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这也许会是你看过关于宝马汽车最系统完整,并且有观点的科普文章。

BBA设计语言对比

谈到宝马,一定离不开与奔驰、奥迪两者之间的比较。所以行文之前先谈个观点,就是三者虽然都是德系汽车,但就设计风格而言,有着很不一样的气质(仅三者之间的对比)。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

德系汽车BBA

这里以国家作为气质的象征代名词。

首先奥迪的设计语言其实是最能代表德国,严肃、务实、冷静。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

奥迪旗舰车型A8

这也是很多朋友对奥迪设计吐槽的着力点,感觉多年来奥迪的设计升级都相对保守。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

奥迪A8的内饰设计

其实德国设计一直秉承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调整的步子较谨慎。

所以比奥迪更能代表德国汽车的其实是大众品牌(奥迪就属于大众集团),这样说来大家也许感觉奥迪的设计改变算多的了。

奔驰则更像英国绅士,精致、尊贵、豪华。最典型的是其一直保持着雪茄型车身设计,这是很具代表性的英系汽车设计语言。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

奔驰S级车型

假设给一位不懂车的女朋友去看,你说奔驰与捷豹同属一个国家也没什么破绽,但奔驰的内饰设计比捷豹更为高档。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5)

奔驰S级的内饰设计

捷豹也是本人喜欢的品牌,往后有机会再专门做一期讲解。

接下来就是宝马,宝马在设计观感上最像美系车,奔放、肌肉饱满、假设与纯正美系车对比,又精致圆润很多,但气质上其实很像。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6)

宝马最新7系车型

BBA这种气质上的差异是否一开始就这样的呢?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7)

宝马7系内饰设计,2020款

其实非也,属于在各种主客观因素日积月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至于形成过程,今天的故事里也许就有答案。

BBA三个品牌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奔驰,因为发明汽车的就是奔驰(与戴姆勒),时间为1886年(这段故事史太浓过去写过,这里不重复)。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8)

世界第一台汽车是三轮的,奔驰发明

奥迪汽车历史比较复杂,一般将始创年定为1899年,其实是由四家公司合并而成。

这四家公司分别是奥迪(audi)、霍希(Horch)、漫游者(Wanderer)与小奇迹(DKW),这也是其四环logo的含义来源。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9)

奥迪1910年推出第一款汽车

宝马是三者最晚的,时间是1916年,我们首先来看看宝马是怎么诞生的?

宝马是如何诞生的?

宝马的全称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德文原文为“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则是“Bavarian motor works AG”,然后缩写为大家熟知的“BMW”。

创始人名叫古斯塔夫·奥托(gustav.otto),一生传奇多彩,可惜43岁时候死于自杀。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0)

古斯塔夫·奥托

1883年时候奥托生于德国科隆,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四冲程内燃机(活塞式发动机)发明人尼古拉斯·奥托(Nicolaus Otto)。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1)

尼古拉斯·奥托

所以小奥托生于机械世家,后来从事飞机与汽车制造工作可以说从上一代就开始铺垫。

宝马最开始就是做飞机引擎的,这也是为何宝马logo是象征蓝天白云的蓝白双色,而且远看特别像飞机螺旋桨的根本原因。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2)

宝马logo的概念来源

目前为止,宝马主要的生产线有汽车、摩托车、引擎及单车。

大家应该知道,飞机由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最初其实就是采用奥托父亲发明的那种活塞式发动机,1939年才正式出现喷气式引擎飞机。

1911年时候,年仅28岁的小奥托就成立了飞机制造公司,本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飞行员。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3)

小奥托与其生产的引擎

1911年飞机制造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时期,类似如今电动车,所以机会特别多,当然风险也高,比如一些测试事故久不久就会发生。

1913年时候小奥托的飞机制造厂受到官方委托,向巴伐利亚的军方成功交付了47架飞机,产品获得了政府的认同与信任。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4)

小奥托早年的飞机制造厂

但奥托的性格特别耿直内敛,不太懂得跟政府人员打交道,过程中时常造成一些不愉快,比如说话得罪人或者不参与应酬,这方面问题对他造成了一些困扰。

1914年7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托的飞机制造厂正式为德军持续供货,包括引擎与飞机,其中以流线型双翼侦察机最具代表性。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5)

小奥托制造生产的飞机

战争属于非常时期,交付压力非常大,产品生产却在这时候发生一些严重问题。

奥托本身不善于处理这些情况,焦头烂额之际身体健康不幸出现问题,继而影响公司财务,再继而影响生产。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6)

一战时期的宝马工厂

如此恶性循环让公司濒临破产,奥托因此在1915年得了抑郁症,并且被迫辞职。

公司发生一系列重组操作,1916年正式更名为“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这也是宝马公司官方认定诞生年。

奥托随后的年月过得很不愉快,除了事业受挫,妻子也在1924年跟他离婚,另外也陷入财务困境,这些事情对奥托造成很大打击。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7)

中年时候的小奥托

1926年时候,综合各种际遇,并且在抑郁症的影响下,奥托在慕尼黑自杀,匆匆走完这一生。

宝马初期的重要车型

在1922年时候宝马的总经理名为约瑟夫·波普(Franz Josef Popp),他在一战时候(大致1916年)以奥地利海军代表身份到宝马工厂做监工的,身份类似厂长。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8)

约瑟夫·波普

因为管理能力出色,他的总经理生涯从1922年一直持续到1942年,历时20年,所以宝马的发展初期以他为核心。

宝马在1920年代初都还是以生产各种引擎为主,大致是1925年时候宝马才开始正式研发完整汽车。

1929年第一台宝马车正式面世,名为“Dixi 315”,中文名为“迪西”。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19)

宝马第一台车“迪西”

“迪西”看上去跟当时刚停产两年的福特T型车其实很像。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0)

美国福特集团T型车

其实在我们谈过的“汽车设计之父”哈利·厄尔横空出世之前,整个汽车界的设计方向都大致如此,我喜欢称作“靴子型”汽车。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1)

厄尔-汽车设计之父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看看当时汽车的风格潮流,比如1906年开始量产卖到1926年的劳斯莱斯银魅(Rolls-Royce Silver Ghost),也是“靴子型”设计,只是相对有个性。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2)

劳斯莱斯银魅1926年款

宝马这款“迪西”用如今的话来说,是OEM贴牌,并不是宝马自行开发,而是在英国汽车品牌奥斯丁的7型车基础上生产的,所以面世后没什么影响。

宝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车是1932年生产的“320 AM-1”,还是靴子型,但已经是一款有独立气息的“靴子”。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3)

宝马320型号汽车

这里插播下,BBA三个品牌中,宝马的logo是变化最少的,从诞生至今基本一样,穿越百年。

只是2020年进入电车时代才做了最大化调整,变成如今扁平及透明背景的样子。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4)

宝马logo的演变过程

那么宝马经典的双肾(也有人称作鼻孔)元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答案是1933年推出的303车型,这款车基于320演变,双门四座,六缸发动机,1.2L排量。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5)

宝马1933年推出的303车型

从此以后,宝马每一次改款都会玩弄双肾的设计直到如今,所以双肾元素变成了宝马资产化的品牌符号。

时间很快去到1936年,宝马终于在业界诞生一款王炸产品,就是328型双门跑车,这款车对当时整个跑车界影响巨大。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6)

1936年问世的宝马328

如果一直有看史太浓文章的朋友清楚,1930年代欧美风行的是“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7)

详见《运动列传》14回

这个风格在法国但是,但主要在美国发扬光大,而且跟美国本土的“流线型风格”产生混合,1933年时候美国通用汽车也正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职的汽车设计部门。

宝马328的设计也属于典型的“流线型风格”,这样的设计让328看起来浑然一体,强壮而性感,具有速度感与未来感,风头一时无两。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8)

328的内饰

328装配的是2.0发动机,最高时速接近150公里,当时汽车界还热衷于比拼排量及时速,这样的数据处于领先位置。

而且328还可以选装比赛专用变速箱及快拆式车轮,是真正可以上赛场的跑车。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29)

赛场上的宝马328

在流行型运动推动下,328后续还有一些更加夸张骚气的设计升级,用如今的审美来看非常极端,但当时大家感觉很酷。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0)

升级版宝马328

1939年时候宝马又基于328设计出335型跑车,其实还是同个系列,所以长得很像,但性能配置有所不同,相对更温和,更适合日常使用。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1)

1939年的宝马335

这时候宝马已经在汽车界斩获各种发明奖项多达120个,在德国汽车界已经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宝马最晚诞生,最迟造车,所以是真正的后来居上。

大家此处也许好奇,那奔驰跟奥迪在同一个时间段又搞了什么生产呢?

这里各自略举一下同一阶段后两者在当时的代表车型。

首先是奔驰在1936年推出了外形尺寸很大的170V型轿车,这款车根据奔驰官网的说法,就是如今E级轿车的前身。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2)

奔驰1936年问世的170V

我们可以在170V身上看到奔驰当时的设计就更注重大气与精致。

而奥迪则是在1935年推出了名为“霍希853”的豪华轿车,气派非凡,用料高端,是当时贵族与有钱人首选的车款之一。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3)

奥迪1935年推出的霍希853

此车具备当时豪华汽车的一切要素,因此在江湖上留下一句名言“高雅不过霍希”。

经过对比发现,宝马在较早期就具有更多运动因子,此后也留给大众操控性好的品牌印象。

在宝马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幸二战爆发,在此期间宝马再次为战时的德国助力,提供过汽车、摩托车与飞机引擎方面的生产。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4)

二战时期的宝马工厂

也因此在战争末期,所有宝马的工厂都遭到盟军轰炸而重创,几乎尽毁。

战后宝马一部分工厂被划入东德,曾更名为“Eisenach Motoren Werke“,简称“EMW”,改为生产名为“沃特堡”(Wartburg)的汽车。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5)

二战后东德生产的沃特堡汽车

原设于慕尼黑的工厂则不受影响,继续以BMW品牌经营,直到1991年柏林墙倒塌两者再合并。接下来谈谈战后宝马的车型设计变化。

战后宝马的重要车型

二战结束后重新筹备了差不多7年宝马才恢复生产,可见“受伤”程度之深。

1952年宝马推出战后第一款汽车,就是四门流线型的501。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6)

宝马501的宣传海报

这款车延续了过去宝马的经典元素,同时受美国汽车设计的影响,尺寸变得更大,整体视觉更加流畅顺滑,用料更加考究与高档。

从这款车开始宝马决定到豪华车队伍中占个位置,因此价格定位也比较高,大致是当时德国人平均年薪的4倍,一般消费者负担不起,由此BBA之间的对比正式开始形成。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7)

高档豪华的宝马501

时隔3年,1955年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宝马推出一款超酷的双门敞篷车,名为507。

立刻引起汽车界关注,当时被《法兰克福晚报》形容为“梦中奇想”,意思是带给大家很大惊喜。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8)

宝马双门跑车507

这款车第一次将双肾元素做了大幅度调整,从过去的纵向变作横向,而且做了底部内压倾斜设计,视觉上充满速度感与爆发力。

除此之外,507保持了流线型车身,线条更加紧凑硬朗,没过去的车型那么“魁梧”,但仍然肌肉感满满,充满力量,在设计上明显受到厄尔风格的影响。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39)

宝马507的侧面设计图

这款车定价更贵,是德国人平均年薪的6.3倍,因此很多富裕阶层更倾向选择品牌更加稳定的同级别汽车奔驰。

所以宝马这次进军豪华车队列的策略有点冒进,销售成绩很差,完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将集团带入财务危机的泥潭中。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0)

宝马507内饰

这次危机让宝马差点走到破产边缘,此时居然是一款大家完全意想不到的微型车让宝马起死回生。

话说1955年时候,宝马从意大利ISO SPA公司那里获得了一款名为“伊瑟塔”(ISO ISETTA)微型车的生产授权。

宝马将自家的摩托车引擎(你没看错)装到里面,命名“伊瑟塔300”。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1)

伊瑟塔300小到要打开整个车头进去

能这样操作的原因是这款车的微型程度完全超过我们的想象,不清楚状况还以为是小孩子的玩具车。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微型车是新鲜玩意,其实70年前各种汽车品牌就玩过了。除了宝马之外,比较经典的微型车还有意大利菲亚特1957年推出的“米老鼠”(Fiat Nuova 500)。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2)

菲亚特的“米老鼠”

这款“伊瑟塔300”推出市场后获得良好反馈,除了有趣之外,价格亲民,尤其女生与情侣特别喜欢。

宝马接着在其原有的两座基础上再升级出一个四座版本,满足更多不同人士的需求,最后这款横空出世的微型车在8年时间居然卖了160万台,宝马总算走出困境,满血复活。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3)

伊瑟塔的宣传海报

如果有途径,特别希望能买到一台进行收藏,因为其感觉特别像儿时看日本漫画《七龙珠》里常见的小汽车,估计如今找到也是价格不菲。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4)

80后喜爱的漫画《七龙珠》

恢复元气后的宝马在1966年推出了亲民的1600-2紧凑型轿车,此时已经是一种新时代汽车面貌。

当时大家对由美国在1950年代带动起来的奢侈张扬设计风感到厌倦,所以回归到一种更加平实的设计语言。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5)

宝马1600-2系列轿车

我们看到经典的双肾元素这次又有了新的变化,被两边连着车灯的栅栏压到中间,推测关于鼻孔的说法应该从这个阶段开始。

接下来将进入我们熟悉的宝马车系了,就是1-8系,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分别是3系、5系、7系,他们都是从1970年代开始投产的。

宝马多年后的设计(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46)

宝马汽车大家族

下一回让我们看看这3个主要系列的宝马车型是怎么发展的。

本期故事先讲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