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创新问题(河南科技创新有了)

河南省科技创新问题(河南科技创新有了)(1)

河南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展示的对弈机器人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黄婷 刘瑞朝 文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也是河南省“十大战略”的首位。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内生动力,2022年河南省经济“稳中求进”,这与“创新发展全面起势”密不可分。

2023年,“十大战略”将继续深入推进。河南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做优做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2023年元旦施行,也将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改变】

三批省级实验室提供内生动力

河南科创综合排名同比提升

河南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省级实验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年3月22日,河南省第二批省实验室和省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集中揭牌。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加入省级实验室“大家庭”。

9月22日,第三批省实验室、首批省创新联合体集中揭牌仪式举行。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成为河南第七、第八家省实验室,距离第一家省实验室的揭牌,仅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

以嵩山实验室挂牌为起点的省实验室和创新联合体,是河南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决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嵩山实验室主任邬江兴院士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嵩高峻极接穹苍,一个成语可以说明嵩山实验室的使命,这就是“顶天立地”。“顶天”是瞄准一流目标,敢于从0到1的突破;“立地”,就是让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实现“换道领跑”。

创新活力被激发,创新效能也得到释放。今年12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对全国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31个地区可以划分为创新领先地区、中等创新地区和创新追赶地区三个梯队:河南位于第二梯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分析,中等创新地区数量的大幅增加显示我国各地区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

河南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得益于国家战略的落实和推进。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线区域,河南综合排名第17位,比2021年提升2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数排名比2021年提升4位。

【计划】

河南要建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园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驱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12月19日召开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双创活动,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由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为组建主体的河南省经济社会大数据应用与创新开发研究院,以经济社会大数据为基础深入开展大数据融合创新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宗方表示,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加快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开展高校科技助企赋能行动、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等。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观察到,在人才引领驱动上,河南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倍增行动和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等,加强市场化引才,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那么,河南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了解到,河南将强化高端创新平台载体。积极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做优做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建设省实验室,聚焦“顶天立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积极推动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园区。

河南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支持、培育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在全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实现创新联合体建设全覆盖。另外,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现代化河南建设中来。

【延续】

从法律的高度托举了创新的地位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在河南发展历史上还是空前的。”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张祝平就曾表示,科技创新将为河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创新平台如何建设,创新主体如何支持,创新人才如何培养,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创新环境如何营造?2023年1月1日,《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将正式施行,科创也将从软性考核变更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刚性约束,这保障了河南科创的延续性,也从法律的高度进一步托举了创新的地位。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优化整合财政科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产业创新的投入。同时,强化科技创新保障,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各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保障】

立法保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位,《条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业内人士指出,《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2月25日,位于河南郏县的河南应急装备制造基地,刚刚上线了两条物联网生产线,随着数据中台发出的作业指令,机械臂有条不紊地为产品安装螺丝。河南沐之鑫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娇玲充满期待:“政府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正是这样的‘包干制’等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模式,让科研人员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科技成果赋予了我们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条例》施行后,让我们更有底气去挑战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我们有了明确方向,也更有突破壁垒的信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