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讲的是什么的爱情故事(纯净的爱情都有崇高悲剧感)

这几天重读沈从文先生的扛鼎之作《边城》,越读越有味道,颇有读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蕴。读完之后,意犹未尽,写点小感,与诸君共勉。

首先说说“边城”啥意思。最早听到边城两个字,是古龙先生写的《边城浪子》,古龙笔下的边城,是名副其实的“边地之城”,荒凉空旷的大漠中建了一座小城。后来看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为写的也是大漠小城。看了以后,发现只是写了一个河边小镇,既不沾“边”,也不成“城”。当时纳闷不解,既然跟边城一毛钱关系没有,为啥却起了这么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呢?

沈从文先生的得意高足汪曾祺先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边城”不是地理概念,不是说这是边地小城。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的另外一个地方”。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简言之,沈从文的“边城”和陶渊明的“桃源”一样,都是理想化的存在,不是客观存在。

沈从文边城讲的是什么的爱情故事(纯净的爱情都有崇高悲剧感)(1)

沈从文为啥要写这篇小说呢?或者说,他写这篇小说的“意”是什么呢?钟阿城说,任何艺术,都是“意象”。心中有意,成之以象,谓之意象。但“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对“象”的升华和解构。先要有象,然后创作者对象进行再认识,形成自己的意,运用此意再次成象,便是艺术作品。

举个例子。《诗经》开篇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河边站着一位美女,体态婀娜多姿。如果这位美女没有被君子看到,或者君子看到了然而无动于衷,那么美女只是客观存在,不是艺术作品。只有当君子起了“好逑”之意,将美女的形容高度凝括,形成“窈窕”之象,这位美丽的淑女方才成了艺术形象。

《边城》写了小镇姑娘翠翠的爱情,故事情节很简单:兄弟俩同时爱上了她,但她喜欢老二。老大过来提亲,翠翠没有答应。老大负气而走,不幸遇难身亡。老二觉得自己害死了哥哥,愧疚悔恨,也负气而走。留下翠翠孤零零一个人,操持着渡船,期待着老二。“他可能明天就回来,也可能永远不回来。”

翠翠的形象有三个来源。

一个是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沈从文早年当兵,有个名叫赵开明的朋友,为人伶俐勇敢,稀有少见。这小孩子年纪虽小,心可不小,到县城街上转了三次,就看中了一个绒线铺的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问沈从文借钱向那女孩子买了三次白棉线草鞋带子。他说:“将来我一定要讨那女孩子做媳妇。”

沈从文说,我们对于这女孩子印象似乎都极好,不过当时却只有他一个人特别勇敢天真,好意思把那一点糊涂希望说出口来。

十七年后,沈从文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再次来到绒线铺,当他推门进去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十七年前那个小女孩就成天站在铺柜里一垛棉纱边,两手反复交换动作挽她的棉线,目前他所见到的,还是那么一个样子。他认识那眼睛,鼻子,和薄薄的小嘴。他毫不含糊,敢肯定现在这一个就是当年那一个。

沈从文注意到,女孩的辫发上缠着一绺白绒线。很快谜底揭开,赵开明从里屋走了出来,虽然还没有沈从文年龄大,也就三十左右,但已老的不成样子。他没有认出沈从文,沈从文也没有表明身份。赵开明果然如愿以偿娶了翠翠,而且生下女儿小翠。翠翠已经去世,小翠带着孝。

《边城》里弄渡船的翠翠,就从绒线铺翠翠的印象而来。简而言之,翠翠是沈从文年少时一个暗恋对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沈从文边城讲的是什么的爱情故事(纯净的爱情都有崇高悲剧感)(2)

一个是沈从文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1933年盛夏,酷热难耐,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去青岛崂山游玩,从汽车里看到一位女孩,刚死了亲人,穿着一身白色的孝服,一边哭泣,一边烧纸,一边提水,正在“告庙”。沈从文凝视良久,极为触动,神情严肃地对张兆和说:“我要用她给你来写个小说”。

《边城》中翠翠死了爷爷,“于是大哭起来。一面哭着一面烧水预备为死去的祖父抹澡。”而且详尽描写了寨子里的人如何为老人操办后事。

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张兆和。沈从文说:“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张兆和性格开朗大方,且带有一点高傲。沈从文刚刚娶了媳妇,想在媳妇面前表现一把,遂将张兆和的性格写在小说里。《边城》中的翠翠,便有着“明慧温柔的品性”。

《边城》讲述了一个纯净的爱情故事。戴建业老师说过一段关于爱情的名言,听了令人振聋发聩,简录如下。

如果没有爱情的崇高感,就没有爱情的悲剧感。看过《孔雀东南飞》的都知道,妻子刘兰芝死了,丈夫焦仲卿随之殉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这对宝贝,罗密欧死了,朱丽叶也跟着殉情;假如朱丽叶先死,罗密欧同样也会殉情。他们觉得爱情非常崇高,这一半既然死了,另外一半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再活下去就成了行尸走肉。

我们今天已经没有爱情崇高感。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还在流行古老的谚语,“一离开了你,我就要死”。到了下半叶,又有一个新的说法,“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不开谁”。当代诗人汪国真,有首诗叫《如果》。他跟女朋友谈恋爱,女朋友把他甩了,他很痛苦,说:“要走,你就潇洒地走。……失去了你,我也并非一无所有。”言下之意,你走了我再谈一个。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我们今天再没有哪个人觉得爱情非常崇高,值得用命来偿还。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就写出了爱情的悲剧感和崇高感。汪曾祺说“这份爱情超过一切世俗利害关系,没有一丝一毫的物质纠葛。”当然我们明白,这份纯粹的爱情是沈从文想象出来的。即使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传奇爱情,也并不那么纯粹。

沈从文边城讲的是什么的爱情故事(纯净的爱情都有崇高悲剧感)(3)

除了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边城》另一大看点,便是作家对景物的描写。沈从文曾经非常自负的说:“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边城》写景十分精彩,使人如同目遇。

兹录一段,与诸君共飨: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响生意人的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边城》的结构异常完美。二十一节,一气呵成;各节又自成起迄,是一首一首圆满的散文诗。这不是长卷,是二十一开连续性的册页。《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钟阿城说,我读完沈从文的小说,只有一个感觉:相见恨晚。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心中只有两个读者,一是自己,二是一个比我高明的人,谨慎删削,恐怕被他看穿。此人便是沈从文。

冯唐说,什么是最好的汉语文字?钟阿城的文字就是。他比王朔好,比王小波好,更比我好。但是钟阿城最佩服的汉语文字大家,便是沈从文。

贾平凹说,沈从文是成了仙的人。他的文字,有着别人没有的通透;他的小说,有着别人没有的纯蕴;他的散文,有着别人没有的意象。

这套沈从文文集4册介绍给大家,绝对物超所值,精装正版,印刷雅美,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