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三个(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头条创作挑战赛#老子的根本主张是无为,在解释无为时,老子又常常使用守柔、守弱、不争、无事等观念比如,他把上善比作水,是因为水不与万物争地位万物都以居上为荣,而只有水总是向下流,居于万物所不耻的最低洼处他认为柔弱胜过刚强,所以将保持弱小看作无为的一个重要表现他说圣人不用走出大门就能知晓天下所发生的事,不用看窗外,就能了解天道的规律走出去得越远,知道的东西反而越少所以将不远行、不广博见闻、不作为看作修身立世的基本原则他鼓吹无为而治,论证说天下忌讳越多,老百姓反而越穷困;老百姓掌握的兵器越大,国家越是混乱难治;老百姓智慧越多,奇异事物越是层出不穷;法令越严明,盗贼反而越多所以将无为、无事、好静、无欲等原则看作治理国家的基本法则在历史观上,他也是向后看的,主张小国寡民,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时代的素朴状态他说国家不能太大,百姓也不能太多,即使有先进的工具人们也不去使用,有舟船人们也不用于涉渡,有兵器也没人打仗让百姓重新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不要物质文明,不发展文化事业,不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使人民无知无识,从而少私寡欲,实现容易治理的目标使人民害怕死亡,安土重业,从不迁徙远方邻国相望,鸡犬的叫声都能互相听见,却老死也不肯往来不难看出老子所赞美的理想社会是是静态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自息,互相之间没有往来,也没有交流这样的社会没有生气,没有进步可言,因为在那里人们没有改善物质生活条件需求,也没有丰富文化生活的欲望先进的计数方法,数学工具,高级的生活工具都没有用处,只用结绳就能应付得了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如果让我们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里,我们会喜欢吗?老子的言论,满篇都是这种消极退步的主张,什么“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就连带兵打仗这样的事情,他也主张说宁要退后一尺也不敢前进一寸,两兵相加,哀者胜等等老子的思想如果是这般消极落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他呢?老子思想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是一个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它主要是写给统治者的,即当时的权贵,天子和公侯东周以降,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不能节制诸侯,战乱不息,民不聊生针对这个现实,为实现治平天下的抱负,老子提出了无为政治的理念他观察到:统治者越是贪恋权力和财富,老百姓的生活就越困苦;统治者举用贤能,百姓之间的竞争和斗争反而越多;统治者越是多讲仁义,篡逆乱义的行为反而愈来愈多;统治者越是穷奢极欲,老百姓越发多欲难治针对现实,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后,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治国方略: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使见可欲,概括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就是无为政治的基本内容老子的学说是为论证无为政治的合理性、有效性现实中侯王都是以尚贤、贵难得之货、令见可欲的政策来治理天下的,他说这种政策不行,与之相反的政策才是治理天下的最好法则为了说服统治者相信他的学说,只好大讲特讲“守柔弱”、“守下”、“不争”、“无事”的益处,并搬出“道”这个理论权威来支持它的理论宣称“为无为”符合大道本性,“为有为”违反大道本性“为无为”就能实现使天下得太平清静的目标,“为有为”天下反而愈治愈乱老子创作无为政治学说的动机是积极的,目标是治平天下,同样也是积极的但其结论却具有消极性他要求统治者只求奉献不图索取,努力付出却不图享乐,有作为但不恃其谋私,大功于民却不争为万民之主其实,这些要求部分违反人性,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绝对的大公无私所以,他的治国方略与大多数哲学家所提出的治国方案一样,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所以,不可能应用于政治实践学老子,与学柏拉图的《理想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所以,老子其人、其说都不应该被神话最后,我现讲两个对“无为”概念的常见误解一个错误观点是,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乱为、不妄为如果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就需要老子为乱为、妄为提供客观依据,而事实上老子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客观的治国规律,只要统治者学了它,治理天下就易于反掌了古今中外的统治者治理天下,都不是在先了解了治国规律之后才去治国的,都是做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客观的治国规律不存在,将无为解释为不乱为、不妄为就不能成立另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是,将无为理解为以“不做”为做其实,老子在其书中已经给无为概念下过了定义无为不只是守柔、守弱、不争、无事、不敢为天下先这些内容,无为的前提是有为、有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才是无为比如,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不是讲建国立家就要做到最小最弱,处处居人之后,它的实际含义是在拥有了能为天下先的力量之后,不争为天下先就是说,当有了治平天下的大功劳,有了做天子侯王的资格后,却不居天子侯王之位,才叫无为、才叫不争所以,带兵打仗不敢进一寸,反而退一尺,不是因为我软弱不敌,而是因为我有打赢这一仗的能力,但却不敢轻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三个?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三个
#创作挑战赛#老子的根本主张是无为,在解释无为时,老子又常常使用守柔、守弱、不争、无事等观念。比如,他把上善比作水,是因为水不与万物争地位。万物都以居上为荣,而只有水总是向下流,居于万物所不耻的最低洼处。他认为柔弱胜过刚强,所以将保持弱小看作无为的一个重要表现。他说圣人不用走出大门就能知晓天下所发生的事,不用看窗外,就能了解天道的规律。走出去得越远,知道的东西反而越少。所以将不远行、不广博见闻、不作为看作修身立世的基本原则。他鼓吹无为而治,论证说天下忌讳越多,老百姓反而越穷困;老百姓掌握的兵器越大,国家越是混乱难治;老百姓智慧越多,奇异事物越是层出不穷;法令越严明,盗贼反而越多。所以将无为、无事、好静、无欲等原则看作治理国家的基本法则。在历史观上,他也是向后看的,主张小国寡民,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时代的素朴状态。他说国家不能太大,百姓也不能太多,即使有先进的工具人们也不去使用,有舟船人们也不用于涉渡,有兵器也没人打仗。让百姓重新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不要物质文明,不发展文化事业,不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使人民无知无识,从而少私寡欲,实现容易治理的目标。使人民害怕死亡,安土重业,从不迁徙远方。邻国相望,鸡犬的叫声都能互相听见,却老死也不肯往来。不难看出老子所赞美的理想社会是是静态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自息,互相之间没有往来,也没有交流。这样的社会没有生气,没有进步可言,因为在那里人们没有改善物质生活条件需求,也没有丰富文化生活的欲望。先进的计数方法,数学工具,高级的生活工具都没有用处,只用结绳就能应付得了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如果让我们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里,我们会喜欢吗?老子的言论,满篇都是这种消极退步的主张,什么“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就连带兵打仗这样的事情,他也主张说宁要退后一尺也不敢前进一寸,两兵相加,哀者胜等等。老子的思想如果是这般消极落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他呢?老子思想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是一个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它主要是写给统治者的,即当时的权贵,天子和公侯。东周以降,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不能节制诸侯,战乱不息,民不聊生。针对这个现实,为实现治平天下的抱负,老子提出了无为政治的理念。他观察到:统治者越是贪恋权力和财富,老百姓的生活就越困苦;统治者举用贤能,百姓之间的竞争和斗争反而越多;统治者越是多讲仁义,篡逆乱义的行为反而愈来愈多;统治者越是穷奢极欲,老百姓越发多欲难治。针对现实,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后,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治国方略: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使见可欲,概括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就是无为政治的基本内容。老子的学说是为论证无为政治的合理性、有效性。现实中侯王都是以尚贤、贵难得之货、令见可欲的政策来治理天下的,他说这种政策不行,与之相反的政策才是治理天下的最好法则。为了说服统治者相信他的学说,只好大讲特讲“守柔弱”、“守下”、“不争”、“无事”的益处,并搬出“道”这个理论权威来支持它的理论。宣称“为无为”符合大道本性,“为有为”违反大道本性。“为无为”就能实现使天下得太平清静的目标,“为有为”天下反而愈治愈乱。老子创作无为政治学说的动机是积极的,目标是治平天下,同样也是积极的。但其结论却具有消极性。他要求统治者只求奉献不图索取,努力付出却不图享乐,有作为但不恃其谋私,大功于民却不争为万民之主。其实,这些要求部分违反人性,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绝对的大公无私。所以,他的治国方略与大多数哲学家所提出的治国方案一样,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所以,不可能应用于政治实践。学老子,与学柏拉图的《理想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所以,老子其人、其说都不应该被神话。最后,我现讲两个对“无为”概念的常见误解。一个错误观点是,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乱为、不妄为。如果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就需要老子为乱为、妄为提供客观依据,而事实上老子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客观的治国规律,只要统治者学了它,治理天下就易于反掌了。古今中外的统治者治理天下,都不是在先了解了治国规律之后才去治国的,都是做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客观的治国规律不存在,将无为解释为不乱为、不妄为就不能成立。另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是,将无为理解为以“不做”为做。其实,老子在其书中已经给无为概念下过了定义。无为不只是守柔、守弱、不争、无事、不敢为天下先这些内容,无为的前提是有为、有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才是无为。比如,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不是讲建国立家就要做到最小最弱,处处居人之后,它的实际含义是在拥有了能为天下先的力量之后,不争为天下先。就是说,当有了治平天下的大功劳,有了做天子侯王的资格后,却不居天子侯王之位,才叫无为、才叫不争。所以,带兵打仗不敢进一寸,反而退一尺,不是因为我软弱不敌,而是因为我有打赢这一仗的能力,但却不敢轻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