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提高中层执行力(个案研究如何提高学校中层的执行力)

一、案例呈现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我担任胜利三中教务处副主任职务,具体分管高三年级工作。这一届学生是我校的最后一级高中生,他们是油田中考排在末端的学生,总体上来说文化课基础差。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之后会考后文理科的前几名全部移民外地。时值我校结束高中办学、恢复初中办学的转型时期,部分教师多少有放弃心理。时任校长宋建军交给我的任务就是一句话:“为三中结束高中办学划上圆满句号”。

宋校长交代的任务艰巨但笼统。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终成悔。我和同事们经过反复研究商榷达成一致,对于三中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我们明确提出了“依靠班主任抓稳定抓管理,依靠备课组长抓成绩抓高考”的运作策略,把“力争本科有突破,争取特长本科生数和高职生数最大化”作为本年级的2010年高考奋斗目标,以重点生和艺术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管理和教育教学制度的落实为保障,通过全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年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并采取了多套做法。在学生管理方面,实施了班主任早晨卫生巡查、第二节课老师辅导眼操、班主任跟操、任课教师上课纪律反馈、第四节晚自习巡查、晚饭前后教师巡查楼层等制度。在教学方面,实施了重点班周六自主自习、特长生分流和培训、美术生暑假文化课安排、重点班重点生培养、艺术班学生管理和文化课提升预案等。这些制度和做法的实施都在践行着“依靠班主任抓稳定抓管理,依靠备课组长抓成绩抓高考”的运作思路。第一次模拟考试前,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比较稳定,全体教师沟通无障碍,能够齐心协力把多项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分配任务出色完成,年级管理上传下达顺畅高效,落实迅速到位,多项工作走在了全校前列。成绩靠的是办法,办法靠的是智慧。

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教育工作方面我们强抓了四项工作:抓好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强化班集体常规管理,重视协调三种关系(任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在教学工作方面强抓了五项工作:认真理清高考要求与现状,紧紧抓住重点,善于舍弃。强化教学常规,坚持月考制度。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加大对艺术生的辅导力度。注重扶优补差,做好希望生帮扶工作。

一直到毕业,我们的学生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安全毕业。2010年高考,我们不但考出了几十个本科生,而且还考出了一类本科和二类本科。面对成绩,老师们笑了。宋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说:“……全体高三年级老师用自己的工作为我校结束高中办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案例分析

决策在领导,决胜在中层。参加完15日的“学校青年中层管理干部论坛”后,我总结自己的工作,总结出五点提高中层执行力的心得。

(一)中层干部能有“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的责任意识

这届学生我从高一带起,当时我是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一个班的班主任、年级副主任。两年下来,我比较了解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接管高三年级后,面对任务和压力,我并没有等停靠,而是马上和老师们解读任务,分析出完成任务所面临的可能性困难,并且找到了相应的对策;我们认真分析出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并且找到了充分发挥优势的办法。对持有放弃心理的部分教师,我们谈人生价值、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年轻教师,我们谈出色送完这届毕业班对他们个人专业成长和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我们渴望成功,成功还会远吗?下手早一点、动作快一点、结果好一点,工作一定会走在别人前头。

(二)中层干部能使团队目标一致、能使责任细化、能使任务具体

1.目标一致

坐过飞机的人有这样一种体会,在飞机起飞之前,乘客们很听空姐的话,空姐让系上保险带就系上保险带。可是,当飞机降落后还未停稳前,乘客们就不那么听空姐的了,不少人就已经开始拾掇自己的行李准备下机了。这种现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存在一种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飞机起飞之前,所有乘客的目标或目的地是一样的,都去北京或上海,所以,所有乘客都很听指令安排。但是,当飞机降落后还未停稳前,乘客的目标或目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要回家,有的要回公司,还有的要去这里或那里,大家的目标或目的地不一样了,所以才有了乘客不听从指令的这种现象。作为团队的指挥官,让大家达成目标一致显得尤为重要。我和我的团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的汗水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为三中结束高中办学划上圆满句号。

2.责任细化

什么是责任?《新华字典》给出了两个解释,①分内应做的事。如:教育下一代是父母与教师的共同责任。②没做好分内事而应承担的过失。如:先别追究责任,救人要紧。[1]我这里强调的责任是指第一个解释。看过影片《车44》(又名Buss44)的观众多为44路公交车上无人搭救女司机而感到悲哀,更为众人的道德沦丧和无社会责任感而感到愤慨。但是许多人不知道这种现象在国外也多次发生过,国外心理学家对多起类似案件进行研究,分析出为什么众人无动于衷的原因:每个人都认为出手帮助不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没人告诉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相反,他们认为出手帮助是其他人的责任。可是殊不知别人也这么认为,所以就出现了谁也不出手援助的现象。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公共责任=人人无责,人人有责=人人无责。领导人就要让每个队员知道他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年级实验班的班主任和老师的责任就是选优、培优,艺术班的班主任和老师的责任就是确保最大数量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达到招生院校成绩,非实验班的班主任和老师的责任就是确保全局的稳定,备课组长的责任就是抓成绩,班主任的责任就是抓学管,我的责任就是抓全局抓落实。

3.任务具体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任务越具体,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就越高。高中英语新课改所提倡的任务教学法也表明了这个观点。我在安排任务时一般使用5W2H分析法,即(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3)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6)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

(三)中层干部能激发出团队最大的动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Y•H•Vroom)的期望理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于激发一个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x期望值。目标价值(效价)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该公式可以说明,如果一个团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该目标的激发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期望的概率低或目标价值太小,则目标的激发力量也小。

(四)中层干部能找到直线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把团队接受任务的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把完成任务的状态定义为终结状态,那么完成从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方法往往有多个,直线解决问题就是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找到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否找到这根直线体现出领导人和团队的创造力。麦肯锡《七步成诗法》一书提到,解决问题主要有7个步骤:1.陈述问题;2.用问题树分解问题;3.用漏斗法去掉所有的非关键问题;4.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5.进行关键问题分析;6.综合调查结构,并建构论证;7.在沟通文件中将数据和论证联系起来,讲述来龙去脉。

(五)中层干部能励志于行

擅长激励自己激励他人,中层干部要掌握激励的四个原则:一贯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归因性原则和适时性原则以及激励的方法,如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等。碰到问题,我们相互协商;碰到困难,我们相互鼓劲。难题一个个被攻克,幸运之神向我们慢慢走来。

参考文献

[1]百度知道.5W2H指的是什么?[DB/OL]. [2017-05-11](2018-03-2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845541.html?fr=ala0.

[2]Zoom.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DB/OL] [2016-06-03] (2018-03-21).http://baike.soso.com/v4747076.htm.

[3]百科用户.麦肯锡七步成诗法[DB/OL].[2017-03-19](2018-03-21). http://xh.5156edu.com/html5/26658.html

学校如何提高中层执行力(个案研究如何提高学校中层的执行力)(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