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腹棕翅鸠介绍(鸠杖鱼钥和虎头帽)
斗筲(shao1)言其器小,梁栋谓是大材。铅刀无一割之利,强弓有六石之名。杖以鸠名,因鸠喉之不噎;钥同鱼样,取鱼目之常醒。兜鍪(mou2)系是头盔,叵(po3)罗乃为酒器。短剑名匕首。毡毯曰氍毹(qu2shu1)。
01
斗筲言其器小,梁栋谓是大材。
斗筲: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见识短浅,器量狭小。斗容十升,筲容一斗二升。“斗筲之人”这个成语则出自《论语》: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他说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分“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三类,“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栋梁之材: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斗筲之人基本指器量狭小,用现在的话就是“格局小”,也指人不能容人、容事、自私,一个人的学识、见识广,但不一定器量大;天天做好事的人也不一定幸福。再扩展点,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属于斗筲之人,因为做不到不忧、不惑、不惧,每天为了柴米油盐打拼,围着家庭、孩子打转,转眼间韶华已逝、华发飘摇。
02
铅刀无一割之利,强弓有六石之名:用铅来做刀,样子货而已;强弓有六石之称。
这里主要讲下六石之弓:一种极强劲的弓。古代以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六石弓即需七百二十斤拉力才能拉开的弓。这里有点夸张了,我们先普及一下基本常识。
清代1斤≈590g 1石120斤 1石≈70.8kg 1lb≈0.495kg 按2lb=1kg算 9石≈1274.4lb。目前确认的最高开弓射击记录是220lb。雍正有次考察武状元,武状元能开15力的弓,雍正的侍卫普遍能开15-17力的弓。1力≈13lb,也就是175-221lb的弓,这就是人力拉弓的极限了,大概是三石,六石力量已经属于玄幻级别了。
当然现代人的力量已经退化了许多。《隋唐演义》中有段故事很有趣:熊阔海卖弓,说谁能拉开就送,齐彪、李豹两人合拉仅能拉开一点,秦琼才能拉开五成,熊阔海哈哈一笑,直接将弓拉满,众人都佩服不已。这时宇文成都巡街,正好看见,过来直接把弓拉断了。当然了,隋唐演义本身就极度夸张,但也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差别,大部分属于B级C级技能,秦琼属于A级,宇文成都则属于S级,差距太大了。那么各位条友呢?
03
杖以鸠名,因鸠喉之不噎;钥同鱼样,取鱼目之常醒:杖取名为鸠杖,是因鸠鸟吃食不噎,用以祝福老人饮食不噎;锁钥做成鱼的形状,是因为鱼昼夜都不闭眼,取它能常醒守护之意。
1、鸠鸟在古代指斑鸠,我们常在公园、空地、广场见到,和鸽子很像。性群栖,飞行迅速,常于地面行走、啄食,为素食主义者,吃植物的种子、果实等。它们对子女尽心照顾,配偶终身不离不弃,在古代具有父慈子孝伦理教化意义,在春秋时期象征着婚姻爱情、家庭和谐。常出现在器具、拐杖上。两汉时期官府向老人颁发鸠首形的手杖,持有者享受很多特殊待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们不要太熟悉。
2、钥匙之所以做成鱼的样式与鱼的“不瞑目”习性有关,成了古人眼里守财、看家的符号,鱼不只是祥瑞之物,还是守护之神,镇宅之宝。唐丁用晦《芝田录》中即称:“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
鸠鸟
04
兜鍪系是头盔,叵罗乃为酒器:兜鍪俗名称做头盔,叵罗是饮酒的浅口杯。
兜鍪:兜是一种形同口袋,非整盔塑造,有一定可变性的头盔,大多数兜鍪除了能保护头部的防护外更能护全头、颈、喉、而且兼护部分面部及肩部。战国之前头盔都称之为胄,战国后随着技术革新,也给头盔赋予了新的名称“兜鍪(doumou)”。
而到了隋朝,世界各国之间有了初步的联系,这个时期便出现了以野兽为造型的兽头兜鍪,主要是以狮头为造型的狮头兜鍪,融入中国后狮头逐渐被更具中国色彩的虎头取代。这种虎头兜鍪对民俗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之后民间盛行给男童戴虎头帽以求健康平安的意愿。
唐朝后,处于中国历史巅峰的封建大帝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项都空前强盛繁荣,在技术上积极汲取了国外先 进技术融入汉文化,逐渐发展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兜鍪。在兜鍪的盔饰上多以鸟翅最为常见凤栖兜鍪。
狮头兜鍪
虎头帽
至五代后,兜鍪的风格进一步发育成熟,装饰本身也富于实用性,盔饰上凤翅已与后世相近,不再像盛唐那样为满足视觉欲望而做的纯粹艺术造型。同时也出现的兽角獠牙等形象的兜鍪,并且对日式兜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兜鍪发展已经定型,主要有凤翅兜鍪、狻猊兜鍪、陷阵兜鍪。自宋以后,除了个别朝代,兜鍪的形式基本保持不变,没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变。
凤翅兜鍪
05
短剑名匕首。毡毯曰氍毹。
匕首:匕首是一种比剑更短小的刺砍两用兵器。其外形与剑相似。由于它短小易藏,多是作为近身格斗,贴身防卫或暗杀的适宜兵器。中国武术器械,短剑或狭长的短刀。其首形状类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名。
氍毹: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东周列国志》:“赵姬轻移莲步,在氍毹上叩了两个头。”古代演剧多在地毯上,因此又用氍毹又用来代指舞台。《三辅黄图.未央图》:“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规地以罽宾氍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