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代神王却遭他人嫉妒(他被称为荒王)
说起“鲁荒王”朱檀或许有人不太熟悉,但说起朱元璋多少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共有23个皇子,朱檀是他的第十个儿子。
朱元璋之子朱檀为了巩固江山统治,他把皇子分封到各地作藩王,朱檀十五岁被分到兖州就藩(朱檀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封为鲁王。
朱檀画像
朱檀被分封后,兖州便升州为府,辖四个州二十三个县。朱元璋特别喜欢他这个儿子,因为朱檀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十五岁就被封王,显然是给予厚望,却不想这哪哪都好的朱檀,却误入歧途,迷上了练金丹食金丹,最终毒发伤目,要了王命。可怜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十五日,病卒时才年方二十, 也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朱元璋恨铁不成钢,悲伤之余又觉得朱檀的行为实在荒唐,就给他谥号为“荒”。
站着的鲁王,坐着的梁小安
那么被称为荒王的朱檀是否真的很荒唐呢?
朱檀在兖州府做鲁王的年代,非常亲民。据说, 年仅十六岁的鲁王常去附近的一座山上游玩,此山名为九龙山,当时的九龙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山南还有一处久涌不枯的“九龙泉”,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现在的九龙山
朱檀出游时,都是便衣出行,从不摆王驾。为不惊扰当地白姓,他常把车马随从停在十几公里开外,独自背上一个歪脖子黄伞进山。在一年的盛夏正午,正在山口打石为生的石匠梁小安,见一个少年大热的天独自登山,便善意告诫:年青人,你怎么选这个点上山啊?这大晌午头上,多热呀!快回吧,等太阳下下再来。
正专心走路的朱檀,猛不丁听见有人说话,吓了一跳,抬头一打量又是一惊,若不是这个说话的人正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打石头,他会误认为那是一尊古铜色的雕塑。揉揉眼再看,分明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一脸慈善地看着他笑。朱檀也赶紧报以微笑说:谢谢您提醒,热倒不怕,就是这会儿口渴得难受。
渴了好说,我这罐子里有水,你要不嫌弃,拿去喝吧。石匠捧出了一个盛水的泥罐儿。
朱檀喜出望外:求之不得,哪有嫌弃之理。然后,抱起罐子就喝,喝个精光后,才想起石匠出力流汗,更需补水,自己不管不顾全给人家喝干了,真是不应该。他慌忙给石匠道歉。
石匠哈哈一笑说:喝吧喝吧,你不用过意不去,这是山泉水,喝了一会儿再去灌,这山南边有个九龙泉,常年喷涌不断。老人的质朴善良感动了朱檀,朱檀深施一礼,请教石匠尊姓大名。石匠又笑了:草民百姓那有什么大名,俺姓梁,山西边原蹇村的人,祖辈儿就靠在这山上打石为生。爹娘当初给起名时,可能就盼着孩子能平安活下来,就给俺叫了个梁小安。
朱檀喊了声梁兄,又施一礼说: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从此咱们就是朋友。梁兄请受我一拜。拜毕,他从后背取下了那歪脖子黄伞赠予了梁小安。
石匠梁小安回到村里,把这次路遇说给了村里的秀才,秀才认出了那黄伞乃兖州府鲁王之物。梁小安闻言,忐忑不安,再见朱檀,慌忙行大礼拜官。朱檀则赶紧说:咱们是朋友,不必拘礼。以后我再进山,你不用招呼我,你忙你的营生,我随便呆着,愿意呆多久就呆多久。从此朱檀只要去九龙山,就必去梁小安打石的山沟看看,常常是梁小安坐在那把黄伞下打石头,朱檀则站在一旁观看。此景被当地人看到后,就流传开了一个说法叫“站着的鲁王,坐着的梁小安。”
只是年轻的朱檀怎么也没料到,大他许多岁的石匠会比他活得更久远。
中国那么多帝王陵墓只有这座被称为荒王陵
在兖州任职的鲁荒王朱檀,由于服用丹药中毒,年轻轻的便英年早逝。平民梁小安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亲近他。水还是那汪水,山还是那座山,他却只能望着重兵把守的鲁王墓,空兴叹……
鲁王朱檀死后,被葬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九龙山麓,他的墓被称为荒王陵,荒王陵1970年被发掘,据说发掘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现在存了山东省博物馆。
鲁荒王墓中出土的陶俑和木桶
九龙山在邹城市北郊12公里处,属昌平山系,西临“溪湖夜月遗址”。关于溪湖夜月,明清诗人顾俊曾留有“北山之下有溪湖,十里荷香远近俱。万顷波光浮碧绿,一轮月影湛冰壶……”的佳句。明鲁王朱檀就葬在山的南部,也就是著名的景点荒王陵。整个山体南北走向,远远望去,宛若九条巨龙盘踞在孔孟圣地,故曰九龙山。九龙山自然海拔并不算高,主峰也就215.4米,但它的文化海拔,却让其他地方的九龙山难以企及。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九龙山不用假借仙人之名,早已因明鲁王而名扬天下,成为了一张历史名片。
九龙山与荒王陵远景
位于山东邹城的荒王陵
“明鲁王墓群”在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AAA级旅游景区。人们来此旅游,即可欣赏山水圣景、感悟明代文化,还可研究一下风水学。
走近荒王陵,再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整个陵区藏凤聚气,向阳濒水,完全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泗神方位选址营建,足见皇家气派。
九龙山的春景一角
如今的九龙山,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便利的交通条件,受到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专家组的青睐,已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核心区域带,名扬齐鲁内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