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激励意义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

带有激励意义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1)

雅克-路易·大卫《The Oath of Horatii》

公元1784年,距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还有5年时间,此时的法国政坛已是暗潮涌动。被重重危机包围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希望通过对国家英雄主义的宣传来提升国民的士气,鼓舞国民为了国家利益勇于牺牲自我,为波旁王朝镇压已蓄势待发的法国大革命。他便委托年仅36岁的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1825年)创作相应的作品,于是便有了这幅《荷拉斯兄弟之誓》(The Oath of Horatii)。

荷拉斯兄弟的故事

带有激励意义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2)

Lo Scheggia《The Reduction of Alba Longa by Tullus Hostilius》

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59年—公元17年)的记载,荷拉斯兄弟的故事发生在罗马王政时代的第三代国王托里斯·奥斯蒂吕斯(Tullus Hostilius)在位期间。当时罗马国王托里斯正率军攻打邻国阿鲁巴,双方约定各派出自己的勇士以决斗的形式决定胜负,负方国家将接受胜方国家的统治。

对阵双方阵营被选中的分别是荷拉斯三兄弟和居里亚斯三兄弟。两军阵前六个英勇的战士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展开了殊死决斗,在捉对厮杀中荷拉斯三兄弟中其中两位不幸的被双双斩于马下。仅剩的一位荷拉斯只得以一敌三,但勇谋俱佳的荷拉斯在此危机时刻却打败了阿鲁巴的居里亚斯三兄弟,帮助罗马取得了胜利。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基人皮埃尔·高乃依(1606.6.6~1684.10.1)曾以此题材创作了悲剧《荷拉斯》。这部戏剧用文学的手法描写了故事中各个角色在面临家国利益冲突时的内心情感,并且丰富了对战双方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关系,让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效果。雅克-路易·大卫在创作时显然在这部作品获取了一定的灵感。

意义的反转

带有激励意义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3)

Antoine François Callet《Portrait of Louis XVI》

1785年,雅克-路易·大卫开始将创作完成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沙龙中展出。然后画作中所传递出的思想却与路易十六的初衷背道而驰,波旁王朝原本希望用作镇压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工具,反而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助推器。

雅克-路易·大卫在创作过程中给画作中的男性角色赋予了义无反顾的坚定表情,而与男性的那种坚强、雄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角色的无奈、痛苦和软弱。男人高举的双手对应着女性双手的无力下垂,男性挺拔的英姿对应着女性身躯的瘫软无力。画作传达出的革命性唤醒了法国民众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波旁王朝的仇恨。为了自由不惜牺牲自我的意义完全符合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思潮,路易十六亲手为自己王朝的覆灭添了一把火。

带有激励意义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4)

雅克-路易·大卫《Self Portrait》


返回来再说说荷拉斯兄弟的故事,罗马与阿鲁巴的战争并没有因为荷拉斯决斗的胜利而结束,阿鲁巴的国王撕毁了誓约并联合周边国家共同对抗罗马,直至罗马将其彻底打败并将其兼并。

雅克-路易·大卫用自己的画作为法国大革命做出了贡献,看到了大革命胜利;作为雅各宾派的他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派系争斗,同样见证了拿破仑吞食革命胜利的果实;之后他成为了拿破仑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为拿破仑一世创作了《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等作品,最终客死异乡,享年77岁。

最后,我们一同欣赏下皮埃尔·高乃依《荷拉斯》中的片段。

平庸的灵魂可能不胜负担,

一有危急便以为来了灾难;

高尚的心灵对软弱感到羞惭,

渺茫无望中也敢有所企盼。

两军人马在城下摆开,

但罗马人从来不懂失败。

不用害怕,而要心情欢畅;

罗马人打仗是为了拓土辟疆。

抛去无谓的忧念,

像罗马人那样许愿。

——译者马振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