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迁郑州后的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
在河南的地域划分中,沿着黄河沿岸有三个重要的城市。
---洛阳、开封、郑州。
自从元朝开始,开封就长期作为河南的行政中心而存在,并且深刻影响了河南的经济。
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关于河南省会的问题却成为了地方领导急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不少人纷纷提出迁移省会计划,以缓解河南地区的经济压力,更为河南未来的发展长远考量。
关于河南省会的迁移问题,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开封的地理位置先给大家看一张地图。
这张地图,呈现的是截止到1948年时候的全国铁路交通要道分布图。地图上面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日本经营东北时,在东北地区修筑了密密麻麻的铁路网,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仍旧是全国铁路系统作为发达的地区。
这一点,全国的铁路系统甚至都无法和东北地区相比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成为全国强悍重工业基地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东北保留着原来完善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东北则有着完善的铁路网能够方便各地调用资源。
正因如此,铁路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才显得更加重要。
相比而言,开封的位置就略显尴尬。
在抗战年代,贯通南北的主要铁路就是西边的平汉铁路、东边的津浦铁路。
这两条铁路中,一条从北京通往武汉,一条从北京通往南京。而开封的位置却位于京汉铁路的右翼,因为当时将京汉铁路在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放在了郑州。
郑州也为此成为抗战年代,中原地区唯一的一个交通枢纽。
在战争年代,郑州和开封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们彼此一个处在京汉铁路上,另一个则处在京汉铁路右翼八十公里的地方。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因为处在京汉铁路这条中部地区唯一的一条南北大道上面,其核心优势很快凸显出来。
1951年,毛泽东收到河南省委领导的建议信函,希望将河南的省会由开封转移到郑州。
这封信在当时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恰好处于恢复经济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地方省会的迁移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这件事情必须经过慎重考虑。
工业化布局时代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恢复国民经济,尽快步入工业化社会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国刚刚从一百多年的战争泥潭中解脱,开始鼓足干劲全面推行工业化建设。
那时候,在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农业比重高达58%,但是其工业比重仅有19.5%,这个数据也就验证了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几乎是一个尚不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这组数据也意味着,当时中国的财政来源大多依靠农业收入,也就是说维系国家运转的群体是广大的农村百姓,此时的城市居民上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可以为国家的财政来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的经济状况几乎就是二手的经济,所有的来源仍旧是嫁接农村经济。
国家工业化的目的,第一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单一的经济来源,第二就是尽快发展工业化,让城市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行,我国可以完美的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凭此建立起强悍的军工企业,进而发展国力。
在工业化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我国不仅能够摆脱单纯依赖落后的农业经济,还能够凭借工业经济激发整个国家的社会潜力。
要知道,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早已经经历了两轮的工业革命,一个国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永远无法激发这个社会的蓬勃生产力。
它同时也意味着,在这样的国民经济状况下,国家无法为民众解决工作问题,大多数人只能呆在农村从事农业。
从1950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制定国家财政大一统政策,统一全国财政市场,利用国家力量推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慢慢走向工业化进程。
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在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设计援建的重点工业计划有156个,中国自己规划建设的工业项目有694个。
当年,河南地区就承接了156个重点计划就有10个工业项目。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 、滚珠轴承厂 、矿山机械厂、有色金属加工厂、柴油机厂、热电厂
郑州:郑州热电厂
焦作:中马村煤矿
平顶山:二号矿井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除此之外,郑州、洛阳是两个重要的煤矿开发地区,而且国家又投入资金修复曾经在中原战场中被破坏的两地铁路。
还有一项计划十分的重要,国家还必须大力根治黄河、淮河两个水系的堤坝。
我们分析一下国家一连串的计划,其实其意图也非常明显,这些工业项目没有开封的份儿,并不意味着国家在河南地区开始推行工业化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开封,准备重新选择河南的省会。
那时候国家的意图很明显,开封中心以及开封东部大片地区因为黄河、淮河水系的破坏,压根没法有效发展,必须完全治理后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最为折中的办法就是利用洛阳、郑州两地的铁路优势,尽快发展地方经济,开足马力搞建设。
开封地区劣势1938年,5月。
日本占领徐州之后,大军开始进入河南境内,蒋介石自知无法抵达日本军队,便下令让士兵炸开了处于郑州东北部的花园口,制造了战争年代中,重要的历史大事件。
---花园口决堤。
此处黄河堤坝被国-军炮击炸毁,扩大为一条近四百米的黄河水口,河水蔓延河南、安徽、江苏三个重要的省份,其核心黄泛区55万平方千里的地方成为了沼泽。
关键是,从古至今黄河泛滥必定涌入淮河河道,历经九年的时间,其下游的所有水系全部被贯通。
黄河泛滥的核心区,河南东部地区有一百多亿吨的泥沙堆积,致使其核心区域的地面高度平均提升了3-6米,其余低洼地区几乎成为永久性的盐碱地,陷入粮食绝产的地步。
这场灾害所造成的后果,一直持续到了1947年,三省人民水患灾祸才得以慢慢缓减。
但是,这也造成了开封中心以及开封以东遭受巨大的灾难。
河南三霸中,洛阳到开封的地势情况,几乎从五百米的高骤然降落为一百米,因为开封平均地势较低,花园口决堤,导致其经济十分疲软。
此时的郑州,凭借国家配备的优质工业项目资源,已经具备了弯道超车的黑马潜力。
洛阳、郑州、开封可以说是黄河沿岸上的绝对河南三霸,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这三座城市都经历过战争的破坏,三者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但遗憾的是,开封在国家进行资源配比的时候,落在了郑州、洛阳的后面。
关于开封还有一个致命的短板:
---地方资源匮乏。
开封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在开封境内几乎没有可用的自然资源,煤炭资源因为掩埋太深,暂时没有开采能力,更没有开采价值。
而反观郑州,郑州的煤炭储量共有50亿吨,即便在今天仍旧是全省第一。
国家当初以洛阳、郑州为核心,另设两个煤矿,其核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深层煤炭资源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不可开采资源。
河南地区在大力配合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办事方面却异常不方便,交通大动脉在郑州是核心点,而所有的工业产业又都集中在河南的西部,当时的领导经常处于跨城办公状态。
1952年,8月。
河南省给中央政府写信,里面更是提及到了具体的原因:
“我省省会原于开封,鉴于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 郑州市则为中原交 通中枢,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途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
两个月以后,收到来信的毛泽东,亲自来到河南视察,终于看到了被黄沙席卷,一片荒芜的开封。
他首要视察的地方就是登上了开封的高塔眺望黄河,以及开封周围的环境。
在高塔上面,他说:
“来过开封的人都说这里风沙很大,这回我算亲身领教了。远望黄河堤防是光秃秃的,铁塔周围也是光秃秃的,龙亭周围还是光秃秃的,一出北城,沙丘比城墙还高,黄沙要把开封城吞没了。
这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你们要在绿化上多动脑子,打一场持久战,每年都栽些树 , 情况就会一年比一年好些 。
对于铁塔和龙亭 也要很好修缮一下,以改变这种破旧不堪的样子。龙亭很适中,铁塔也在市内,把它们修好,多种些树木花草,再把黄河水引来,将龙亭两旁这两个湖疏通一下,栽些藕 ,一 来可供游人观赏荷花,二来可供应群众一些鲜藕,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花园口决堤不仅祸害的是三省,开封最为河南省的省会迅速衰败下去,从没赶上国家工业化布局资源的那一刻起,这座城市就被郑州、洛阳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毛泽东此次视察之后,就亲自敲定了河南省会西迁的大政。
河南省委进行省会迁移的目标也同样很明显,就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集结一省力量大力发展工业。
在全国炼钢,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时代里,想要完美配合国家大策,寻找合适的能源城市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郑州新省会的建设的曲折河南当初在将省会前往郑州的时候,仍旧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省会转移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小事情,开封因为在历代王朝担任行政中心,其周围的配套设施相当的完善。
1953年,郑州被确认为新省会的审核通过之后,苏联专家穆欣对于郑州未来的发展规划做了具体而又详细的城市建设规划。
穆欣的城市设计图中,将郑州火车站作为了郑州的亮眼名片,然后沿着主轴线建设郑州政府办公大楼,这条轴线周围作为政府的配套设施慢慢发展建设。
但是,苏联人在建筑物的空间构造中,并不讲究方位布局。
当时沿着这条轴线,很多东西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方位布局,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走向应有尽有,而且没有人敢质疑这位苏联专家的城市布局设计。
1954年,春季。
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前来郑州视察新省会的建设情况,他发现了这种方位布局的严重问题,指出苏联专家的这种设计并不符合中国国内自己建筑方位布局。
潘复生马上召开了相关会议,发现在苏联人的指导下,省会建设工作进度缓慢,而且没有统一领导,对于此次建设工作造成了重大的阻碍。
他主张采用中国传统的城区坐北朝南布局,同时重新组建工程领导小组,终于在一年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新省会的建筑工作。
1954年,8月8日。
河南省委在这个大吉大利的日子里开始了省会西迁工作,并且于年底顺利完成了整套机关部门的搬迁工作。
郑州作为河南省会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经济的长期疲软,我们尚没有经济能力大兴铁路建设,其核心仍旧是依靠现有的铁路慢慢发展,郑州因为和长江重要城市武汉直接贯通,对于自身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而且,挑选郑州作为省会还有一个长远的打算。
郑州的位置,在洛阳和开封的中间,洛阳和郑州虽然同样都拿到了国家的第一批工业项目,但是因为最后将郑州定为省会的作用,洛阳在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辐射作用比不过郑州。
居于两者中间的郑州不仅可以协同洛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崛起,而且可以协同东部的重要城市开封一起成长。
大家其实看一下郑州所处的位置,大抵就能够明白,当时毛泽东为何会同意将河南省会开封搬迁到郑州,而且还亲自前来视察了开封的整体城市面貌。
郑州所在的位置,整体上居于河南的北部。
可能很多人会问,既然国家重新选择河南省会,为何不将其选择完全中间的位置,例如在河南区域中处于绝对居中的位置许昌?如此岂不是更加容易以中心点达到辐射四州城市的目的?
但是大家要明白,这样做可以做到很好的单省单市经济发展上的相对平衡,可我们以普通人的思维想一下,谁在困难情况下不都是做最优的选择吗?觉得不会考虑全面均衡发展。
小的时候,我家邻居一共有九个孩子,那时候虽然提倡多生,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少见,正因如此,孩子众多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家人的孩子渐渐上了初中以后,父母压力巨大,只能这种选择,让学习好的孩子步入高中,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只能折中委屈孩子外出打工。
后来,我和他家老七是同学,他经常和我说自己的几个姐姐抱怨当初父母不让她们上学,一想起这件事情他总会感觉对于姐姐不公平。
家庭有时候和城市有着共同性。
试想许昌作为一个普通的城市,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甚至连发展自身经济的能力都没有,利用如此一个不具有地理、经济优势的城市,国家将其省会选在中心完全属于从头开始,重新造城,这样无异于饮鸩止渴。
那时候的新中国经济已经相当疲软,可以动用的财政拨款也相当的有限,最好的办法就是挑选像洛阳、郑州这样的底子比较不错的好学生。
他们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又能保证新省会的顺利建立。
洛阳因为地处河南北部靠西的位置,选它作为省会,一定会造成河南后续经济发展的西向失衡。
将其选定为河南以北的中心位置,是因为要利用洛阳、郑州的双城经济优势,带领开封这个落寞的河南省会重新崛起经济,同时配合华北城市群石家庄、济南,刺激全国经济的活力。
河南南部地区的城市群如何带动?
大家别忘了,河南南部紧邻着绝对强悍的一流经济重镇武汉三镇。以武汉当初南方经济霸主的地位,可以轻而易举地激活河南南部的经济。
大型的经济重镇虽然有着强大的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周边的经济,但是经济的对冲仍旧可以进行,所有虹吸效应的产生几乎都是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像此类经济初始发展阶段,武汉很难对河南南部地区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
举个例子,就算北京作为首都具有超强的虹吸效应,但是外围的河北城市仍旧可以想到北京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这也是,当时郑州被毛泽东亲自敲定为省会的重要原因。
看一看,当年毛泽东当年对于河南的这波微操,如何影响了河南的命运?
河南无论是在全国的表现,还是地方上各市的发展,在发展七十多年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