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开场锣鼓大叫板(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

秦腔开场锣鼓大叫板(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1)

打更是旧时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俗称打更的。旧时,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人们把一个夜晚(晚7时至翌日凌晨5时)的十个小时分成相等的五段,每段称为一“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晚间,每到一“更”,更夫便用击鼓(梆)法报时一次。古代对晚间“五更”时间的划分如下表。

秦腔开场锣鼓大叫板(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2)

秦腔开场锣鼓大叫板(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3)

在戏曲舞台上,各剧种演出古代剧时,都有用打击乐表示夜晚时间的一套敲法。秦腔是用敲打堂鼓(俗称大鼓)表示“更声”,用敲击钩锣(俗称大锣)的边音表示“点声”来报晚间时间的。一更至五更的敲击方法分别为:

一更三点:敲一棰堂鼓,打三响钩锣(声音如“咚~~嗡~~嗡嗡”);二更四点:敲两棰堂鼓,打四响钩锣(声音如“咚~~咚~~嗡~~嗡~~嗡嗡“);三更三点:敲三捶堂鼓,打三响钩锣(声音如“咚~~咚咚~~嗡~~嗡嗡”);四更二点:敲四棰堂鼓,打两响钩锣(声音如“咚~~咚~~咚咚~~嗡~~嗡”);五更三点:敲五棰堂鼓,打三响钩锣(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嗡~~嗡嗡”)。

除上述打法外,通常在打更前还要“叮叮咚咚”地擂击一阵堂鼓,敲打的鼓点由慢渐快,轻重相间,以击鼓的中心音为主,配以边音。鼓点虽无固定乐谱(由演奏者即兴发挥),但务必要敲打出夜间的意境,鼓声停时引出一声钩锣的正音“咣~~”,表示已入夜境了。

秦腔开场锣鼓大叫板(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4)

秦腔开场锣鼓大叫板(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5)

马凌元《秦腔打击乐表示夜晚时间的方法》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