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你有什么习俗(元宵节的民俗有哪些)

1、观灯、猜灯谜:隋唐以来,正月十五便有观灯的风俗正月十三称为“上灯夜”,民间开始悬挂和测试自家的花灯十四夜,民间有“照蛇虫”的习俗,儿童手提纸灯遍照屋角、墙脚、灶下等阴暗处正月十五是闹花灯的高潮,直到正月十八晚上结束灯会,称为“落灯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元宵节你有什么习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你有什么习俗(元宵节的民俗有哪些)

元宵节你有什么习俗

1、观灯、猜灯谜:隋唐以来,正月十五便有观灯的风俗。正月十三称为“上灯夜”,民间开始悬挂和测试自家的花灯。十四夜,民间有“照蛇虫”的习俗,儿童手提纸灯遍照屋角、墙脚、灶下等阴暗处。正月十五是闹花灯的高潮,直到正月十八晚上结束灯会,称为“落灯夜”。

2、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 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偷菜:在中国古代,汉族人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习俗。至今,在贵州省黄平一代的苗族中仍保留着在偷菜传情的习俗。这天,姑娘们会去偷非本族人家异性的青菜,希望能“偷”得一段好姻缘。

4、“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5、“摸门钉”: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正月十五这天的夜晚,妇女们出游,到各城门去“摸门钉”,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一次便摸中者视为生子的吉兆。不去城门摸钉的,要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来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6、吃元宵/汤圆:正月十五吃元宵/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此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汤圆子、 乳糖圆子、 “汤丸”,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7、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8、逐鼠: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9、舞狮子: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於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