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

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饮品,饮茶的习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唐代时有了第一部茶学专著——茶圣陆羽的《茶经》。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1)

茶具有清暑生津、健胃消食等作用,作为饮品,长期受到国人的喜爱。因其不仅有饮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茶入药,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孙思邈撰著的医学著作《千金翼方》,以及唐代陈藏器撰著的药物学著作《本草拾遗》,都论述到了茶的药用价值。

1、宣散风热 清利头目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2)

中医认为茶的主要性味是偏于苦甘、微寒的,其主要作用有:清利头目、宣散风热、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化痰等。

如用其清利头目,中医有一个名为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的名方,便是以清茶调服,取茶性清轻上扬之性,能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茶与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辛凉解表类中药配伍使用,又可起到宣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的作用。

2、清热降火 生津止渴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3)

茶又可清热生津,有明显的降火效果,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便爱好饮茶,自述“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了茶的降火的作用:“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因此,罹患火热类疾病的病人,或者素体火重之人,都可以适当饮茶以降炎上之火。

3、消食化痰 减肥降脂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4)

茶又可以消食健胃,如过食肥甘厚腻、油荤吃得过多,不妨饮茶以消除积滞。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指出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因此茶有提神醒脑、消脂减肥的作用,肥胖、血脂偏高的患者适当饮茶也是很有好处的。

清热化痰的功效也很卓著的,《瑞竹堂方》记载,用好末茶一两,加白僵蚕一两,为末,每次各取少许,放碗内盖定,倒沸水冲一小盏,睡前,再添汤点服,可以治疗痰喘咳嗽、不能睡卧之证。

4、姜茶止泻 糖茶调经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5)

另外,茶还能治疗痢疾腹泻,具体用法是将茶与少许切细的生姜浓煎饮用。将新鲜的茶叶捣烂或嚼烂外敷,还可以治疗皮肤生疮湿烂等疾病。茶水泡红糖,隔一夜服用,还可以治疗月经不通。凡此等等,茶的药用功效非常之多。

5、养生长寿 消除宿疾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6)

唐末五代毛文锡撰著有一部《茶谱》,其中还记载了一个关于茶叶药用的典故。传说唐代四川蒙山附近有一名僧人久患“冷病”不愈,有一天遇到一名老者,老者告诉僧人说,每当春分前后,等到春雷响动,便聚集一批人在蒙山中顶上清峰上合力并采茶叶,三日而止。

若能获得这样的茶叶一两,用水煎服,就能够消除宿疾;若能获得二两,则眼前无疾;若能获得三两,则能固肌骨;若能得四两服用,则能成为长生驻世的地仙。

后来僧人得到一两,还未服尽便宿疾尽消。从这个传说也可以看出,古人对茶药用功效的重视。

茶虽然药用价值很高,同时又是保健饮品,但是也有其禁忌。中焦虚寒、脾胃虚弱、寒性腹泻、阳虚寒凝者,都要避免长期饮茶,以免茶叶苦寒之性伤及人体阳气。

作者简介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茶(调经止泻宣风热)(7)

汪剑:博士。本硕博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站博士后。云南中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11部,其中主编3部;主持各级科研课题7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嘴里异味预示大毛病,可别不当回事!

适合女性的玫瑰花养生茶,喝了它痛经、色斑不来扰!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