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教育是线上还是线下(海韵教育为什么要强调量感)

海风教育是线上还是线下(海韵教育为什么要强调量感)(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于“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悟。但是之前我们对于“数量”的重视不及“数和运算”,主要原因是不清楚“量感”的内涵,对基于“量感”的教学活动经验积累较少,而随着教改的深入,特别是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我们对数感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量感,度量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化都对量感直接或间接的提出了需求。

外部观察

  国外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度量,有的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量感一词,但是从这些国家的课程设置和编排中来看:他们都很重视度量,都把量感的培养渗透于教材之中。我国小学数学有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没有设置以“度量”或“测量”为领域的内容,由于过去我们对度量的重视还不够,因此课标修订时在核心素养的表现中加入了“量感”,加入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度量。

时代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简称“课程标准”)发布,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发展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中“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个人理解

  这个问题与时代发展,与数学教育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度量的需要。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个事情:关于度量的教学一直就存在的,即便不谈新课标的变化,这个内容就一直存在于教材体系之中的,但是过去对量的教学明显更偏重技能化,更重视的是技能训练——在做许多相关与量有关的练习时,我们对学生感悟并不多,更多的是依靠技能训练,关注的是让学生记住什么运用什么去进行相关与量有关的运算,却很少关注能力发展,如学生借助已有度量经验合理估测相关度量结果,能在度量过程中结合实际感知并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并结合其进行合理修正……时代的发展,教学的变化,核心素养乃至关键能力的形成都对度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传统的、技术型的度量走向现代度量,是以必须要重视学生量感的培养,并且量感也是基于数感的发展而发展的——量感比数感更高一级,数感比数的多少,人本能性的一眼看就知道,数感关注的是数的意义和组成,而量感不仅有数还有数量单位和单位的变化,从2个到2捆是不一样的,这应该是数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更精准的度量世界,数学的本质是度量,度量意识的发展促使量感的发展,数学上每一节课都要有度量,我们从计数开始就有,你看从一个一个叠加到十个十个的叠加再到一百个一百个的叠加,是数的发展,其实也都和度量有关系。而量感的培养不仅仅要知道1千米比10米长,还要知道长很多。

  史宁中校长在《为什么要强调量感》提到:量感源于度量的发展,量感来自于度量,那么现在的度量跟过去的度量有什么变化?我做了一个统计:呈现练习题:

  第一组题:

  3小时=(  )分

  5米=(  )厘米

  4公顷=(  )平方米

  3吨=(  )千克

  第二组题:

  一间教室的空间有200(  )。

  宋夹城面积大约是50(  )。

  洪泽湖面积2069(  )。

统计表明

  第一组题的正确率高于90%,出错的问题在于公顷和平方米进率出错或者学生本身数学运算能力弱;而后一组正确率只有60%,这表明学生测量中纯计算性的单位换算掌握较好,而对需要积累度量单位,运算度量单位去估判的比较容易出错,这说明什么?传统的度量计算更多的是依靠技能的训练,而并非关注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而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有两大类,一类度量是对个数的度量和对顺序的度量,就是我们说的自然数。另一类量就是:重量、容积、时间、信息的一种度量,就是所谓测量,与测量有关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什么是量、什么是计量、计量制度的发展概况、测量的意义、测量概念的内在结构关系等。只有了解这些上位数学知识,才能进一步理解测量概念的认识过程与规律,更好地把握测量概念的本质——只有在深刻理解相关度量概念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基于需要或必要性理解相关单位,并学会用单位进行测量才能有效发展量感,从这个角度来说,量感的提出其实就是度量的进一步发展,度量的发展使数学的教学必须要关注量感的培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