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读书笔记50字(读书随笔邢桂珍)

图文/邢桂珍

《 青谷子》第60集中,方老师带领学生们,帮助乌日娜打墙的情景,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年代。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读书笔记50字(读书随笔邢桂珍)(1)

1977年春天,我家搬到黑龙江安达万宝山长山屯,租住一间草房,个个脸上阴云密布。晚上,7口人蜷缩在一铺炕上,白天,寒风撕扯着凌乱的头发,像棵墙头草,眺望东南故乡。

初夏,妈妈牙疼,两腮肿得像含个鸡蛋,晚上闹心满地走,白天领我们打墙盖房。

打墙是黑龙江西部特有的建房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干打垒,它和故乡砌石墙不同。

盖干打垒房子,就地取碱土,把木板绑在两头立柱上,往两块木板空隙装土,然后用榔头砸,用脚踩,土夯实了,再向上挪动木板,直到房子够高为止。

我们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开荒户屯,白天,父亲、哥哥、我去生产队劳动,利用早、午、晚时间,学着盖干打垒。我们不服水土,每天犯困打哈欠。盖房没有经验,土夯不实,容易坍塌。这里的黄土黏性强,爱粘铁锹,挖几下就得刮刮。一些热心的乡邻,手把手教我们打墙。

晚上,羸弱的父亲,躺在炕上呻吟着,母亲给他拔火罐。罐子咕咚撞在凸骨上,父亲一咧嘴,燎出一片水泡。头一茬黄罐印半退,第二茬紫印又重合了,父亲的背驼了,脚步蹒跚了,仍挺着干活。母亲的腰拱成了弯月,蹲下撮土,徒手和泥。一家人披星戴月,像鹊鸟一样筑巢。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读书笔记50字(读书随笔邢桂珍)(2)

周末,二姐夫朋友严大哥、李哥、王哥来帮忙,他们用制作零件的手,挖土、打夯,有节奏的“梆梆”声,像劳动号子,脸上洋溢着微笑,蹬锹、撮土,手提木榔头,抬起落下,看起来就像一幅画。

高哥和小吕两个高考生,在等通知书时,也跑来助阵。他们有力气、干活有门道。我们聊得很愉快,他们引导我回到了课堂。前天,听说高哥急病走了,我眼前浮现出他挖土打夯的情景,他是构思画作疲劳睡去的,我心里很难受,愿他在另个世界赏春暖花开。

干打垒四框立了起来,厨房单独隔离,房盖铺层油毡纸。二姐夫改变当地习惯,在北墙镶上三扇窗户,透过玻璃,望见北地绿油油的甜菜樱,粉嘟嘟的玉米须,沉甸甸的黄谷穗。

众人的汗水浇筑了新房,我们在秋季搬进了干打垒。之后,家人盖仓房、砌猪圈、垒鸡架,房前屋后翻土种菜。我种在房后的向日葵,向着太阳微笑,把农家小院装扮得舒适又温馨。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读书笔记50字(读书随笔邢桂珍)(3)

一晃40多年过去了,2018年清明前夕,我们兄弟姐妹回乡给父母扫墓。

在老乡的引导下,找到了对抗风雨的干打垒,房头长棵含苞欲放的柳树。屋里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像父母亲丝丝缕缕的牵挂。我俯下身,拎起父亲生锈的铁锤,仰视房梁,掏出母亲布包里的豆角种,摸摸二姐夫刷漆翘裂的窗框,站在灶台前,闻到了妈妈熬的糖稀味。老房留下我青春的印记,我们闻着炊烟,有一粥一菜的滋养,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

回头凝眸老房,我内心五味陈杂,摇晃树冠的新柳,向我们招手告别。

是《青谷子》的片段,让我想起难忘的干打垒。

2023.4.20.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读书笔记50字(读书随笔邢桂珍)(4)

#读书随笔记#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