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时的阴谋(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传统或者风俗,如果某家生的孩子命太硬(与父母犯克)或者打小轻狂放纵不知事,就会将他许以某个兄弟或亲戚,也就是认兄弟或亲戚为父母,称之为“改口”,也叫做“拜干郎儿”(干父母或干爹干妈),也有拜大石头为“干郎儿”的,说这样可以减少犯克或冲克。

当然,这都是迷信的说法,其目的,就是为了矫正所谓“命硬”带来的厄运或遭遇。每当看到《雍正王朝》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就会想到雍正曾将弘时许与老八胤禩为子,不过当时的弘时已经22岁左右了。

雍正王朝弘时的阴谋(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1)

《雍正王朝》剧照

不知道满清是否曾有这样的传统,当发觉自家的孩子轻狂放纵,不听指教的时候,就许给他家做子,以矫正命运。《清史稿》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雍正四年二月,弘时命为胤禩之子,一年后死去。

《雍正王朝》里,刘和平将胤禩和弘时共谋兵谏乱政融合在一起,是将历史上的这段故事戏剧化,添枝加叶,但并非历史事实。在《雍正王朝》中,甚至将弘时小时候与胤禩的关系都有所表现,以此表明,弘时从小就和老八胤禩关系不错,后来能和老八走到一起,发动“八王议政”逼宫乱政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历史上弘时年纪轻轻就死到底和胤禩有没有关系,无从知晓,反正乾隆皇帝即位后是消除了对弘时一支的惩罚。

雍正王朝弘时的阴谋(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2)

《雍正王朝》剧照

我们还是就着《雍正王朝》来分析弘时被赐死的时候为什么扇自己的耳光骂老八胤禩。

首先,我们来看看弘时为何被赐死?

科场舞弊案,雍正明知道是弘时干的,没有追究他,反而是牺牲了张廷璐,还被胤禩拿下了牵制弘时的把柄。不过老八很厉害,一直留着没用,为什么老八没有用?

本来老八胤禩可能是用张廷璐的口供来牵制雍正的,但是雍正却以牺牲张廷璐来求信树威打乱了老八的计划(当时准备联名保奏张廷璐,一旦保奏成功,老八胤禩择机拿出张廷璐的口供,雍正就彻底失信于天下了),所以,胤禩收起了口供,以寻求更好的机会。

直到逼宫前夕,胤禩又才拿出来蛊惑弘时争夺嫡位,其实就是让弘时当傀儡,八爷党掌握实权,逼迫雍正退位。

雍正之所以没有追究他,是心疼他是自己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即位之初,若是揪出皇子倒卖考题,雍正的脸面几乎无处安生,后面的新政与改革根本就无法进行了。所以这事就张廷玉看懂了,心里疼得要命也不敢做声,加之张廷璐自己也是该死,实在没法子。

雍正王朝弘时的阴谋(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3)

《雍正王朝》剧照

参与老八调兵逼宫,事情败露后欲杀隆科多。雍正其实心里还是没有要弘时死的想法,因为隆科多其实早就被雍正冷落,此番跳出来,实际上是自投罗网。

以上过程,充分说明:弘时这家伙,还没有放纵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包括参与逼宫,雍正还是想要救一救他,所以逼宫失败后,雍正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和老三胤祉,弘昼去抄八爷九爷十爷的家。

不过这小子还是没有把持住,在抄家的时候私下和胤禩交涉,擅自做主将自己的叔叔们流放边远之地,意欲灭口。不料老八胤禩鼓动他夺嫡,有人说是胤禩为了报复弘时擅自做主的行为才有此举。本人认为不是,老八胤禩一生与雍正为敌,死不服输,即使在被抄家的时候,还淡定如故,暗藏上千万两白银打发家人,这说明他要拼死一战。

张廷璐的口供为什么胤禩要撕毁,一半是因为他要让弘时从心里屈从自己,另一半则是他要随时利用弘时,让弘时无法拒绝。胤禩知道,雍正没有追究科场舞弊案中的弘时,其实有张廷璐的口供也就没多大用,与其留着还不如撕毁彻彻底底的降服弘时,弘时上当就有得争,弘时不上当也就不指望。

但是胤禩是看透了弘时,因为储君之位的诱惑力对他自己都这么有吸引力,何况是弘时这厮。

也许,雍正的最后一次机会对弘时还会网开一面,但是最后弘时竟然干起了杀害弘历的勾当。事情还败露了,这就引起了雍正极大的愤怒,因为弘历是他心中的储君。如果轻易饶过弘时,那么将来兄弟阋墙,康熙晚年的境况复演,国家顿入困境,天下苍生遭殃。

雍正王朝弘时的阴谋(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4)

《雍正王朝》剧照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李卫和十三爷的撺掇,雍正一狠心,将弘时赐死了。

明里看,是雍正杀死了弘时,但是弘时之死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弘时之死的根源在于满清储位制度的不健全。满清入关前,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继承的问题以八旗贝勒王公推举制为基础,皇太极就是以推举而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建立大清后,吸收了大明朝的诸多政治制度,但是就继承人的制度未作更好的安排。这导致了皇帝死后,继承人相互你争我夺的情况常常发生。

康熙在世的时候,立下了大清朝第一任皇太子胤礽,但是做了近四十年的皇太子最终还是被废了,这种情形说明,即或是立下了皇太子,最终也并不稳妥,随时有可能被废。汉族王朝严格遵循“嫡长子”或“兄终弟及”制度,故而因为国本问题发生朝廷动荡的事情很少。

张廷玉也曾建议康熙以汉王朝的制度来规定继承人的问题,但是康熙皇帝否决了,原因就在于:让皇子们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可以寻获更优秀的继承人,比之于一个无能的嫡长子或者弟及兄弟对于国家的治理要强得多,这也是满清的优秀传统,所以,康熙不愿意更改。

康熙晚年理政懈怠,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很大程度拜“九王夺嫡”所赐。雍正则是在九王夺嫡中胜出的皇帝,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攸关,但即或是这样,雍正还是没有对继承人实行公开化制度设计,而是以秘密立储的办法给予解决。这势必引发皇子们新的斗争,为了突出自己的表现,不断制造夺嫡事故。弘时刺杀弘历,就是这种事故的表现之一。

雍正王朝弘时的阴谋(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5)

《雍正王朝》剧照

雍正只剩下三个儿子,弘时、弘历和弘昼。康熙有24个儿子,九个儿子参与夺嫡,雍正时期是康熙时期的三分之一,这其实是减少了夺嫡事故量的。

但是这里面有个逻辑存在,就是最后的储君必然出自于弘时、弘历和弘昼。弘历是弘时的最大竞争对手,干掉弘历,就剩下弘昼,弘昼表现无心政治,故而暂可以放心,那么,除掉一个,就自然落到弘时头上了。这也是老八胤禩的逻辑,胤禩假意欣赏他心狠手辣,其实就是鼓动弘时下手。

假设,雍正皇帝直接立下弘历为储君,弘时估计就不会参与夺嫡了,到头来也不会死。本来,雍正只有这仨儿子,根本没必要玩什么秘密立储的把戏,这不是害他们自相残杀吗?

所以,弘时死于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一点也不为过。

无论从表面上来看,还是从根源上来看,弘时之死都与老八胤禩有关,这也就不难理解弘时被赐死的时候扇自己的耳光骂老八胤禩了。因为这时候,他才真正看透老八胤禩,而之前,他从未看透过他。

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