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电影哪年拍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 豆瓣8.3分!电影只是以朴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却能引起很多人的感触,电影故事的背后,讲述了很多社会现实,失去了光环的工人,他们失去了荣耀,没了舞台,但他们还在坚持着梦想和希望,并为之努力着!

钢的琴电影哪年拍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1)

电影开始,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女儿小元最大的梦想就是有自己的钢琴,小元说谁给买钢琴就跟谁。为了得到女儿的抚养权,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可是也凑不够买钢琴的钱。为了留住小元,甚至和女性好友淑娴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钢琴八千多个零件,他们就在早已经荒废多时的工厂里一个一个的做,就在荒废的各种工厂里找原材料。电影的最后,钢琴被他们造了出来。因为他们是钢厂的工人,所以钢琴的大部分结构是刚铸的。所以叫钢的琴。

钢的琴电影哪年拍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2)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放在了那样一个工人下岗,工厂荒废的时代背景之下,更能引起很多人的回忆,视角独特,诙谐幽默中有着对现实的人文关照。陈桂林,他带有超越常规的黑色幽默的表演,让整个影片拥有温暖的质感。虽然故事讲诉的年代环境艰辛,物质缺乏,但陈桂林下岗后自谋生计组建乐队为婚丧嫁娶吹拉弹唱,他充满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将平凡无奇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快乐与激情。当看到陈桂林与女儿在一起,与众工友在工厂里热火朝天的铸造钢琴的时候,可以让人看到生活艰辛以外的温暖质感,同时又清新、生机盎然。

钢的琴电影哪年拍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3)

在这个辉煌不在,工业光环成为过去的时代,人们却认认真真的活着,仿佛快枯的大树上的一抹绿色一样,格外的亮眼。在大时代背景下,也许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但只要努力过,制造不了风景线,也能留下一段自豪的回忆。电影中有一段,政府要拆掉两根大烟囱,主人公陈桂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两根大烟囱,在我看来,他们是某些人成长的记忆,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标,但他们更像是两个被我遗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应该极力地挽留,还是应该默默地看着他们离去。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忧伤,似乎觉得自己有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光荏苒,社会变革,如今为了时代的发展进程要求他们离开,我们总还是要试着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失败,他们也将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钢的琴电影哪年拍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4)

在电影里,讲故事、表情感的,不仅是里的男人和女人,还有破旧发黄的房屋街道、过往人群,更还有远处的绿皮火车,无声无息的大烟囱。这些镜头的设计十分讲究,有时内容完全居中,有时人物就出现在镜头的黄金分割点上,这种近乎舞台剧的构图设计让那个时代的风貌完美地呈现在了一幅幅画面里,看上去甚至不像是电影,而更像是对于一张张珍贵的泛黄老照片的动态想象。而有的时候,在某些动作镜头里,人物甚至已经跑出了电影画面,但创作者对于时代背景的关注和留恋甚至超越了对于人物关系或者动作的描述。在很多转场切换中,镜头对于背景和环境的表现成为了主要任务。似乎相较于人物间的矛盾关系、爱恨情仇,导演张猛在更多的时候,是在电影里表达了对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怀念和不愿离去。

电影最后,钢的琴当然没能留住小元,就像他们没能留住那两根充满记忆的大烟囱一样,像人们留不住那个辉煌的工业时代一样。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会随时光消逝的美好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了,如果成功了留住的美好的东西自然喜人,如果我们失败,那也会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钢的琴电影哪年拍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钢的琴)(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