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开篇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

【道德经】第五章开篇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俗人直译:天地没有仁爱之心,把万物当成刍狗对待;圣人没有仁爱之心,把百姓当成刍狗对待。

许多大师批判:老子怎么会这么说,老子当然不会这么认为,老子的本意是:天地有博爱之心,不会藏私,公平公正,给予太阳以温暖,给予水以滋润,给予空气以呼吸,剩下的事情就靠万物自己了,任凭自生自灭;圣人效仿天地之道,也是存博爱之心,把天地之道讲给你听,至于听不听,信不信,做不做,那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任凭你吉凶善恶,自生自灭。当然,大师们也是百家争鸣,还会有不同的说法。

俗人就是俗人,往往固执己见,不肯屈服于圣人所见。

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情就难免存有私心,就难免不公正,所以老天是无情无义。圣人效仿于天地,也不可以有情有义。然而圣人也还是人,不可以做到完全无情无义,所以圣人还是会老,会死去。

刍狗是什么意思,没有争议:古代祭祀所用之物,草把扎成的狗,寓意没有高低贵贱,一律平等。据说这个刍狗很有意思,在祭祀之前,没有人可以乱动,不可以弄脏,更不可以弄坏。也就是说祭祀前,这个刍狗很受重视,说是宝贝也不为过;可是祭祀之后,那就扔到一边,任其风吹日晒,路人践踏。

如果说祭祀前的刍狗天地垂爱,任其自生;那么祭祀后的刍狗被天地所抛弃,任其自灭了。看来天地也有有用与无用之分,怪不得人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

天地也做不到完全公平公正,圣人就更是做不到了。我们通过象去寻道,也只能是通过象去寻道。象会失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我们所悟之道,也不全是正道,故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天地不会完全公平,圣人也不会,万物也不会。人说水公平,遇到风吹浪起,自是波涛汹涌。

俗人认为,理解老子这段话:每个人都要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旦衰老,同样的阳光,同样的空气,同样的水,年轻人可以享受,你却会惧怕。

不是老天不公平,是你自己的事情。

不要指望圣人可以度你,度你的人只有自己。

努力吧,只要还活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