人开始对穷人进行毫无掩饰的羞辱。虽然互联网表面上是“平的”,然而实际上舆论被城市小资产阶级控制。小资产阶级不但对农民极尽羞辱之词,还通过炫富的方式嘲讽城市低收入的工薪家庭。在这种舆论恐怖主义的淫威下,哪怕穷男人能经得起考验,他们的妻子怎么可能经受得起来自富人的长期羞辱?她们肯定会将这种怨恨发泄到自己丈夫身上,导致丈夫无心做事。男人越静不下心来做事就越穷,就越被妻子羞辱,产生恶性循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完全世俗化的国家,华人骨子里很穷,包括穷人自身。在当今彻底资本化的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几乎不可能安贫乐道,连男人都很难做到,妇女就更加不可能。要安贫乐道,经受起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唯有宗教能做到。宗教强调“真善美”,将真实忠诚等品质看得非常重要。宗教都倾向于清心寡欲的简单生活,因为欲望会让灵性受损。宗教先驱们非常清楚财富和欲望是原罪,追求奢侈淫乱会导致道德败坏,唯有简单生活能让内心安宁。

今天的美国和加拿大生活着数十万阿米什人(Amish),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他们大多数人过着简朴的生活,抵制现代科技,甚至拒绝汽车与电力。阿米什的妇女不会嫌弃丈夫穷,因为她们从小就受宗教感染,以生活简朴为美。美国社会就像万花筒,东西海岸的大城市无比世俗奢华,可中部和南部却有大量宗教保守势力在抗衡资本主义价值观。被大统一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可能无法理解美国社会的多样性,毕竟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只有经济上的差异,核心价值观几乎一样,都崇尚世俗享乐。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什么体会(贫贱夫妻百事哀)(4)

所以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周围人普遍比你强的时候,你就是相比社会很多人都富有,也是哀的。因为你受到的直接而强烈的刺激来自周遭环境。当你生活在非洲原始部落,你就是天天赤裸裸的也和别人一样欢乐呵乐呵;你可能会因为饥渴难耐,但不会有那种贫贱带来的悲哀。贫贱本身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而不是经济范畴。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一定阶层中的人的痛苦程度都差不多。相对落入下风的贫贱夫妻固然百事可哀,但占据高处的人也同样有不胜之寒。某些特别不幸的底层人会堕入深渊,同样,某些权贵者也会锒铛入狱。于是社会保持了一种不幸或侥幸的动态平衡。每一个人都在患得患失中惶惶不可终日,想要维持一种中庸状态实在不容易。身处逆流,不进则退。因此,一个人想要真正的安全和幸福,唯有让整个社会变得美好。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的。终是吴宫荒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土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