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前后的境界(范进中举为啥疯了)

初读《范进中举》不太理解范进只不过是中个举人而已,也不是状元为什么会高兴到发疯,经历过现在的成长才知道,如果当时是我在那个时代中举估计也会发疯。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界(范进中举为啥疯了)(1)

在古代要想当官就要考试,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伟大创举,让许多百姓能够通过考试实现阶级跨越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固化,到清代形成八股取仕,所谓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这样考生的十年寒窗基本就围绕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去死记硬背,限制人们的思想以至于被后世所诟病,不过对于统治者维护统治却是非常有益的。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界(范进中举为啥疯了)(2)

当你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后,就能参加考试了,用今天的话就是卷,当时的考试可比今天卷多了,唐朝大诗人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兴奋的孟郊没有像范一样疯掉而是即兴作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昔日的种种不堪不快在今天看来都不值得一提,特别是做后一句诗人将得意之情都写在纸上,可见当时诗人对于金榜题名的向往,孟郊当时已经是出名的诗人依然对考取功名十分渴望,更何况平民百姓。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是层层选拔: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有了这样的资格才可以进入科举考试。给你打上一个读书人的标签。接下来还有四个级别的考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院试考中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

(2)秀才参加乡试,合格者员叫举人。

(3)会试地点京城,考中后称“贡士”。

(4)贡士可参加殿试,考中了就叫进士。

殿试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殿试第一名-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界(范进中举为啥疯了)(3)

其实范进仅仅到了第二关,这样就能让他发疯如果再往上高中,不知范进会有这样的举动。范进高中举人不光是自己这十多年的寒窗有了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举人后面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只要你当上举人就有当官的机会,这不同于买官,在朝堂上通过科举考上来的是瞧不上走后门的。只要朝廷有空缺范进就能进入官场了。其次政府会给你发钱,从此你就是吃官饭是国家的储备人才随时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举人在见官时不用下跪,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表明你和当官的平起平坐,对于平头百姓就是高人一等了。最后官府会免除举人的徭役和赋税,如果举人犯罪一般是不用刑。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界(范进中举为啥疯了)(4)

所以知道范进为啥会疯了,这背后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未中之前老岳父骂他畜生,后面称他文曲星下凡,贤婿。还有村里的乡绅连忙给他送亲攀亲戚,这一切都是因为举人的身份而转变的。如果再继续进入贡士,进士,相信范进的际遇会越来越好。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界(范进中举为啥疯了)(5)

这样的巨大好处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会有人争先恐后地卷进去,还有就是《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考了三次都不中,23岁参加科举然后三年之后又三年最后彻底放弃科举,走上反科举的道路,我想大概是由爱生恨吧,说不定自己考上举人也会像自己笔下的范进一样疯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