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

原创 青城历史聊斋 青城历史聊斋 发表于内蒙古

敬请关注 青城历史聊斋 深挖家乡历史趣事,古今史事,皆是笑谈

昨天有网友留言想了解一下清超勇亲王策棱世系,王府及家族牧场和墓地,简单捋了一下,以飨网友,也请大家多多指教!

超勇亲王,固伦额附策棱【1672-1750】,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父亲纳木扎勒,号约苏图伟征阿海;祖父丹津,号班珠尔,是达延汗十一子格埒森扎台吉第三子诺诺和的孙子、赛音诺颜图蒙肯第八子。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1)

超勇亲王策棱

赛音诺颜部原隶属于土谢图汗部。其先出自达延汗。达延汗之孙诺诺和掌管喀尔喀左翼,有五子。其长子阿巴岱为土谢图汗部先祖;其第三子图蒙肯,因排抑红教(实为藏传佛教觉囊派),护持黄教(格鲁派),被达赖喇嘛授予赛音诺颜之号,地位相当于“汗”。赛音,蒙古语“好”之意;诺颜,蒙古语“官长”之意。图蒙肯次子丹津喇嘛又得到“诺门罕”称号。清崇德三年(1638年)始遣使入贡。丹津喇嘛传位于塔斯希布,塔斯希布传位于善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蒙古大举入侵喀尔喀部,善巴率众内附,被安置于乌喇特地界(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后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封善巴为和硕亲王,次年命善巴所部返回漠北的原驻牧地。雍正九年(1731年),因善巴之堂弟策棱(一作策凌)征讨准噶尔有功,分土谢图汗部西十九旗为赛音诺颜部,授策棱“喀尔喀大札萨克”。自此赛音诺颜部与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并列为喀尔喀四部之一,称喀尔喀中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下诏准许善巴之曾孙诺尔布札布世袭赛音诺颜之封号。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2)

世系

赛音诺颜部中前旗境内有乌里雅苏台城,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驻地。乌里雅苏台将军统领喀尔喀四部兵,并监理赛音诺颜、札萨克图汗二部民事。宣统三年(1911年),库伦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俄国策动下宣布外蒙古独立,末任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被迫去职,赛音诺颜部随之脱离清朝统治。末代赛音诺颜旗和硕亲王那木囊苏伦也是外蒙古独立的倡导者之一,后被八世哲布尊丹巴毒杀。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3)

末代赛音诺颜部王爷

雍正九年(1731年)分土谢图汗部右翼中旗、中左末旗、右翼右后旗、中前旗、中左旗、中末旗、右翼中左旗、右翼末旗、右翼前旗、中后旗、左翼左旗、左翼右旗、左翼左末旗、右翼中末旗、右翼左末旗、右翼中右旗、右翼后旗、中后末旗、中右翼末旗共十九旗,置赛音诺颜部。乾隆以后增至二十二旗,与所附额鲁特部二旗,共二十四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称齐齐尔里克盟。

清末、中华民国时期改称三音诺颜部。1923年10月,蒙古人民党政府将其改为“齐齐尔里克曼达尔省”。1928年,国民政府设置蒙古地方,将三音诺颜部划为齐齐尔里克盟,至1946年,三音诺颜部在法理上仍为中华民国领土。

康熙初年,因为土谢图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的纠纷,引起准噶尔的介入,康熙二十六年【1687】,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杀害了扎萨克图汗沙喇和准噶尔汗噶尔丹之弟道尔济扎布,引起噶尔丹的猛烈进攻,察珲多尔济战败,只得归附清朝寻求庇护,遂参与多伦会盟。

策棱家族就受到这次事件的波及,被准噶尔劫掠,损失惨重,康熙三十一年【1692】,策棱的祖母,丹津班珠尔的妻子格楚勒哈屯,带着策棱和弟弟恭格喇布坦,率领属民从牧地塔密尔归附清朝,康熙帝很高兴,授策棱为三等阿达哈哈番【即三等轻车都尉】,赐居京城,并教养内廷,把他们的属民编成佐领依附察哈尔镶黄旗驻牧。

其实从多伦会盟回来的康熙帝很清楚,喀尔喀蒙古并没有对大清有多忠诚,他需要培养一个代言人,正巧,策棱就出现了。

康熙四十五年【1706】,虽然策棱都34岁了,早已结婚生子,康熙帝仍然把自己的第十女和硕纯悫公主【1685-1710】嫁给策棱,授策棱和硕额驸,又赐贝子品级,随即命策棱率领属民归牧塔密尔。

从此,策棱一飞冲天,成为大清放在喀尔喀最忠诚的螺丝钉。策棱生长在漠北,又从军多年,对当地的山川险易十分熟悉,又愤恨准噶尔欺凌喀尔喀,锐自磨厉,练猛士千,训练了数千猛士做为自己的亲卫。还吸取经验教训,学习敌人的长处,因为准噶尔军擅长千里奔袭,己方喀尔喀却毫无纪律约束,所以,策棱就用严格的军法规范自己的军队,每次都以临阵状态行军,很快就训练出来一支漠北雄军。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4)

策棱的一生都在为大清防御准噶尔,屡立军功,光显寺之战打的准噶尔元气大伤只得乞和。因为武功赫赫,策棱在漠北非常有威望,准噶尔人称其为车臣汗,只要与清国交涉,必然致书两份,一份给车臣汗策棱,一份给大皇帝。清帝也对策棱非常器重,与准噶尔议定边界,每次都咨询策棱,让策棱与准噶尔使者交涉。策棱还作为清国使者与俄罗斯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准噶尔乞和之后,策棱先后驻镇科布多、察罕瘦尔、乌里雅苏台、鄂尔坤、塔密尔诸地,为清国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京有不少以“坟”命名的地名,像铁家坟、张家坟,以及六公主坟….

“六公主坟”,即今天的“皇姑坟”

“六公主”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是康熙帝的第十女。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5)

因其几个姐姐早夭,实际排行第五;再加上康熙抚弟常宁的长女被封纯禧公主,且年龄居长,于是她便有了“六公主”的名号。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下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的首领策棱。

史书上关于六公主的记载颇为有限。

比较而言,史书上关于其丈夫即额驸策棱的记载更多一些。据历史记载,策凌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一世孙,一生都在跟准噶尔部作战。

1706年,康熙帝将二十二岁的六公主许配给了策凌,此时年过三旬的策凌早已成婚,还有了两个儿子。不过他还是选择抛下妻儿,迎娶了六公主。

可惜的是,六公主在二十六岁去世,留下了两个幼子。

六公主的去世,让康熙帝无比心痛,他命人将爱女安葬在安定门外,后世便将此地称为“六公主坟”。而策棱亦对六公主很有感情,他要求自己死后打破蒙古王公葬回草原的惯例,在京师与六公主合葬。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6)

乾隆十三年,78岁的策棱病死。消息传到北京,乾隆帝亲临祭奠,同时“命配享太庙,谥曰襄,御制诗挽之”。

大清三代皇帝对策棱倍加恩宠,康熙六十年【1721】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策棱就从一个低于男爵的三等轻车都尉晋封多罗郡王,二年【1723】授副将军,三年【1725】为了表彰策棱的功绩,雍正帝特诏从土谢图汗部析出19札萨克别为一部,成立赛音诺颜部。

雍正九年【1731】晋封策棱为和硕亲王,寻授大札萨克,以小宗统领大宗嫡系赛音诺颜汗,成为全蒙古独一无二的存在。

雍正十年【1732】以光显寺之战的功劳赐号超勇,并授固伦额驸,连早死的和硕纯悫公主都跟着风光,晋封固伦公主。对了,公主薨后,策棱还又娶继妻,再次违反清朝额驸另娶要取消额驸称号的惯例,雍正帝不但没有取消策棱的额驸称号,还另赐女人给策棱。

雍正十一年【1733】,策棱佩定边副将军印,授盟长,一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卒于任。其二子成衮扎布和车登扎布相继为定边副将军,父子三代连任,北部三汗皆归节制,功业之盛,为藩臣之最懋者。

赛音诺颜部,或曰三音诺颜部,是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最初隶属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因为策棱的军功卓越,也因为清帝想在喀尔喀扶植代理人,在雍正三年【1725】析分19札萨克别为一部,以策棱曾祖父图蒙肯的称号赛音诺颜汗为名字,成为喀尔喀中路。

承袭赛音诺颜汗汗号的是图蒙肯的嫡系善巴的曾孙诺尔布扎布,虽然汗号是由嫡系承袭,但是真正统辖赛音诺颜部的却是策棱,这也是外藩唯一的一例嫡系不掌本部。

赛音诺颜部源自图蒙肯,在天命二年【1617】,图蒙肯被四世班禅授为昆都伦楚瑚尔称号,达赖又授予他赛音诺颜汗称号,图蒙肯就是第一任赛音诺颜汗,隶属土谢图汗部。

图蒙肯的次子丹津喇嘛又获得诺门汗的称号,从崇德三年【1638】入贡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被清帝赐遵文顺义号。

丹津喇嘛的长子塔斯希布,号伊勒登都尔格齐,塔斯希布的儿子善巴承袭其父的札萨克,被清帝赐号信顺额尔克戴青,康熙二十七年【1688】归附清朝,次年授札萨克,康熙三十年【1691】封多罗郡王,三十五年【1696】晋封和硕亲王,四十六年【1707】薨,子达什敦多布袭。

雍正三年【1725】独立为一部,以其祖图蒙肯的赛音诺颜号冠之,但是达什敦多布并没有承袭汗号,直到他的孙子诺尔布扎布在位时,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帝才允许他袭先祖赛音诺颜汗的称号,视同其他三汗,并世袭罔替,一共承袭七代九汗。

喀尔喀蒙古与清皇室和联姻的并不多,四部全部联姻数量才39人次,其中土谢图汗部最多,有23人次,其次就是赛音诺颜部了,一共有12人次,还全部集中在大扎萨克策棱一系,其他支系没有一例联姻。

赛音诺颜部与清皇室的12人次联姻中,娶9人,嫁3人。

1,策棱在康熙四十五【1706】年四月尚康熙帝玄烨第十女纯慤公主。

2,策棱的弟弟恭格喇布坦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月尚康熙帝玄烨孙女、直郡王允褆嫡三女县君,五十三年【1714】三月成婚。

3,策棱的孙子拉旺多尔济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尚乾隆帝弘历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三十五年【1770】成婚。

4-5,拉旺多尔济嗣孙车登巴咱尔在道光十四年【1834】尚贝勒奕绘长女郡君。【乾隆帝-永琪-绵亿-奕绘】。道光二十九年【1849】又尚辅国公敬敦第五女。【太宗皇太极-豪格-富绶-丹臻-成信-永锡-敬敦】

6,车登巴咱尔的儿子达尔玛在同治二年【1863】十月尚怡亲王载垣第三女。【康熙帝-胤祥-弘晓-永琅--绵标-奕勋-载垣】

6-1,车登巴咱尔的女儿在咸丰十年【1860】左右嫁给礼亲王世铎。【太祖努尔哈赤-代善-祜塞-杰书-崇安 -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

6-2,车登巴咱尔的另一个女儿也在咸丰十年【1860】前后嫁给载桓。【乾隆帝-仪亲王永璇-仪郡王绵志-贝勒奕絪-追封贝子载桓】

7,达尔玛的儿子那彦图在光绪四年【1878】四月尚庆亲王奕劻长女。【乾隆帝-永璘-绵性-奕劻】

8,那彦图的儿子祺诚武在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尚镇国将军毓长第六女。【乾隆帝-永璜-绵德-奕纯-载铭-定郡王溥煦-毓长,永璜-绵恩-奕绍-载铨-嗣子溥煦-毓长。】

9,那彦图的儿子祺克坦在光绪末年尚镇国公溥芸的女儿。【乾隆帝-永琪-绵亿-奕绘-载钊-溥芸】

10,那彦图的女儿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之前嫁给肃亲王善耆的长子宪章。【太宗皇太极-豪格-富绶-丹臻-成信-永锡-敬敏-华丰-隆勤-善耆-宪章】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7)

《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超勇亲王府在北京宝钞胡同。而这里的超勇亲王就是康熙皇帝的十女额驸策棱。外札萨克蒙古喀尔喀中路赛音诺颜部人。康熙三十一年,策棱的祖母带着策棱投奔清廷。康熙皇帝赐居京师,并入内廷学习。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指婚下嫁第十女纯悫公主于策棱,并授其和硕额驸。公主二十六岁去世,后追封固伦公主,策棱晋固伦额驸。策棱因英勇无比,屡立战功,后被封和硕亲王,赐号“超勇”,后人称之为超勇亲王。此府也就是策棱的后代晚清时权倾一时的那王爷那彦图的府邸。那王府在高公庵胡同(今国兴胡同)开有大门,但平时从不开启,而是出入都要走东阿斯门(旁门、侧门)。东阿斯门的门牌就是宝钞胡同12号。所以,人人都说那王府在宝钞胡同。(详见本号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府之—那王府及超勇亲王的传奇)

在今天说起河北省坝上康保县的哈拉罕,恐怕是知之甚少了。然而在清一代却极具知名度,它是康熙帝赐予其十女纯悫公主的胭脂地,额附(驸马),喀尔喀蒙古贵族,威名赫赫定边左副将军策凌家族的私人牧场。察哈尔喀尔喀旗(策凌后裔对本族部分属众称谓)的俗称。

哈拉罕(喀尔喀异写),即现河北省坝上康保县的哈咇嘎,丹清河,闫油坊3乡全境,土城子,张纪,康保3镇一部分,屯垦镇蒙古营,姚家营两行政村之地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清朝年间,策棱及其家族属众编为苏鲁木三佐领(苏木)在此驻牧。从康熙年间直至1940年,策棱,成衮扎布,拉旺多尔济,巴彦济尔噶勒,车登巴扎尔,达尔玛,那彦图共七代王爷先后经略此地,时间长达200余年。

策棱七代能在200余年间拥有哈拉罕这块私人牧场,与其对清廷的忠与勇密不可分。

卒于1938年的最后一代王爷那彦图虽然“生于末世运偏消”,但也十分了得。他是光绪帝的侍读,1900年随西太后西逃并得到赏识,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孙中山等近现代风云人物都有往来交集,先后任过北京临时议员,绥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副议长,外蒙选举监督等,属于有相当影响的政治人物。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8)

哈拉罕位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缘,自古天苍野茫,山川毓秀。遥想牧场全盛之时,人丁繁滋,穹庐星罗棋布,牧马嘶鸣,“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那王府富丽堂皇,钟鸣鼎食,那王庙香火袅袅,诵经不绝;王公贵妇纷纷前来消夏避暑,车辚辚,马萧萧,驼铃声声,来来往往于京城和漠北,一时多少繁盛荣华;一时又有多少故事同时上演。第四代王爷巴彦济耳蔼勒病逝后就葬于此地的现王子坟村,其墓地被后人尊称为王爷墓。

1925年,那彦图将256部珍贵无比的丹珠尔经运往外蒙古。当时用了五辆牛车,先运到镶黄旗新宝拉格镇,后用骆驼运往乌兰巴托,蒙古国用这些经献前几年还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典科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曾于1929年11月在康保县境考察,并著书《亚州腹地探险八年(1927一一1935》,据此书记载,哈拉罕庙宇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只有六尊高约1米的青铜像,大概由于太重,未被人们拿走。我们决心与庙主任商议买下这几尊铜像。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现可能收藏在斯德歌尔摩和芝加哥的两座人种博物馆的其中一个博物馆内。

1937年,德王在张家口成立伪蒙疆政府,向那王收地,那王不肯,托肃亲王善耆儿子金壁东说情,最终没有交出。民国十年后,那王府派专人在张家口设立地亩局向占地垦荒的汉人收取地租,但收入逐年减少。为此,那王自己编练了12名武装警察,保护收租人员前往征收。有一次,与土匪拼杀,被打死5人,自此就再不敢去收租了。

清朝时期蒙古大汗与蒙古王公:清朝蒙古王爷超勇亲王策棱世系(9)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由于改朝换代和局势混乱,哈拉罕牧场逐步被垦,1940年则失去了牧场所有权。至此,曾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哈拉罕牧场加速农耕化,逐渐形成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小麦莜麦油菜花荞麦花胡麻花土豆花代替了一望无垠的滚滚牧草和星星般散落于期间的野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的王府府第、王庙早已被毁,只有长宽各150米、面积22500平方米、堆积高约半米的遗址。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王爷,其墓茔也墙垣颓圮,几乎被萋萋荒草湮灭,令人不禁唏嘘。曾威名赫赫200余年的哈拉罕已不复存在,随着岁月的淘洗而被越多越多的人包括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忘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