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泗发展规划(嵊新协同下的城南崛起)

家住嵊州市城南新区米兰阳光小区的吴女士,几年前还被朋友戏谑“住在乡下”,现在她家所在区域已是嵊州城市中心,附近有当地最好的医院、最大的商场和最先进的文化设施,吴女士直叹幸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浙江嵊泗发展规划?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浙江嵊泗发展规划(嵊新协同下的城南崛起)

浙江嵊泗发展规划

家住嵊州市城南新区米兰阳光小区的吴女士,几年前还被朋友戏谑“住在乡下”,现在她家所在区域已是嵊州城市中心,附近有当地最好的医院、最大的商场和最先进的文化设施,吴女士直叹幸运。

不仅是吴女士,哪怕是新昌人,对处于嵊新交界处的嵊州城南新区的快速发展,都有深切的感受。嵊州市副市长、城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屠强说,城南新区的快速发展,与省、绍兴市实施的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新区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已逐渐成为嵊州市的政治、文化、商务和居住中心。

从“集约”到“协同”

新区迎来重要机遇

嵊州市与新昌县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向来频繁。早在“十一五”期间,绍兴市就提出了嵊新集约发展、融合发展的构想,并从2007年开始有序实施。

2009年,绍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嵊新区域集约发展的意见》,把嵊新区域集约发展定位为绍兴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宁绍区域南部中心组合城市、杭州湾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浙东南旅游文化休闲重要目的地。

2011年,绍兴市又出台《统筹嵊新区域集约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具体发展做法。2015年,嵊新区域融合发展被纳入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试点。同年,绍兴市出台《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纲要(2015-2020)》。

2016年4月25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嵊新协同发展成为浙江省区域协同发展改革试点,开启了嵊新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给两地的发展带来契机,而地处核心区的嵊州市城南新区,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产业到基础设施

嵊新两地无缝对接

产业协同发展是嵊新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比较嵊新两地各自优势,新昌工业发展较好,大企业多、发展动力足,但缺乏用地空间;而嵊州土地空间资源相对丰富,但好的产业项目相对缺少

为推进嵊新产业协同发展,两地早有探索。几年前,绍兴海关在新昌设立办事处,绍兴检验检疫局在嵊州设立办事处,实现两地海关和检验检疫资源的共建共享。而去年5月,总部在新昌县的万丰控股集团在嵊州城南新区上马了智能化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化项目,成为两地产业合作的一个重要实践。这个总投资15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各类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1200台的生产能力,对嵊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有重大的引导意义。

为了加速推进嵊新协同发展,嵊州市集中力量兴建基础设施。2013年,连接嵊州城南新区和新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嵊新大道建成通车,实现了两地在交通上的无缝对接。而在建的位于城南新区茶坊村的铁路枢纽嵊州新昌站,被认为是嵊新协同发展的一个示范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将进一步促进嵊新两地的产业对接,拉大合作的空间框架。

从功能到人文

崛起一座宜居新城

嵊新协同发展,也给两地的城市建设带来利好。嵊新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之前,城南新区只是一个城郊接合区,各种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简单,如今,其建成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7.8平方公里。

“再造一座新城,把城南新区打造成一个有人文温度的宜居新城!”这已成为嵊州全市上下的共识。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嵊州市特别向嵊新协同发展的前沿地带倾斜,一些现代化建筑纷纷落户城南新区。

公园式的新嵊州市人民医院已于一年前建成运行,嵊州最大的商场综合体吾悦广场即将竣工,集防洪、景观、休闲、泊车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景观带“美妙三公里”将向市民开放……所有这些变化,让居住在嵊州城南新区的市民感受到一座新城的迅速拔节生长。

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城南新区的建设更加注重人文元素的注入。

7月8日,中国·越剧艺术城接待中心对公众开放。它位于城南新区兴盛街与迪贝路交叉口东南侧,明年12月投入运行后将成为嵊州的城市文化客厅。

被誉为嵊州文化新地标的嵊州市文化综合大厦也在兴建中,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位于城南新区合新社区,总投资2.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包括嵊州市新华书店(嵊州书城)、嵊州市文化馆和900座剧场三个主体建筑,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嵊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城市休闲品质。

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行的嵊州市高级中学、嵊州市实验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将大大完善城南新区的教育体系,增强新区的软实力。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古人的居住理想,如今在嵊州城南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未来的城南新区,将是一座产城融合、活力迸发的创业新城,一座文化、自然生态优美的宜居新城。

(原载《绍兴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