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碧斯南瓜高产的栽培技巧(椰糠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摘要|为研究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贝贝南瓜设施无土(椰糠)高产栽培全过程工艺技术,以市场常见的7个贝贝南瓜品种为试材,通过设施内春茬、秋茬两个茬口栽培试验,制定贝贝南瓜从种子消毒到采收储存的全过程设施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贝贝南瓜单株商品果可达8~12个,每平方米平均产量可达5.1 kg。该栽培技术方案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设施无土栽培周年生产贝贝南瓜提供技术支持。

贝贝南瓜品种选用惠和种业的‘贝贝二号’‘丹丹’‘贝贝’以及中农绿亨的‘黑金玲3号’‘黑金玲6号’‘皇贝贝’‘大贝贝2号’。本文从栽培准备、育苗、定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储运6个方面,系统总结了2020年3月20日~7月12日(春茬)、9月17日~次年1月4日(秋茬),贝贝南瓜植株双蔓整枝管理下,单株结商品果8~12个,单株平均产量2.45 kg,折合每平米产量达5.10 kg的无土(椰糠)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栽培准备

本试验结合室内场地,选用长度为18 m种植槽,配置孔距为15 cm滴灌带,种植株距80 cm,行距60 cm。

基质覆膜

常见的无土栽培基质,如椰糠、草炭等土壤通透性强保水性差。覆膜能够有效的降低基质水分蒸发,稳定根际盐离子浓度,保持基质的湿度,减少因干湿交替而造成的植株病毒病、茎部生理性裂开等。选择8~10丝(1丝=0.01 mm)黑白膜能够在高温季节降低基质温度,弱光期间提升室内光环境,且膜下滴灌时能减少滴灌管内残留营养液水分的蒸发,防止滴孔处形成结晶造成堵塞。

育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贝贝南瓜分春秋两茬,春茬一般在12~次年2月育苗,1~3月份定植,秋茬7~9月份育苗,9~10月份定植。瓜苗适宜的生长温度8~38℃,最适温度白天25~30℃,夜间15~20℃。

子叶完全展开前,确保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8℃,春茬采取加装小拱棚覆盖保温被等措施,白天要及时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秋茬严格控制基质浇水频次,保持基质湿润即可,遮阴防止高温高湿造成瓜苗下胚轴徒长。幼苗“带帽”出土,及时人工挑开。80%以上种苗子叶展开后,用2.1%丁子香芹酚600倍液或哈茨木霉菌300~600倍液等生物防治剂喷淋,防止猝倒病。50%以上的苗长出真叶时,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保持基质湿润。长到2叶1心时,适当补充叶面肥或喷淋500~600倍的N-P-K平衡复合肥。80%以上(播种后35天左右)的苗长到3叶1心,可移栽定植。出圃移栽前浇透水,并用百菌清、代森锰锌、恶霉灵、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喷施1次,提高植株移栽后的抗病能力。苗期发生徒长,及时喷施50 mg/L多效唑等化学控旺剂。加挂黄蓝板,诱杀蚜虫、粉虱等虫害。

定植

设施栽培一般采用吊蔓双杆整枝栽培,株距80~90 cm,行距50~70 cm。因南瓜根系再生能力差,定植时从穴盘底部轻轻挤压拿出瓜苗,尽量使根部不要受伤。定植前用营养液滴灌使基质保持湿润,移栽后浇透。定植时室内保持通风遮阴,防止小苗过分蒸腾而萎蔫。试验使用栽培槽呈梯形状,长18 m,高25 cm,上底宽32 cm,下底宽25 cm,槽内基质填充高度约为20 cm。基质使用椰糠,总孔隙度≥70%,有机质含量≥95%,EC≤0.5 mS/cm,pH为5.5~6.5。

植株管理

整枝吊蔓

采用双蔓整枝,植株长到5叶1心开始摘心,选留2条强壮子蔓作为结果蔓,其余全部摘除。当结果子蔓长到30 cm左右,进行吊蔓,吊蔓前将生长点攀附到吊蔓线上,其余瓜蔓盘在根部附近,定期把结果子蔓引到吊蔓线上,并摘除侧枝。

促进雌花

当结果子蔓长至8~10片真叶,每667 m2喷施400~500倍双星增瓜灵,使植株叶面湿润即可,1天1次,连喷3~4次,每次喷施最好在下午太阳即将落下时进行。增瓜灵作为提高瓜类雌花数量的植物外源生长调节剂,使用时一定要在合理的浓度内,过高浓度会引起叶片向下卷曲、节间缩短、生长点生长受抑制,影响后期果实产量和商品性。

疏花授粉

结果子蔓8片真叶以下的雌花全部打掉。在喷施增瓜灵10~15天后,植株会连续出现雌花,视植株的健壮程度,每节留雌花或间隔1个节位,单枝留5~7个雌花。设施栽培,缺少授粉媒介,且一般使用产量高品质好的杂交种,不需要留种,因此雌花盛开后,为保证座果率,用座瓜灵(0.1%氯吡脲)等外源激素诱导植株单性结实。可采用涂抹、点花、喷花等方法,其中喷花操作简便、效率高、喷施均匀畸形果少,最为常用。具体方法为用手持型小型喷壶对准开花的雌花花蕊喷施100~300倍座瓜灵,喷施浓度视室内温度,温度高,浓度低。喷施时尽量不要把药液喷到茎叶上。

艾碧斯南瓜高产的栽培技巧(椰糠高产栽培关键技术)(1)

使用增瓜灵后 12 天左右连续出现雌花

艾碧斯南瓜高产的栽培技巧(椰糠高产栽培关键技术)(2)

果实管理

结果子蔓最高节位的雌花座果后,在果实上方留2~4片叶摘心。果实膨大期间,去掉结果子蔓上所有的侧枝。果实定形后,视后期生长状况、市场行情等决定是否再培养结果子蔓。贝贝南瓜从座果到采收约35天,20~25天果实大小基本定形。吊蔓管理,留果节位较高,后期要做好果实防晒,尤其是墨绿色品种,以免表皮褪色,影响商品性。

采收储存

贝贝南瓜采收标准为果蒂形成白色木质化竖条纹,膨大并微微开裂,果实表皮绒毛脱落。不宜采收过早或过晚,提前采收容易引起果蒂处发生腐烂,而且南瓜的粉糯度、风味都会降低;过晚采收,长时间光照,墨绿色种类的贝贝南瓜果实表皮容易褪色,影响外观商品性。正常采收后,储存在阴凉通风处5~7天左右,降低果实含水量,即可上市。贝贝南瓜在室温阴凉通风,湿度45%~70%的环境中,果实可以储存约6个月。储存过程中避免长时间潮湿、暴晒,以免腐烂或果皮开裂。

春茬、秋茬采收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6株长势均一,未出现明显病变,能够反映本品种整体产量的植株,记录单株商品果数、果实重量。结果表明7个不同品种贝贝南瓜春茬、秋茬单株商品果数集中为8~12个,平均商品果数9.5个,单株平均产量为2.45 kg,产量为5.10 kg/m。

艾碧斯南瓜高产的栽培技巧(椰糠高产栽培关键技术)(3)

不同品种贝贝南瓜春茬、秋茬平均产量

定植后温室管理

环境管理

温度

生长期间,白天室内最高温度不超过38℃,夜间温度不低8℃。遇低于8℃的寒潮天气,关闭室内通风口、打开保温幕,提前叶面喷施300~600倍磷酸二氢钾,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湿度

植株生长过程中以自然通风为主,尽量与室外的空气湿度保持一致。在春茬营养生长期和秋茬结果期,气温不稳定,做好室内通风,降低湿度尤为重要,低温高湿很容易引起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此时,室内的通风最好在太阳出来后0.5~1 h,通风要逐步进行,不要一次性把所有通风口都打开,使室内温度短时间发生剧烈变化。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8℃,夜间适当在室内留部分通风口。出现连续低温寡照阴雨天气,提前喷施200~300倍碳酸氢钠,使植株和基质形成一定的碱性微环境,抑制部分病原菌的繁殖。

营养液管理

配制及原料

营养液配方种类多,规模化种植前最好前期小试,优化配方和掌握所使用的EC、pH测定仪控制区间,结合当地人员管理水平选用。本试验大量元素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的果菜类配方作为平衡营养液,微量元素采用通用配方。

艾碧斯南瓜高产的栽培技巧(椰糠高产栽培关键技术)(4)

华南农业大学的果菜类大量元素配方/(mg/L)

艾碧斯南瓜高产的栽培技巧(椰糠高产栽培关键技术)(5)

微量元素通用配方/(mg/L)

营养液母液(浓缩液)分为A、B、C 3种,A为硝酸钙、硝酸钾,B为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镁,C为微量元素。配制工作液时,每种母液每次等量加入,作为平衡营养液。操作时注意A、B分开加入,尤其是母液仅有一个终端进液管。工作液pH控制在5.5~7.5,偏酸性使用氢氧化钾调节,偏碱性用磷酸调节。

灌溉浓度

工作液浓度按照植株不同的生育期进行管理,营养生长期,即定植到第一雌花坐果前EC为2.5±0.3 mS/cm,以滴灌平衡营养液为主。生殖生长期,从第一花坐果到采收EC为3.2±0.3 mS/cm,采用平衡营养液 补充营养液模式配制工作液,具体为平衡营养液配制EC至2.0~2.5 mS/cm,再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钾=3:1作为补充,并加入适量螯合铁,将工作液浓度调整到上述浓度区间。工作液的浓度,需要结合当天温光环境,晴天EC在相对低值区,阴天在高值区。

营养液调整

营养生长期,出现长势弱、叶小、叶色淡绿,则在工作液中补充1~1.5 kg/m3硝酸钾。生殖生长期,当植株叶色浓绿,分枝多,营养生长旺盛,化瓜,调整补充肥料磷酸二氢钾:硝酸钾=4:1;出现叶色淡绿、叶片薄等缺氮现象,调整补充肥料磷酸二氢钾:硝酸钾=2:2。调整时,工作液EC均在前述范围内。

灌溉频次

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种植槽有营养液排出时停止,以便基质充分淋洗,防止植株根际盐分不均衡或浓度过高。晴天视基质湿度,灌溉2~4次,一般为上午太阳出来后9:00之前,17:30至太阳落山之前。高温强光期间,11:00之前补充灌溉1~2次。阴天视基质湿度和植株状态,适当浇灌1次或不浇。果实采收前2~3天,控制营养液供应或提高工作液浓度,保持植株处于不缺水状态即可。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设施南瓜栽培主要的病害有蔓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其中蔓枯病最难防治,造成损失也最为严重。防治病害,首要是病害的精确识别,以免错误用药耽误时机。出现病害时,及时清除染病叶、果和植株,减少病原菌数量。上述病害,市场上防治药剂种类多,选用正规药物,内吸性和保护性药剂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室内湿度持续较高时,采用烟熏剂进行防治。

虫害

容易危害贝贝南瓜的害虫有粉虱、潜叶蝇、蚜虫等,室内栽培以物理防治为主,挂黄板(带)就能够有效诱杀。如虫害大规模爆发,可采用噻虫嗪等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