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圣果是哪些(佛经中的庵摩罗果)

“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佛经中常常被佛用作举例的庵摩罗果,就是这个中国广东称油甘果啦梵文 āmalaka,amala 意为无垢、洁净、清净,音译为阿摩罗因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的区别,所以有些人把摄论宗唯识论第九识“阿摩罗识”中的“阿摩罗”跟植物庵摩罗果混淆,其实在梵文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那么佛经中提到的庵摩罗果是什么呢?凡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佛教四圣果是哪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佛教四圣果是哪些(佛经中的庵摩罗果)

佛教四圣果是哪些

“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佛经中常常被佛用作举例的庵摩罗果,就是这个中国广东称油甘果啦。梵文 āmalaka,amala 意为无垢、洁净、清净,音译为阿摩罗。因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的区别,所以有些人把摄论宗唯识论第九识“阿摩罗识”中的“阿摩罗”跟植物庵摩罗果混淆,其实在梵文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那么佛经中提到的庵摩罗果是什么呢?凡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油甘子

庵摩罗果,为布施的圣果,被民间广泛誉为神果,于盛唐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又被人唤为余甘果、油甘果、牛甘果,因其吃起来是先苦后甜而得名。在我们广东叫做油甘子,学名余甘子。油甘子这种水果的分布很广泛,原产地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现在已经引进到澳大利亚、美国、埃及、南非等地,其中印度与中国的分布面积是最广的,产量也是最多的,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福建等亚热带地区。从油甘子分布的地区来看,可见它是一种耐干旱、喜光、忌寒,对气温要求高的水果,年均温度需要达到20度以上,对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好的适应性。

油甘子

油甘子的果实呈扁球形,有不明显的6棱,黄绿色,直径一般为2~2.5cm大小。凡趣特别喜欢这种水果,油甘子水果,入口苦涩,过会儿满口生津,甘甜无比。没想到在佛学里还有这层意思,油柑水果,瞬间高大上。它还反射了人生先苦后甜的道理。

一个油甘子,一杯茶

凡趣从小就很喜欢吃油甘子水果了,记得凡趣第一次吃油甘子是在汕头,大人们在喝茶,旁边放着一盘油甘子水果,一盘橄榄,那时看着大人们一个油甘子,一杯茶,嘴馋的凡趣也忍不住跟着尝试了一下,那口感记忆犹新,本来香浓的茶水经过油甘子水果在口腔中的洗礼后更加甘甜了。即便是干吃,嘴里也会留有余甘,久久也不退却。十几年了,每当看见路边有小贩在卖油甘子,凡趣依旧会忍不住买上一两包,有腌制过的,有辣的,也有原味的,各有特色。

油甘子

油甘子更是好处多多,凡趣为大家一一述说。油甘子的树根和叶可作为药用,能清热解毒,治疗皮炎、风湿痛、湿疹等。叶子晒干还可以供枕芯用料。油甘子不但适宜鲜食,更是加工成高营养的保健型,药品的好原料。制成果酱食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即将进入冬季了,正是油甘子盛产的时候。油甘子有清热凉血,健胃消食的功效,近几年也有研究结果表明,油甘子还具有抗过敏、护肝、抗衰老、消炎、美颜淡斑的作用。油甘子这种水果含有丰富的丙种维生素,食用后可以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治疗咳嗽、喉咙痛,还可以解河豚鱼中毒等。它的营养价值甚至比苹果、刺梨有过之而无不及。

油甘子

凡趣在这提醒读者大大们,油甘子虽营养丰富,物美价廉,味道甘甜可口,但不宜多吃,小编曾因贪嘴,吃多了,结果有反胃作呕的迹象,肠胃不好的也不宜多吃。

欢迎与我一起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