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本系列文章为个人阅读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讲历史的王老师 著,2019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所做的读书笔记,第一章为中国简史,因为过于简略,故而没做笔记,径直从第二章:《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开始。

本文为第二十九章:《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的读书笔记。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相关书籍和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近复 说


今天要分享的话题是《古人说文言文吗》?

大家先听下面这段话:“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如果我问您这句话文笔如何,你肯定说:这有什么文笔啊,这就是中学生模仿着古人写得不伦不类的文言文吧。如果您真的这样想,那可能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

如果您看过《武林外传》的话,里面有个吕秀才,动辄就是子曰诗云、之乎者也,但是每次的下场就是被众人起哄。吕秀才的这种形象其实是满足了大家一个对于古人说话的认知,是什么呢?就是古人说话都是采用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耽误了很多人的穿越梦。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1)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古人大部分时候说的并不是文言文,反而是白话文,甚至连皇帝写圣旨都有可能采用白话文,没错,我在开头引用的那句话正是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所写的圣旨里的内容。看到这可能有的人也迷惑了,因为我们上学阶段学了很多古文,背了很多古文,也没见那篇文章像白话文啊,这是什么回事呢?别着急,接下来我带你这梳理一下中国语言的发展简史。

首先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的一种书面语言,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应用文。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古人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变形之后形成的这种书面文体,用于记录信息。正因为文言是脱胎于口语的,所以我们也能知道,在春秋以前,其实文言文跟口语的区别不大不大,二者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

那文言文是在什么时候就基本定型的呢?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记着从这开始到之后的2000多年,文言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越是严肃的书面语越看不出来变化,反而是白话文因为移民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正因为这个特点,白话文会留下了很多时代的烙印,但是文言文更多地留下的是历史事件的信息。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2)

发展到了唐代之后,白话文和文言文已经完全分离了,根本就是两套系统在叙述事情。所以说从这开始两套表达系统完成了各自的发展过程,正式地进入了一个分水岭的时期。

可能会有人疑惑:古代既然有白话文,他为什么不用而要发明文言文呢?因为古代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写字成本过高了,比如说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本来就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时间,再加上白话文字多信息量少,为了这控制成本,古人就不得不采用言简意赅的文言文。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知道东汉改进了造纸术,唐宋普及了印刷术,让写字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但是并没有阻碍文人继续采用文言文步伐,这是为什么呢?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文化传承的惯性。因为文言文使用了太多年,记录了太多的学术文献,读书人在学习过程中大量阅读的就是这种文本,已经是使用得十分纯熟了,就没有必要单独开设一个体系,继续沿用就行了。

其次就是文化的一个优越性。能读懂文言文的,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性的身份。古代的读书人是备受人尊敬的,所以这种也造成了读书人尽可能地去使用文言文来体现出自己的身份。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4)

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虽然读书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但是古代普罗大众也是有精神文化需求的,在古代娱乐方式稀少的情况下,必然催生了大家看书的行为,但因为文言文过于晦涩难懂,对于大众来说肯定会有极大的难度,所以白话文大量出现在书里也是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

那是在什么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白话文运用在书籍文章里了呢?是到了宋代。宋代之后,因为民众阅读的普及,让采用大量的白话文的书籍得以推广,就像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候,人家都用拉丁语,他用德语一样的,你得用老百姓看得懂他才愿意去买。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5)

正因为这些白话文作品的冲击,在宋代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话本。话本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就是说书艺人表演时候使用的底本。如果你认识说书先生,你可以问一下他们手里基本都有一些话本的稿,有的可能是传下来的,有的是整理的,大家总觉得文言的本子有传承性,但我反而觉得白话文的本子有传承性,因为这些东西在今天也没有过时,还在有说书先生在用,这种生生不息的连接才是真正的传承。

随着话本的流行,对于文学形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话本融合了口语和书面的表达特点,催生了一种浅近文言体,说直观一点就是白话小说。

我们日常说的四大名著,其实如果严格来说这个东西叫做四大小说名著,如果再具体点叫四大白话小说名著,虽然宋代的白话文跟我们今天的不太一样,但大体类似,只有个别词我们看不懂但不影响理解剧情,总体来说阅读起来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基本都能读懂。

举个例子感受一下宋代的白话文:司马光在《议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而自首状》写到:问:是你斫[zhuó]伤本夫,实道来,不打你。这句话里可能某些字你不懂,句式的结构觉得很怪,但是大体意思是能听懂的,所以说从宋代开始,我们已经能直接用白话文与古人对话了。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6)

到了明代之后,白话文普及更加的广了,比如我们一开始讲的那段话,连朱元璋写圣旨都用白话文,而不是我们理解中的文言文。当然,这里补充一下,如果你想练一练文笔,看一下写得不错的圣旨的台词,可以去看一下梁冠华老师演的《神探狄仁杰》,里面写的圣旨用词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到了清代白话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就跟今天基本一致了。比如雍正给大臣的朱批就写:“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你好么”如果不给你情景,单独说这些话,可能没人相信是古代皇帝写的东西。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百科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7)

所以说新文化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是有很深厚的积淀的,当然新文化运动推广的新文学也不见得多新,只不过把白话变成了主流而已。

时移世易,到了今天,没想到又走到了一个轮回里,当年只有一小戳人会写的文言文,到今天依然还是一小戳人会用,不得不让人感慨,语言真是一个圈。当然,除此以外也还是有好消息的,比如如果你想穿越到清宫剧,说话并不影响你,相反,因为清代的白话文跟我们今天差不多了,可能都没人怀疑你是从未来来的,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实施你的计划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