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忧国忧民坎坷人生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

杜甫是唐朝又一位伟大诗人,是中国诗词的另一巅峰,与李白并称李杜。一生郁郁不得志,颠沛流离饱受疾苦,最后病饿而死。

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伟大的思想。杜甫经历了在长安时十年的漂泊生活,奸臣李林甫把持朝政,杜甫的政治主张被摒弃,科举考试落弟,穷困潦倒。经历八年安史之乱流离失所,遭受磨难。

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忧国忧民坎坷人生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1)

诗圣杜甫雕像

在成都等西南地区漂泊十年,亲眼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忧国忧民,仕志不已,常常遭受贫穷和饥饿的折磨,政治上不得志。他的诗作深刻反映政治的腐败、国家的衰弱和百姓的悲惨命运。在洛阳与大十一岁的李白相识,结为忘年之交,对李白推崇有加。

杜甫经历了唐朝盛世,亲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长期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穷困潦倒,但忧国忧民,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和遭遇,用批判的手法和现实主义的情怀,用史诗记录了唐朝的兴衰。

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忧国忧民坎坷人生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2)

杜甫的纪念祠堂工部祠

杜甫一生共写1500多首诗,宋朝《杜工部集》保存诗作有1405首,其中《登高》《蜀相》《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为现实主义史诗,千古流传,《全唐诗》收集李白、杜甫的诗作超过50%。

李白和杜甫比较分析。李白诗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是唐诗的开山鼻祖,曾供奉翰林,素有帝师之称,为唐玄宗杨贵妃侍诏写诗,名震海内外。李白的诗富有庄子的气魄,深受老庄道家学派思想的影响,洒脱飘逸华美玄幻,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尊为诗仙,名噪一时,享誉四海。

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忧国忧民坎坷人生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3)

诗仙李太白画像

完全契合的道教佛教的仙道思想,神幻气度,深受欢迎。并有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传说。四海景仰,高山仰止。因而李白离开长安游历地方,受到了各地节度使的款待,生活安逸。诗和酒成了李白生活的重点,无酒不成诗。

杜甫的诗的名声和地位在生前与李白相比差距巨大,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杜甫政治上不得意,科举不第,仅做了一个小官,与李白的翰林帝师的等级差距太大,杜甫的诗不符合主流的道家、佛家思想和精神气质,没有贵族气象和仙道风骨,描写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被当时追求浮华琦丽的皇族士人所看好。

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忧国忧民坎坷人生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4)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杜甫的律诗对唐中后期形成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派。杜甫的理性现实主义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仁政仁爱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被后世称为诗圣。

这对于宋朝时期在理学道学的指导下,热衷于杜甫的诗作,受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推崇,受到广泛的重视,学习杜甫的诗成为风尚,形成了宋词宋诗的现实主义,不再注重有外在的形式和词藻的华美,更加注重思想性。因而杜甫和他的诗作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与李白比肩的大诗人,号称李杜。

杜甫的忧国忧民和孤独情怀(忧国忧民坎坷人生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5)

杜甫纪念活动

李白、杜甫的诗成为唐诗两座顶峰,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伟人,为中国的诗词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篇诗句被世代传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学习吟诵李白杜甫的诗篇是一种风尚,更是一种艺术的追求和享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