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人生看过风雨才能安心生活(坐在阳光里欣赏岁月)

走过人生看过风雨才能安心生活(坐在阳光里欣赏岁月)(1)

这是一本凝聚诗人张洁人生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情感抒发的诗集,在她的诗中,我能轻轻触摸到诗人采撷的生活碎片、怡情趣味的往事、生命感知的独特、追逐时光的激情,她的诗每一次呼吸都可以抵达灵魂。

我与张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了好友,首次见面是在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宫。当时,我同六位诗友在文化宫策划举办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白玉兰1988六人诗展”,我们的诗由书法家书写后,配上各自的画,展现给观众。那天我在展厅值班,一个娇小身影出现在我的展品前问:这幅图腾般的抽象画表达了什么意思?我示意她读读那首《黑与白》再来理解。半晌,她似有所悟,点点头。

她就是诗人张洁。以后我们经常通信交流,两年后我出版了诗集《黄昏肖像》,张洁也推出了诗集《轻寒》——一本被诗友们誉为“脱离平庸,走向纯粹”的诗集。后来张洁去了媒体,我们有过一段友好的合作,写诗、采访。伴随着时代大潮,张洁切换了不同的岗位,用她自己的话说:“走进诗,源于生命的激情;离开时,被另一种生活所召唤。”

但是,一个心中有梦的诗人,在破浪航行的征程中,总能展开遨游四海的翅膀。张洁捡拾时间的碎片,感觉岁月的空间,并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情感付诸于诗:“醒来一缕目光/毫无准备砸向骨瓷做的那只很厚的杯子/在杯沿留下一口缺陷/看上去并非自欺欺人地扔下一座世界/很多需要填补空白……生活的哲学和生活火热的冷嘲热讽/在骄傲面前相当迟钝”(《并且显得迟钝》)。张洁在每首诗的后面,都写上一句注脚,与其说是注脚,不如说是又一首与主诗翩翩呼应的短诗。在上述诗的注脚里她写道:“期待某些日子却又希望回避,墙外的声音,来不及打包,就被一阵风卷走,难以解释。”不正是难以释怀而又需要填补的回声吗?

走过人生看过风雨才能安心生活(坐在阳光里欣赏岁月)(2)

张洁《不是所见而是可以不见》的诗中颇有诗人卞之琳先生《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之妙,“讲故事的人在别人的故事里/颠覆一场人间喜剧/摇臂走不出故事的那一刻/已预支了结果/无法忘怀……”诗人意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应该给世界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与美丽的音符。在这首诗的注脚里,我们同样感悟到了诗人的这股热望:“一次对视,一场盛宴。在离海很远的地方,在你同归于尽橘黄色起飞的船上,我仰望。”

《时间离开了而你无法消失》这首影评诗,诗人感叹了时光飞逝如箭,“用爱打字眼泪梳洗回忆/将脸撕成片状重新组装/留下心碎的眼睛占据画面/回忆过去无奈而天衣无缝的生活/来不及发射和思考/已迫不得已开始寻找正确的位置/先锋的灵魂并非出其不意”。其对应注脚同样精彩:“如果记忆活着,便会穿梭在生活的每一个时辰,闭上眼睛清晰所见。跟随青春的追溯,爱而不得的痴迷,在传统与现代的藩篱中,用尽一生沧桑看物是人非。”如此解读消失的时间,为人生注入了生命的意义。

走过人生看过风雨才能安心生活(坐在阳光里欣赏岁月)(3)

张洁将自己的新诗集取名《静音》,与其说是想低调截取人生的一段段侧影,不如说是这本诗集本身就如同一部交响曲,荡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诗人的真情袒露以及人生纪实。

我们仅从诗的题目就可以窥见一斑:《为这段迷失所记忆》《古老的街上找不到一点回顾》《海边有座封闭的村落》《时间在我不认识的地方铺排意义》……这些诗的题目映照出诗人张洁的另一面:写诗喜欢写长句。长句回旋着柔情,但诗人的生活与工作展现更多的,是理性、辨析、推理与愿望。

张洁喜欢看电影,据说她的许多诗都是观摩电影后的联想产物,她戏称自己是以诗歌形式解读电影人生。诗歌不可能承载人生的全部,但在张洁“时间碎片”与“感觉空间”里,深深感悟到一颗为追求生命本真,为呈现美好生活,为愈合疼痛伤口,而在阳光下欣赏岁月的心。(余志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