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与抛弃的故事,《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由陈凯歌执导,几乎代表着中国文艺电影的巅峰。电影讲述了两个京剧伶人在将近半个世纪时代变迁下的悲情命运。


该电影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可以说影片占据了三大优势: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


电影由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而经过改编后的电影比原著更加精彩,剧情更加曲折。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

01 电影剧情方向


影片的时间跨度极大,历经几个时代,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紧密相连。京剧是整个影片所围绕的中心,而京剧从繁荣到衰败,也暗示着一个时代从繁盛走向衰亡的过程。电影虽然以京剧作为背景,但京剧并不是影片所要讲述的关键,故事主要将目光集中在人物的命运和悲欢离合上。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2)

电影叙事繁杂,内容涵盖丰富、韵味绵长,且在细节上处处可见导演的巧思设计。情节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性格的特征来推动,最终走向了背叛这一主题。

李碧华《霸王别姬》原作封面上的提词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在电影中却表现了“婊子有情,戏子有义”这样一种形态,也暗讽了那个时代人情的淡漠和荒唐。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3)

02 剧本的巧妙之处


从电影的第一幕,也就是前半个小时,就交代清楚了故事背景,及主角的出身,这对之后人物命运的转折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人物设定上,首先,主角程蝶衣是妓女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勾栏青楼之中,见惯了风月之中的肮脏,他痛恨反感这样的男女关系。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4)


其次,他生有六指,而这在原著中是没有的。第六指有隐喻的含义,象征着生殖器官。对程蝶衣而言,不断此指成不了旦角,也无法在心理上进入女性的世界,不断指完成不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转变,这一点是程蝶衣“雌雄同在”的基础。


再次,他的童年少年是在戏班中度过的,那时戏班的孩子不许和外界接触,因此不谙世事,不懂世故,换言之,就是一派天真,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不死才怪。


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都是由人物来推动的,而不是根据剧情需要。程蝶衣性别的转变,展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人为了生存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断指除了暗示对身体的阉割,还强烈地突出了人性的一种扭曲。


在最初的转变中,面对肮脏的人世,他选择转变性别来成全自己。但他对自己的成全却将自己推向了另一个更深的深渊,直接导致了他的毁灭。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5)

03 程蝶衣的悲情命运

程蝶衣这个角色,软弱秀丽,身体有缺陷,生有六指。同时他社会地位极低,是妓女的儿子,从小在戏班长大,成长环境恶劣。


程蝶衣女性化的转变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他在心理上厌恶男女关系,而断指更是在心理上进行了一次阉割。


其次,在他无法正确唱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戏词时,段小楼通过用烟锅捅他的嘴让他正确唱了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阉割。


而他真正完成女性化的转变,是在他被张公公欺凌后。在看到被遗弃的小四时,母性大发,不顾师父的反对硬是将他抱回到戏班抚养。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6)

程蝶衣这个角色无疑是一个矛盾而极富魅力的,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乱世,街上随处可见冻死饿死的人,几乎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在这样的乱世,要怎么生存下去?于是他选择了自己成全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将自己包裹在重重的外壳下。


在舞台上,他以虞姬的身份活着,在戏外,他以一个女性的角色活着,这样他可以依靠他师哥段小楼,就像霸王和虞姬一样。但是,他却忘了,人是会变的。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7)


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让他处处碰壁。不疯魔不成活,是别人对他的不解,却成为了他生存的魔咒。


因而,程蝶衣是一个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中的人,他不在意外界如何变化,也就丝毫无法应对不断出现的变数。在他还可以依靠段小楼的时候,他可以不用太在意那些变数,然而,当段小楼和他渐行渐远的时候,他的世界很快崩塌。


时代的不断变化,和人物的不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造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点。程蝶衣是不变的,他在同外界的交锋中,一次次地挫败,心理上的挣扎越来越激烈,首先是从一而终不可得,然后是他所钟爱的京戏也被世人抛弃了,直到整个人被世俗所抛弃。他在一次次的背叛与被抛弃中,最终认清了自己。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8)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程蝶衣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选择了另一种成全生命的方式,从一而终是他的信念,他愿做舞台上的真虞姬,一生也只爱一个人。


程蝶衣这个角色,可以说,他本身活得很简单纯粹,终其一生都对京戏从一而终。但他又是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他的性格趋向于女性,甚至带有性别认知障碍,因为对艺术的追求,让他不懂人情世故。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9)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在舞台上,他风华绝代,在生活中,他悲凄哀怨。可以说,张国荣本身和这个角色贴合度很高,而李碧华也曾说过,程蝶衣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以张国荣为蓝本创作出来的。而两人都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怀有一种执念,就是因为这样优秀的演员,才成就了这样伟大的作品。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0)

04 程蝶衣的压抑和自卑感

主角的性格在电影中展现出了巨大的转变,同时性格的压抑又给电影增加了极强的戏剧张力。最后批斗会释放后,剩下的是满地的荒凉,直到终结,一气呵成。


通常被伤害的人对自己都有一种厌恶情绪,程蝶衣在被母亲抛弃,在戏班又被老太监欺凌后,开始给自己包裹上层层的保护层。他处处压抑着自己,而性别是他对自己最大的一种压抑。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1)

同时,他还一直压抑着对段小楼的感情,但是他如此强烈地隐藏着他的欲望。他对师哥的感情从未消逝,直到电影结束,但他仍无法释放他被压抑的情感,于是最后,他选择了自杀,既成全了自己,又表达了他对他的爱,他成了真虞姬,他的霸王是真是假已不重要,只要他在舞台上,他还是他的那个霸王。


因为情感一直被压抑,因而在剧中,我们感受到了比较强烈的情绪力量,观众一直被这股力量牵引着,从未中断。张国荣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因为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是压抑的受害者。电影最后,在批斗会上,这种被压抑的情感用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宣泄出来,这种宣泄可以说是毁灭式的,支离破碎的。


因为整部剧前期在程蝶衣身上创造出了高强度的压抑,他一步步走向更加艰难的境地。虽然电影中并没有使用极端的暴力或激烈碰撞的场景,但结局却具有不可思议的、情感宣泄的力量与戏剧性。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2)


程蝶衣的自卑感情节,主要体现在他对京剧的痴迷上。程蝶衣对戏剧的痴迷,恰恰来自于他对现实世界的绝望。他的出身和遭遇都让他感到无比自卑。


当人处在一种待改善的状况中的时候,会让人产生自卑感。通常,我们会通过补偿来处理我们的自卑感,那是一种自然要在其他领域中成功的倾向,用以补偿我们在较弱领域中的不足。


一个人会以发展他生命中令自己感到优越的领域,来弥补他的自卑感情节。结果,对自卑感情结的本能反应,将一直是种指向优越感的补偿性动作。因而,我们可以从程蝶衣对戏剧的痴迷上感受到他内心隐隐的悲情。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3)



在舞台上,即使无人捧场,依旧继续唱,人戏不分。


对感情的痴和京戏的痴都体现了一点:从一而终。


因为程蝶衣儿时极度缺爱,又曾受到伤害。因而,他对师哥段小楼除了爱,还有一种深层的心理层面的依恋。


结局程蝶衣的自杀,升华了他对京剧的坚持,对段小楼的爱,从头至尾他都坚持从一而终。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4)

05 假霸王段小楼

段小楼身材高大,健壮,头脑简单。从小在戏院长大,是一个凡夫俗子。他缺乏对身边人感同身受,和心理层面关注的能力,唱戏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5)


起初在世俗中游刃有余,但渐渐开始力不从心,越来越艰难。对待问题简单粗暴。最初有一定的担当,之后迫于世俗的压力,开始渐渐变得妥协,甚至不惜抛弃道义。


段小楼起初是一个有情有义,但又满是市井习气的一个人,但在骨子里算不上是真霸王。面对感情,他又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因而,在两个女人的拉扯中,他一退再退,最后成了一个丢盔卸甲的小人,放弃生命的信念和操守。

06 电影中的人文关怀


陈凯歌由于经历过文革那个时期,因而,他在电影中带有他对那个时期的讽刺和人文关怀。人物的心理深度,复杂的叙事,以及各种象征性手法的运用,都带有第五代导演时期的影子。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6)

陈凯歌在《孩子王》中,电影最后,主人公的离开被一场席卷乡村的大火的意象打断,而在《霸王别姬》中也出现了火。这也许象征着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或者结束它所产生的净化效果。这种暧昧的场景显示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

陈凯歌回忆霸王别姬(陈凯歌霸王别姬)(17)


奇遇/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