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强(原本的唐太宗应该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英雄人物,而毛主席也曾提到过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这样的英雄。

为什么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强(原本的唐太宗应该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1)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就是原本已被钦定的“唐宗”人选。如果不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如果不是李世民中途夺权,后世的唐太宗就会是李建成

可惜!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兵变后,杀兄灭弟,逼迫老爹,虽然坐上了龙椅,但总感觉自己来路不正。为了打消自己和别人的疑虑,李世民多次修史,尤其是对于李建成的记述,破费了一番功夫。

在此背景下,李建成就被变成了后世的那个荒淫无耻、心胸狭窄、妒贤忌能之人。于是,所有人都觉得,李建成被杀似乎是顺理成章和大快人心的事。其实,我们都被历史骗了,或者说被李世民骗了,李建成绝不是一个废柴。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出生的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代,因为在当年,隋文帝终于消灭了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彻底结束了自南北朝以来长达260多年的分裂历史,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所以,李渊特别珍视自己的这个长子,为他取名“建成”,有"建功立业,成就伟业"之意。而事实上,李建成在自己短暂的37年生命中,也的确无愧于这个名字。

隋炀帝继位后,刚刚建立不足40年的隋朝,就因为他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在许多事务上都显露出危机,甚至逐渐走上了一条灭亡的不归路。

作为关陇士族代表和隋朝的外戚,唐国公李渊尽管被杨广猜忌,但基本上还是委以了重任,在军事重镇太原统领重兵。

为什么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强(原本的唐太宗应该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2)

面对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割据叛乱时,李渊尽管也有所心动,但一直都犹豫不决,顾虑重重,长期处于观望和摇摆选择之中。

617年,李建成坚定的意识到,隋朝的灭亡已经是无可挽回了,如果李家不能把握这次机会,势必会抱憾终身。他向父亲李渊详细分析天下形势和国内时局,以及自身的优劣条件,终于说动了李渊,并促成他最终在太原起兵。

李渊起兵后,采纳了刘文静和裴寂的战略意见:

一、先行攻入潼关二、进而直取长安三、最终号令天下

李渊起兵后,名义上还拥护隋朝的统治,以“保隋爱民”为旗号,实力迅速壮大。在攻取长安的战役中,李建成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统领有方,深得广大士兵的爱戴和拥护,李渊也多次赞赏李建成“文武俱佳”

进入长安后,李渊拥立杨侑为新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年号义宁。李渊受封为唐王,李建成作为长子,被授予尚书令的职务。不久后,太上皇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斩杀,隋朝彻底玩儿完了。

此时,李建成多次劝进李渊都被托辞,直到杨侑主动禅位,唐王李渊才在长安称帝,定国号为唐,改年号为武德,册封李建成为太子。

在李建成的一路成长中,他与二弟李世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不可否认,李世民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的确战功赫赫。但是,中国传统的“立嫡立长”制,使得他在与大哥李建成的斗争中逐渐处于了下风。

为什么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强(原本的唐太宗应该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3)

626年,野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大哥李建成杀死,时年仅37岁的李建成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为什么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强(原本的唐太宗应该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4)

李世民在夺得帝位后,于贞观二年时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曰“隐”。贞观十六年又追封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参考资料:

《大唐创业起居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