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98年枪案(18年前北京洗浴中心枪杀案)

襄樊98年枪案(18年前北京洗浴中心枪杀案)(1)

我经常在后台接到各种消息,由于最近两年非常疲惫,大多数消息我都实在是没有精力回复。在这里对那些留下善意信息、又没有得到回复的读者朋友先致以歉意。

但是这条探究膛线制造技术的消息,就让我很不安了;犹豫了几天,还是决定专门写篇文章来谈这个问题——枪械迷要对爱好投入的尺度有清醒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要尝试触碰执法的高压线!

在近二十年前,同样是对此类问题极度着迷的一群人,同样是缺乏控制自己行为尺度的能力,在同样的爱好驱使和现实世界的利益纠葛中,闯下了大祸,卷进了涉及非法持有、盗窃买卖、跨国走私枪支、甚至于持枪杀人的系列案件。

襄樊98年枪案(18年前北京洗浴中心枪杀案)(2)

国内近二十年来的一系列涉枪严管、严打政策,特别是网络管理相关的部分,都和这个系列案件有着极大、甚至是直接因果性的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内执行的部分严苛标准,包括1.8焦耳/平方厘米的动能标准、以及即使没有发射功能但体积比例与真实型号相近就算仿真枪等规定,都受到了这个案子的影响。

襄樊98年枪案(18年前北京洗浴中心枪杀案)(3)

案件的具体经过可以查阅一篇2004年《洗浴中心惨案牵出大案 北京特大贩枪团伙覆灭记 (组图)》的官方新闻稿件。该稿件全文我会转载在本期公号上,简要的总结案情就是:

一群枪械爱好者在论坛里聚集,人群构成鱼龙混杂。小圈子的狂热气氛熏陶下,一部分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开始变得非常狭隘,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法律风险的理性判断能力。

这群人中,有的为了玩枪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有的为了牟利则很乐意去满足前者的需求。事情发展到这里就开始变味了,一开始还是交易一些气枪、CO2仿真气枪之类的东西;胃口越来越大,就开始搞真的制式枪支;国内没有可靠供货渠道了,就开始联系国外货源走私到境内......

这些贩卖的枪支里,有一把就被持有者用于社会冲突,在北京的洗浴中心大白天开枪导致一死一伤。在北京出了这样的案子,结局毫无悬念。开枪的被抓了,卖枪的跟着被抓,然后其他的买家纷纷跟着被抓。

襄樊98年枪案(18年前北京洗浴中心枪杀案)(4)

这系列案子中,最敏感的一点不是涉案人数多,甚至也不是枪支弹药涉案的数量多,而是出现了轻武器研究所的92式手枪原型枪。该枪(附带30发子弹)被轻武器研究所一名叫杜振扬的职工,租借给了枪支贩卖的主犯柯罡,随后又被倒卖给他人。

襄樊98年枪案(18年前北京洗浴中心枪杀案)(5)

图:如果我没记错,涉案的那把枪还不是今天这种前准心和套筒结构一体化的量产版本设计,而是设置在前端枪口帽上、准心打着打着就有概率会被震飞的早期版本

北京、体制内单位涉案、军用制式枪支流失、网络联系跨国贩卖........这个案子在当时几乎戳中了相关部门所有最敏感的神经。今天很多人抱怨玩个水弹都难,当年这个案子,特别是92原型枪的涉案,绝对是功不可没。

回顾这次案件,我觉得有几点教训是非常值得吸取的:

1、充分评估自己爱好的法律风险,远离气氛狂热化的小圈子

在众多的涉案人中,不乏所谓的“老江湖”、“老油子”、“社会人”。比如92原型枪的最终非法持有者,就是海淀一个加油站的站长。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蠢到意识不到自己干的都是违法犯罪的事情,都意识不到自己将为之付出代价?

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人长时间沉浸在小圈子的狂热气氛里,视野和思考模式都被狭隘和固化了;特别是在前面进行了好几次成功的非法交易又没有暴露之后,觉得自己能一直躲过法律惩处的盲目自信心,彻底压倒了理智判断能力。

2、平时不切割干净保持距离,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变大问题

实话实说,国内收缴和禁止个人持有枪支是在97年才开始大规模推行的;而此前由于多种历史原因,社会上枪械泛滥的事实是既成存在的。因此在2003-2004之前,相关部门在违规持有枪支的收缴清理工作中,处罚措施普遍还是比较温和的。

比如持有一两支正经的大威力气枪被公安发现了,在当年不说拘留,甚至都不一定会罚款;往往是枪上缴,能接受一下治安教育、写个检查也就完了。但是一旦牵涉到被重点督办的大案重案要案中,一把气枪带来的,就是实刑和足以拖累家人后来的案底污点。

建议:

喜欢射击,但也不是每个礼拜都得听个响才能舒服,就存钱每年到境外射击场(比如东南亚国家)痛痛快快玩1次或者几次。比起国内普遍服务水平高(包括战术射击培训),态度好,型号也丰富,项目也多——比如国内对公众开放的靶场,有几个200米以上的远距离射击靶场?

非常喜欢射击,愿意为此决定职业方向,那就考虑从军、从警、投身竞技运动、或者进入军工行业。

喜欢枪械设计,但也只是一般感兴趣的,关注下大概的结构原理也就够了,不要把兴趣沉迷在具体的制造实现过程中——否则说不定哪天就会因此招灾惹祸,或者让自己行差踏错。

非常喜欢枪械设计制造,那在国内就只有进入军工行业一条路可走。

不论选择哪一种,都应该谨记,远离法律风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