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

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古人的五大智慧,

看完绝对受益匪浅!

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1)

▍慎独

所谓“慎独”,

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

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

都以此来砥砺标榜,

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

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

有人夜怀十金来见,

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

杨震却说“此事天知,

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

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2)

▍慎染

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故“故染不可不慎也!”

其实除了染丝,

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

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

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

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

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3)

▍慎微

汉代哲学家王符说:

“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

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

防于小,终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

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返乡,

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

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

“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蘖,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临行所带,不过两片山石,

可见白居易为官之清白。

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4)

▍慎初

“慎初”,顾名思义,

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

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

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

轿夫爱惜自己脚下的新鞋子,

“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

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

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到,

“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

止所当止,就是慎初的意义。

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5)

▍慎终

慎初者不一定就能善终。

所以“慎终”,

也是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慎终是防止“功败垂成”的关键。

《道德经》有言: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换言之,若想不功败垂成,

就应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坚持二字,知易行难。

毛泽东对此有着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个懂得“慎”的人,不一定就是“完人”;

但是一个不懂得“慎”的人,却一定是“瑕人”。

慎权慎欲慎行慎独慎微(慎独慎染慎微)(6)

慎独、慎染、慎微、慎初和慎终,

护我们驻守清本,安得自在。

来源:唐诗宋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