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

本计意指事情发展到别无良策之时,只能选 择出走。军事上运用此计,多是由于敌强我弱,且无良策得以取胜,为了保全势力,因此主动撒退。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

“走为上”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缩略语, 这是一句流传极广的俗话,出自于《南齐书》和《南史》中的《王敬则传》。原文是:“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这里的“檀公”,指南朝时宋名将檀道济, 檀道济虽是名将,但并无兵书传世,文中的“三十六策”与时下所说的“三十六计”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现在都无从查考。不过,现在流传于世的《三十六计》一书,按语和跋肯定不是宋代以前的人撰写的,至多是元代以后的人所撰;至于此书的解语(或称原文),究竟系何时何人所写,与檀道济有无关系,至今仍然是个谜。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2)

“走为上”的“走”,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走”的 含义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古代,慢走称为“步”, 快走称为“趋”,快跑称为“走”。所以,那个时候的 “走”,相当于现在的“跑”。在古代军事学上 “走”是指败逃、逃跑。《孙子》:“以一击十,日走。指的就是逃跑。

但是,“走为上”中的“走”,却不能理解为“败逃”或“逃跑”,而应解释为“退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退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前者是被动的,而后者是主动的。前者是因败而逃, 而后者则既可能是真正的退走,也可能本来处于优势,只是为了调动敌人而走。所以,这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3)

“走为上”的核心意思是:在形势不利时“全师避敌”,主动退却。

战争的基本形式是进攻与防守,而联结进攻与防守的则是“走”。所以,“走”应当是所有战 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4)

但是,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认真研究在战争中究竟应当如何“走”的,却并不多。虽说据 《南齐书》记载是檀道济最早提出了这一策略,但其毕竟未能从理论上对这一策略进行阐释 。如今《三十六计》将“走为上”作为一条计谋单独提了出来并进行研究,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 尽管它赋予“走”的意义仅限于劣势情况下的主动退却,即“全师避敌”,但这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在整个古代战争史上,“走”其实就是指被打败之后的逃跑,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三十六计》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5)

明知自己处于劣势,还要与敌人死打硬拼,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极为愚蠢的。在这样 的情况下,“全师避敌”,主动退却,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能将部队保存下来,日后就有可能战胜敌人;否则,本钱没了,就什么也谈不上了。由此观之 “走”的的确确是上策,“走为上”名实相副。

不过,在《三十六计》之上,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走”。这种“走”既不是被动的败逃,也不是主动的退却,而是为调动敌人而实施的远动。这样的“走”不仅能走出主动,而且能走出战机,可说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一把钥匙。所以,这样的“走”不仅是不仅是摆脱不利局面的具体手段,更是灵活用兵、克敌制胜的谋略艺术。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6)

走为上是三十六计的收尾篇,也是刀光剑影比较少的一计。为什么三十六计走为上?不是 因为走是逃跑,而是因为走是转移。逃跑和转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应急性的具体行为,而后者是战略性的行为。不争一时之意气,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才能决胜于长远。先难后获,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感谢阅读,喜欢的欢迎评论区留言,点赞关注转发,下期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