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产生了什么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灾难,其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也因为此,“焚书坑儒”也成为了秦始皇最大的暴政之一。不过,由于《史记》等古文书籍的普及率很小,导致许多人对“焚书坑儒”了解不够,甚至有人认为秦始皇只是烧了没用的书,杀人方术士。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一,秦始皇为何要焚书“焚书”和“坑儒”实际上是两件不相同的事件,虽然事件不同,但是性质却一样。先来谈谈焚书。焚书可以说秦国的的传统。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出台“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的命令。商鞅认为,秦国的百姓要么耕地、要么打仗,其他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娱乐产业基本是被禁止的。
商鞅执行的就是法家的治国理念。但是当时儒家思想很盛行,于是商鞅担心儒家思想会影响政策的执行力,因此坚定地禁止儒学传播。他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所以,他采取“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他设置了咸阳宫,这是一个类似于稷下学宫的组织,可以议论国事,提供建议。其中的许多博士官就是儒家担任。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招待博士们,随后出现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议。
其中一位来自于齐地的儒生淳于越建议秦始皇学习夏商周三代,推行分封制。秦始皇让李斯发表意见,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他对儒家也是十分憎恨。李斯先是驳斥了淳于越的言论,然后又污蔑儒生们“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最后建议秦始皇“焚书”。焚书的范围主要是诗书、百家语,意思是除了法家的书籍之外,其他的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烧毁。至于“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让官府保存。
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本质上来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确立法家的正统地位。但是他采用的手段太过于激烈,对文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另外一方面,法家思想的缺陷很大,仅仅依靠法家思想治国,就导致刑罚太重。这也是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坑儒是怎么回事
坑儒是和秦始皇求仙问药分不开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接受了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用“五德终始说”来为秦朝的正统做辩护,为皇权抹上一层神圣的色彩。另外,他也接受了阴阳五行家的修仙、长生不老的说法,试图求仙问药。
徐福东渡,不过是玩消失
齐国,是战国到秦汉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之地,阴阳五行思想和东夷族的迷信活动结合,就产生了方术,说白了就是巫术。齐国出现了许多方术士,他们将秦始皇忽悠得团团转,例如徐福就骗取了秦始皇的钱财,最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另外一个叫做卢生的更可恨,他在忽悠了秦始皇之后,又对周边人的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秦始皇对这件事情非常不满,为此他又联想到咸阳宫的儒生们,担心他们是否诽谤自己。于是就派人去审查,这审查不得了,儒生们相互告状,最终找出了460多人。秦始皇将他们全部坑杀了。这就是“坑儒”。长子扶苏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秦始皇非常生气,于是将扶苏也发配到了漠南,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秦始皇的确是坑杀了儒生,而且儒生简直就是为方术士背锅的。
三,“焚书坑儒”造成的文化损失
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14年,但是对历史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在文化方面的破坏也是空前的。由于推行“焚书”“挟书律”等政策,使得秦朝时期的大多数读书人不能读书、藏书,许多书籍确实在秦朝就不见了。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墨子》佚文:“吾见百国春秋。”可见当时以“春秋”命名的史书很多的。但是经过了焚书之后,只有秦国的史书保存了下来,其他各国的史书均被烧毁。以至于后来司马迁写《史记》时,总感觉材料匮乏。如果没有焚书,中国先秦史应该更加丰富,极有可能有夏朝的文献资料。
儒家的《尚书》《诗经》是被毁灭的对象。不过还好的是,儒生们博闻强记,硬是将诗书内容背诵了下来。到了西汉初期,儒生们又将背诵的诗书写了下来,发展成为了“今文经学”。另外,部分经典被儒生们藏了起来,到西汉陆续被发现,出现了“古文经学”。但是这些古文经,因为收藏时间太长,大多数都缺文少字。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都有可能偏离原典。例如《尚书》一书,就此陷入了真伪之争。
《尚书》:伪书之冠
西汉时期的书籍总体上的散乱不堪的,不过还好的是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在汉朝中央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献校勘活动,整理出大量的书籍,例如《左传》《战国策》《楚辞》就是在这时候整理出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