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100道经典美食 承载了孙女对奶奶最珍贵的回忆

快过年了,大红灯笼相继地高高挂起,一路红巷,好不热闹!其中,最拥挤的地方便属购置年货的必经之地——赶场的集市。

在挤满了人与货物的集市马路边一角,一位个头不高、精瘦的老人佝偻着腰正一手撑开应景的红色食品袋,一手抚在一小块铺着红布的地上快速地挑拣橡子凉粉,一蹴溜儿的功夫就把围在四周的顾客们所满意的凉粉装进食品袋里,再侧身抬一步脚提起袋子往电子秤上一放,“一斤半,再送你两片,拿好了”。随后,这双骨节粗大、干瘪且布满裂纹的手从衣兜儿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钱,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把顾客递来的钱夹在钱卷里……

汉中100道经典美食 承载了孙女对奶奶最珍贵的回忆(1)

图源网络

这双手的主人是我的奶奶。

如今奶奶年岁七十有二,她不依不靠,始终用自己的双手供给自己。算下来奶奶做橡子凉粉生意已有十多年的光景了,这门手艺是她小时候跟养母王妈学的,其制作工序有多少步、材料需要多少她已牢记于手。我亲眼见过奶奶制作橡子凉粉的过程,她一手环着石磨握住石磨把儿,一手端起装有清水的马勺,斜着身子顺着石磨的旋转方向将橡子果一点一点地碾成一大盆橡子乳,然后将缝有细纱布的竹纱筛横放在盆子上,一手抚稳竹纱筛,一手拿着大铁勺在纱布与汁液间来来回回地搅拌,为了保证凉粉的口感,她直接将手伸进热浪翻腾的铁锅中,移动着手不停地按一按凝固了的凉粉来感知其温度……这双手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和模糊的疤痕。

汉中100道经典美食 承载了孙女对奶奶最珍贵的回忆(2)

橡子凉粉(图源网络)

每到过年前10天,奶奶和爷爷会早早地烧一盆炭火,用蛇皮袋子扎起50来斤的干货凉粉,骑着旧三轮车去集市里摆地摊。她的凉粉很受欢迎:时而,赶年货的人觉得稀奇总会蹲下来举起一片两片凉粉对着天空看,似乎是在检验这凉粉是否纯正?看罢,扯开袋子和旁边的顾客们抢着挑拣一两包找奶奶过秤;时而,路过的老乡听见爷爷奶奶的回复是地道的元坝黎坪腔,就干脆不走了,帮忙看秤、撑袋子、对对账,人少时就搭个板凳和爷爷奶奶围着小火盆取暖,一起回忆他们那段艰苦的岁月。

当我看见奶奶蹒蹒跚跚地推着三轮收摊回家时,顿时鼻子一酸,问奶奶要不要停下来好好养老,奶奶起了翳的瞳仁上顿时发出了光,整个人从上到下显得格外有精神:“手冷火不冷呐,胳膊腿还利索着,在街上锻炼锻炼,能干一天就干一天嘛!”

据父亲回忆,那时候家里小孩多,光景破烂,但是我奶奶很会操办生活,用双手将寡淡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一到玉米收成了,奶奶就变着花样地给孩子们做小型“宴席”来改善生活:用石碾把玉米碾碎,拿竹筛滤出玉米糁子做粥饭,把磨细的玉米粉和着清水揉成团子再裹上熟米饭做馍馍,把煮熟的玉米放在石窝窝里锤砸成糊状做搅团、玉米糊糊饼;一到天气凉了,奶奶就去山的阳面捡干柴换些棉花和布匹给孩子们缝制棉袄。

据奶奶回忆,我父亲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语文总拿班级第一名,老师也对我父亲说:能学出来。可是在四年级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家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供我父亲继续念书,看着趴在木桌上用功写字的老幺(我父亲)时,“怎么办”三个字一时像滚烫的炭火炙烤着奶奶的前额,“孩子的学一定要上!”奶奶默默地暗下决心。那是寒冬时节,大田坝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雪,雪像厚厚的毛毯一般铺白了整座山林。她独自一人背着大竹篓,穿一双烂了帮的浅口黑布棉鞋前往位于山另一头的竹林坡,每踩进雪地里一步,雪就偷偷地从鞋子的破洞、鞋口处钻进她的脚掌底下。她双手将斧头举过头顶朝那坚硬挺拔的竹竿砍去,手被冻得臃肿而直发紫,在捆收竹子的时候,竹竿上的细梢多次划破她的指缝、手掌,留下了数不清的划痕和裂口,疼得她直跺脚。也是这段经历的缘故,直至今日,每逢降温,奶奶的旧“伤”仍会复发,时常在半夜嘴里称唤,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筋骨疼得出一身汗。

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半头银发的奶奶祥和地笑着对我说∶“我没念过书,也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孩子们将来总得有个事做、有口饭吃,读书是个好事。”

快过年了,奶奶那双干瘪、布满裂纹的手依然活跃在集市上,她在路边找到一块空地,用扫帚将地面反反复复地打扫几遍,再铺上一小片长方形的红布,将棕黄色的半透明的凉粉片倒在红布上……坚守在每一个冬天。

投稿作者:张雅丽,汉中南郑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系研究生。 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