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

点击上方“吃喝玩乐大搜索”可以订阅哦!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1)

您,怹!(发音:niń tán)

你,我,他,是人们互相之间的称谓,古文里谓之“三阵”。北京的土语,对比自己年龄大的长者“你”必须发音“您”;“他”或“她”必须发音“怹(读:贪)”例如:怹老人家,来表示衷心的尊重!在北京对老人说“你”“他”就会指责是不懂礼貌!这个字如今很难被人记起,但是这个发音一直延续。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2)

苶!(发音:nié)

“苶”也可以写作“乜”。表示人或动物的神色呆滞,精神懒散,眉低眼慢,不说不笑。还记得小时候一说谁谁谁,又呆又苶。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3)

递葛!(发音:gě)

“葛”是形容一个人性格特别怪僻,或者形容某人的想法和做事的办法与别人不一样显得有个性,别人会说:“这个人真葛!”;“葛爷”是具体的指某一个怪僻的人。而“递葛”是形容冒犯别人,挑衅别人的一种行为。例如:你小子敢和我递葛!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4)

摩挲!(发音:mā sè)

“摩挲”读音:“麻(第一声)瑟(第四声)”。形容轻轻抚摸的意思。从外回来,衣服和身体脏了,老家儿会说:赶紧去摩挲摩挲。有皱的东西可以用:摩挲平整。老北京有一首著名儿歌:“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一边卖油盐,一边卖酱醋!”。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5)

乌涂!(发音:wū tù)

在北京土话里“乌涂”表示不阴不阳不凉不热,不爽快,不干脆。也可以表示天气不阴不阳灰暗无光, “乌涂天儿”。颜色不明朗不鲜艳,俗话说:这颜色“乌里乌涂”或“乌里巴涂” ,还有一种臭脸可以叫“乌涂脸!”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6)

好嚼裹儿或嚼谷儿!(发音:jiáo guǒ ér)!

“嚼裹儿”一词在老北京土话形容“吃”,例如:这个软,好嚼裹儿 。同时还表示一家人一个月所有的生活来源开销叫做“嚼裹”。《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物价飞涨,剧场不上座。很多人连赶两包(在两处剧场赶两个角色),也奔不出一天的嚼裹儿。”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7)

腌拉巴臜!(发音:ā lā bà zā)

“腌臜”是一句北京周边郊区形容“脏”或者邋遢的一个形容词, “腌臜”(读音:阿‘第一声’砸‘第四声’)表示一个人邋遢,或形容一个角落很肮脏,加上了“拉、巴“成为“腌拉巴臜”立刻就显出了对于很脏的人和事的一种鄙夷与嘲笑!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8)

蹶尾巴管儿!(发音:júe yǐ bā guǎr)

“蹶”表示上扬,“尾巴”北京人发音“以巴”。以前平房区的自来水管都在外面,孩子喝水。撅着屁股,拧着身子,脸朝天,嘴对着水龙头,咕咚咕咚猛灌一气,这种喝水方式就叫做——撅尾巴管儿。有时朋友之间开玩笑说要请客,问:哪儿吃去呀?答:去蹶尾巴馆儿!意思就是请你喝凉水。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9)

尜尜儿天儿!(发音:gá gàr tiār)

“尜尜儿”一种老北京民间用玉米面做成骰子状经过煮熟的家常面食。这里所说的“尜尜儿天儿”是形容立秋后,两头凉中间暖,指天气变化非常的大.。在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 吃西瓜”用老北京土语就是最典型的“尜尜儿天儿!”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10)

五脊六兽!(发音:wǔ jí liù shòu)

“五脊六兽”原指是汉族宫殿式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后日常生活中形容有的人很瘦,往往就会说“这人瘦得五脊六兽的”,来形容瘦骨嶙峋。后来慢慢的对那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也这样形容。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这些词熟悉吗?

隐约在记忆里对吗?小时候经常听,现在几乎听不到对吗?

生活在城市高楼林立中,少了胡同邻里街坊热闹寒暄的我们,看到这些有些相识但却陌生的字,读出声的时候,我相信你们都会微微一笑,心想,没错就是“TA”!!!

图文转载自@老北京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看冷门的片子(10个会说却不会写的京片子)(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