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

每天都是这样,世间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诉我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再承担全世界的痛苦。

——《绿里奇迹》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

前言:

《绿里奇迹》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由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同一个作家,同一个导演,是弗兰克·德拉邦特这位大导演继《肖申克救赎》5年之后的另一部诚心佳作,在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提名最佳影片奖。

电影通过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处名为"冷山监狱"的死囚区——E区里,不同性格和身份的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绿里"是因为监狱里有着一条绿色地板铺就的走廊而得名,所有走进E区的囚犯都要经过这条走廊,而绿色走廊的另一端则是死刑电椅,一条走廊连通着生与死。通常死牢都被叫做"最后旅程",而冷山监狱的狱卒们却称之为——"绿色旅程"。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2)

本文将通过多层面解析三个鲜明生动的角色,来探讨电影神圣而艰巨的主题——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惩罚与救赎。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3)

善良的天使,奇迹的缔造者——约翰·科菲

约翰·科菲是一个身形巨大的黑人,因为杀害两个小女孩而走进"绿里"。他的身上处处充满矛盾,身高近2米,肌肉健硕的他本是让人恐惧的存在,却礼貌天真的犹如一个孩子。等待死刑的他背负着穷凶恶极的罪名,却拥有奇迹的超能力——治病疗伤,起死回生,感受别人的内心,分辨是非善恶。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4)

约翰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下面通过对他三个不同层面的分析,来剖析电影所蕴含的深层次涵义。

  • 人性层面

在"绿里",狱卒和犯人之间形成了很微妙的关系,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生死交会中,善和恶似乎一目了然。见惯了电椅上的惨叫,目睹了太多的死亡,狱卒都变得麻木。直到约翰的到来,一切都不再理所当然,从麻木到质疑到思考,每个人都开始改变。

狱卒保罗因为尿道炎痛不欲生,约翰不忍看他如此痛苦,用“奇迹”治愈了他。从此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窗可以看清事实的真相,看透社会的黑暗,看见人性的麻木与残忍。

约翰是因为想救人被误解入狱,却没有一丝解释,没有一丝恨意,只是深深的自责不能救活她们,就像他在影片中说的那句:"我没办法,我试着想要挽救,但是太迟了。"一尘不染、至纯至真的人性出现在现实社会中,注定是孤独的,只能是昙花一现,因为真实的生活太黑暗了。

约翰最后坐上电椅,行刑的时候说:"请不要给我戴头套,我害怕在黑暗里。"这是他对人性最后的点拨——不要置身于黑暗之中。他从始至终,并不是无力反抗,只是他的高度无人可及,因为无法挽救痛苦,无法救赎人类,他选择了死亡,带着对丑恶人性的厌恶,和对至高人性的坚持。

他以死亡告诉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我救赎。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5)

  • 宗教层面

约翰·科菲治愈了监狱长夫人后,她给了约翰一个小吊坠,上面雕刻着圣克里斯多夫。在圣经里,圣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巨人,他经常背着上帝过河,上帝化身一个小孩子坐在他的背上,但是非常沉重。上帝说,因为我背负了人世间的所有苦难。巨人,背负苦难,也许约翰就是克里斯多夫的化身。

约翰拥有的高于一切人性的视角是"神性",拥有的起死回生的超能力是"神迹",宗教在其中处处彰显。

影片将走廊的的绿色赋予了宗教和神学的气息,这条走廊是死囚犯的必经之路,通向死亡。但在《创世纪》中上帝创造的生命中就有绿色这一代表,在很多中西方的神话中,"绿色"也被用作是生命的象征。所以,这里有一个宗教隐喻——绿里既是通向死亡之路,也是通向天国的永生之路。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6)

  • 社会层面

约翰只会拼写自己名字,社会地位低下,只能打零工,因为被看见他坐在那里抱着两个小女孩的尸体,就被判处有罪;寻求真相的保罗找到了他的律师,律师却坚定的认为约翰就是凶手,而且以土狗来比喻约翰,没有丝毫尊重和信任;狱卒佩西嘲笑的叫嚷应该给黑人专门准备一个电椅。这些细节隐喻着种族问题,表现着社会对黑人的不公。

种族歧视的问题在美国一直延续了几百年,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贩卖到北美,美国政府就开始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到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奴隶制在众多殖民地中依然是合法的。到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中的废奴运动高涨。

《绿色奇迹》里约翰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冷山监狱的原型是南北战争前后安哥拉。奴隶制问题也使得美国南北分裂,内战后由于白人顽固的种族主义思想,使得黑人遭受巨大不公平的待遇。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7)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8)

人性丑恶的代表——佩西

狱卒佩西在人性上完全站在了约翰的对立面,胆小、懦弱、虚荣、张狂、自私、睚眦必报、残忍,种种恶劣的品质将佩西的基本人性吞噬殆尽,他表现出来的是极端的人性之恶。

佩西有着强硬的后台,是州长的侄子,他自恃自己的身份,在监狱里横行霸道,肆无忌惮:给领导打小报告;虐待囚犯;踩死小老鼠金格先生;故意不给海绵蘸水,导致戴尔在执行死刑时被残忍烤焦;凶残如斯的他在被犯人比尔戏弄的时候,却被吓的尿了裤子。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9)

通过佩西这个人物的呈现,善与恶异常分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佩西越是令人发指,越能衬托出约翰人性的至善与珍贵。监狱里的死囚和衣冠楚楚的狱卒,按照社会的法则,他们本该是罪恶与善良的代表,但影片中展现出来的却与社会既认的事实完全相反,人们往往只是根据既定的规则去看待一切,只有这几个狱卒愿意了解事实的真相,但却改变不了不公与结局,衬托出了普罗大众的麻木与悲哀。

无可救药,丑恶至极的佩西,因为有着后台的包庇,在社会中只会继续行凶下去,无人制裁。

约翰感受到了一切,他利用自己的神秘力量,在吸收了狱长夫人体内的脑肿瘤后,将病毒转移到佩西体内,受到控制的佩西举枪射杀了杀害两个女孩的真正凶手——邪恶的比尔,自己则因为病毒对脑子的损伤,变成了精神病。

约翰说:“我惩罚了他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既然生活中无人能制裁他,那我来惩罚他,这才是应有的正义。

佩西的结局很巧妙,他心心念念想调职到精神病院,只为了满足自己内心丑恶的欲望,看人们被电击,看人们受苦,虐待病人。最后他得偿所愿,进入了精神病院,只是换了身份,他可以亲自感受那些痛苦了。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0)

影片让人畅快淋漓中又感受到深深无奈,这是"神性"对人性丑恶的惩罚!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1)

"人无完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保罗
  • 保罗的转变

那个讲述整个故事的老人就是保罗,保罗是绿里的长官,工作中的他认真勤勉,爱憎分明,生活中的他和妻子相亲相爱,对朋友充满爱心,为了拯救朋友的妻子,不惜铤而走险。当约翰说他是个好人的时候,他坦承自己这辈子做过不少不光彩之事,他说的不光彩之事并不是杀人放火之类的恶行,而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曾做过的自私之事,他不完美的人性,是整个影片中最接近现实的人性。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2)

如果说约翰代表的是人性至善,佩西代表的是人性至恶,那么保罗代表的就是普通人不完美的人性——"人无完人"。

保罗在死囚区的工作,需要经常见证死亡,目睹绝望,他已经麻木,直到约翰的出现,他开始质疑开始去寻求背后的真相。在约翰之前,是否有人无辜?他从不在乎,从约翰这里,他开始改变。

在约翰执行死刑不久,他辞去了工作,转去了少管所。如果没有能力纠正,至少不再做帮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仍有希望的少年走向正确的人生。

从麻木到质疑到努力,这是他人性的光辉,也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启示——自我觉醒。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3)

  • 漫长的生命,死亡的拷问

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是上帝啊,有时候,这条路真的太长了。

——绿里奇迹

保罗得到了约翰的馈赠——漫长的生命,在约翰看来,这是一件礼物,约翰还是对世界充满了爱意,他把这份对生命的眷恋,延续到了善良且平凡的保罗身上。

在这里有一个矛盾点,我认为是本片的升华之处。生命得到延长的保罗并没有因此而更好,亲眼目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一个个的离自己而去,孤独、寂寞、自责环绕着他。他说:"这是我应得的惩罚,因为我让约翰科菲坐上电椅,因为我扼杀了上帝的奇迹。""在死神找上我之前,我会衷心期盼他的来临。"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4)

死亡对于保罗来说,既是解脱,又是救赎。

我们每个人都必然会死亡,但我们又人人畏惧死亡,那怎么正确看待生与死呢?我想影片在这里用死亡对我们每个人发出了终极拷问。《直视骄阳》说:"死亡虽然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得到拯救。"

绿里奇迹为什么成为经典(浅析人性的善与恶)(15)

结语: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

这部时长189分钟的电影,并不会让我们觉得冗长无聊。相反三个小时的人物刻画,让我们沉浸其中,并引发深深的思考,约翰的善和佩西的恶,是人性相对的两个极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人无完人"的保罗,有着小瑕疵但依旧善良。我们无法做到惩罚或救赎,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向善靠拢,从麻木的生活中觉醒。

小说《绿里奇迹》里的一段话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解:常常敦促着周围的朋友,要有一颗同理心,常常被不理解的眼神反驳和质疑,却懂得,其实懂得多,不如什么也不懂的人烦恼少。所以少年时的我们,常常让父母伤透脑筋。世上没有无法溶解的鸿沟,唯有你长大了,用心读这世界,而后眼神里,会有一种耀眼而不刺眼的光芒,那叫成熟。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