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

在京剧早期,有两位著名的老生“汪先生”,其中一位还是程长庚的弟子、谭鑫培的同门师兄弟。两位汪先生都开创了“汪派”老生艺术流派。他们分别是汪桂芬、汪笑侬(艺名)。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1)

一、汪桂芬:程长庚弟子,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程门三杰

1、“长庚再世”的汪桂芬

汪桂芬,生于1860年,卒于1906年,梨园世家出身。

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新三杰”、后“三鼎甲”。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2)

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并为程氏操琴多年,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形成了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

汪桂芬学戏天分极高,幼拜陈兰笙为师学老生,兼习老旦,变声后投樊景泰门下改习文场胡琴,曾代师为程长庚操琴。清光绪六年(1880)嗓音恢复,搭春台班,有“长庚再世”之誉。

汪桂芬由于生活窘困,身体每况愈下,年仅40余岁就英年早逝。

2、汪派 (京剧老生汪(桂芬)派)

汪派是京剧老生“新三杰”之一的汪桂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汪桂芬曾为清朝“内廷供奉”。由于他是程长庚的弟子,曾为程长庚操琴多年,对程的唱、念、身段、做派,耳濡目染,心得甚多。

汪桂芬的嗓音高亢,唱腔激越,中气充足,实大声宏,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感。他的嗓音特点是“脑后音”,而且带有“嘎音”,开口发声非常响亮,唱完仍似有余音袅袅。因为他的天赋与程有异,他的嗓音是刚浮于柔,程长庚则是柔寓于刚,所以他的唱腔雄劲沉郁,故自成一派。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3)

后三鼎甲之一—汪桂芬

汪桂芬的嗓音特点是“脑后音”,而且带有“嘎音”,开口发声非常响亮,唱完仍似有余音袅袅。他的一副嗓子极为美妙,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人物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是只单纯强调其悲凉凄苦的感情,如《文昭关》的伍子胥和《骂曹》的祢衡。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常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唱西皮原板,汪桂芬则采用西皮散板,来状写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又如,《伐东吴》中黄忠的唱段则在二六板中交替使用正、反西皮唱腔来渲染这次战役败局的无可挽回的气氛,增加戏的感染力。唱腔中遇到必须拔高时,汪桂芬不使用较软的上滑唱法,却是凭丹田气催动声音喷薄而出,具有宏大的气势。汪的唱不但实大声洪,还俏中有险,甜中带沙。如他演红生戏《战长沙》之关羽,在唱腔方面,曾被人誉为如惊蛇绕树,越勒越紧。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4)

新三鼎甲,从左至右分别是:汪桂芬 孙菊仙 谭鑫培

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程门三杰,此三人中孙菊仙年龄最大,谭鑫培次之,汪桂芬最小,但他去世最早,因而对他的文字记载也比较最少了。汪桂芬贵在嗓音运用得法,不仅高低音都动听,其中音尤佳,韵味之足如饮醇酒,有独到之处,非谭、孙所能及。

汪派常演的剧目极多,代表作有《长亭会》、《文昭关》、《战长沙》、《让成都》、《华容道》、《田水关》、《捉放曹》、《骂曹》、《朱砂痣》、《三娘教子》、《群英会》、《去帅印》、《双狮图》等,还有一部分老旦戏,如《打龙袍》、《钓金龟》、《游六殿》等。

因汪派唱工要求嗓高、气足,所以传人不多,最有成就的是王凤卿,嗓虽略窄,但功底深厚,能较全面的继承汪派传统艺术。老旦谢宝云、花脸刘永奎亦曾学汪。此外,北京票友邓远芳,天津票友刘叔度(兼学刘鸿升)、刘贯一(刘永奎子)等,也有一定成就。没有特别好的嗓音,充实的气力,便学不到汪派。

私淑汪桂芬的是汪笑侬。

二、汪笑侬:汪派的创始人,是京剧改良的先驱

1、汪笑侬:被汪桂芬“讥笑”,涅槃重生成为一代名伶

汪笑侬(1858~1918)中国京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满族。本名德克金(亦作德克俊)。汪笑侬是与老生“后三杰”同时期的老生演员,唱腔于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刘鸿升之外,另辟蹊径,于清末民初蜚声南北,亦称“汪派”。汪笑侬表演做功细致、逼真,唱功戏也得心应手,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之长,融会徽、汉二调,自成一派,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世称汪派。且他是京派改良运动的先驱。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5)

《分金记》汪笑侬(右)饰管仲 袁寒云饰鲍叔牙

他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一生创作、改编、整理了京剧剧本多种,对剧本的文学性十分重视,要求情节合理,情文并茂,而又流畅上口。他创作、改编的戏曲剧本大多取材历史故事,借古喻今,隐刺时政。对清政府腐败,激于义愤,自编自演二十余出戏,来抨击社会,抒发情怀。

汪笑侬本名德克津,又作德克金,酷爱京剧。22岁中了举人,做了一段时间的知县,后辞官“下海”,遁身梨园,曾以“王清波”(一说王清泉)的艺名在上海演出。德克津喜欢京剧老生行演员汪桂芬演唱中的苍凉劲健的金石之音,辗转找到汪桂芬,表达了拜师学艺的想法。

汪桂芬性情有点古怪,看了看德克津,轻蔑地一笑,淡淡道出一句“谈何容易”,也就不理他了。面对着心中偶像的无情嘲讽,德克津默默离开,回到家就提笔在纸上写下3个大字:汪笑侬。“侬”在上海方言中有“你”的意思,“汪笑侬”的意思则是“姓汪的笑话你”的意思。汪笑侬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无言地说明了他的志向——这辈子无论怎么的他都要唱戏,都要学汪桂芬。取了这个新艺名后,德克津涅槃重生,终于成为一代名伶。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6)

汪笑侬之《取荥阳》

2、新汪派 (京剧老生汪(笑侬)派)

汪派是汪笑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

汪笑侬师承广博,汲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王九龄、刘鸿声,乃至汉、徽剧诸家之长,终自成一家,为区别于汪(桂芬)派,人称新汪派。

汪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表演和编导新剧目两个方面。

表演上他吸收了汪桂芬的雄浑,谭鑫培的清隽,孙菊仙的豪迈,又采用徽、汉剧的唱腔、韵味,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唱腔。唱腔中西皮多于二黄,二六多于原板、摇板;收腔特点是顿住后猛然一放,当时人称“炸弹腔”,取得良好的舞台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其嗓音虽然略窄,但中气十足,属“云遮月”嗓子,越唱越亮,善唱超长的唱段,最长达一百二十余句。唱词不拘一格,喜唱垛句,最长句达四十余字。演唱、表演注重突出人物个性,声情并茂,由于他具备较深的文学修养,因而表演上有书卷气。为一般演员所不及。擅长编演新戏亦是汪派艺术一大特点。他善于借戏针砭时弊,从而引起观众共鸣。这类戏有《骂阎罗》、《瓜种兰因》、《黑籍冤魂》、《党人碑》、《桃花扇》等。

汪笑侬在京剧老生行当的表演方面具备很突出的造诣。他的唱功与道白,都有独到之处。在行腔上,以汪桂芬为宗,兼取孙菊仙、谭鑫培之长,形成了个人的流派。他的嗓音,于高亢中显现深沉,唱腔设计奔放流畅。象《哭祖庙》中的刘谌唱段,竟有一段多达一百多句唱词的,在京剧唱腔宝库中,也是特别具有魅力的。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7)

汪笑侬之《碰碑》

汪派代表剧目有《哭祖庙》、《刀劈三关》、《献地图》、《马前泼水》、《受禅台》、《博浪锥》、《马嵬坡》、《洗耳记》、《骂王朗》、《骂安禄山》、《孝妇羹》、《琵琶泪》等。

汪笑侬在艺术领域的创造性表现在多方面。他一生写出过十几个话剧剧本,其中较为有名的包括《不平鸣》、《恨海》、《千古恨》、《人道贼》、《新茶花》、《采花奇案》、《问天》等。可以说,在中国话剧事业奠基的过程中,汪笑侬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京剧四大派系谭派(早期京剧的两位汪先生)(8)

汪笑侬便装照片

汪笑侬的传人不多,以女演员恩晓峰成绩最好,金桂春、石月明、佟遇成、何玉蓉等学汪亦有似处。此外,唐韵笙及北京票友王泊生等亦能演唱汪派剧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