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

撰稿︱安 尼

编辑︱筱 美

2021年3月30日,对陕西来说是意义深远的一天。

这一天,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举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宣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授牌成立。

秦创原,这个肩负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重任的总平台,横空出世。

而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也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什么是总窗口?总窗口,顾名思义就是要求西咸新区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展现陕西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旺盛活力。

同时,总窗口也意味着要做创新驱动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挑最重担子、啃硬的骨头。

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政产研怎样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工作 “最后一公里”堵点怎么打通……这些问题,人们期待在西咸新区看到答案。

大势不等人。

一年多来,西咸新区举全区之力,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的“三器”建设示范样板,热火朝天的节奏和姿态引起各界的关注。

近期,西咸新区召开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兑现暨接续政策措施发布大会上,西咸新区营商环境政策、人才政策相继发布,累计4亿元的政策兑现也得到广泛的肯定。

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1)

同样引起注意的,还有《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总体方案》(下称《方案》)的正式亮相。

总窗口下一步如何走?这份《方案》透露了关键。

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2)

01

《方案》的核心在于产业园区。

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产业园区可以看作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承载。

从1979年蛇口轰然响起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创办蛇口工业区开始,产业园区的模式开始受到关注。此后,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平安保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从无到有,再到叱咤风云,不断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斐然成效。

再看西咸新区此次公布《方案》,实际上就是将产业园区作为重要抓手,从而进一步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功能优势。

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3)

具体来看,《方案》提出,综合考虑全省、全市产业链发展、以及新区产业基础、空间承载、特色优势、前瞻布局等,在特色产业园区方面,围绕全省23条、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构建以“1带 10园区”为承载的“3 7 N”产业布局。

1带,即秦创原总窗口·新轴线总部经济带。

10大特色产业园区,具体为西咸新区·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西咸新区·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西咸新区·沣西人工智能产业园、西咸新区·沣西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咸新区·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西咸新区·秦汉大健康产业园、西咸新区·空港自贸蓝湾产业园、西咸新区·空港临空经济产业园、西咸新区·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西咸新区·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

“3 7 N”,可以理解为西咸新区布局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若干特色产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西咸新区将举全区之力推动10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特色园区承载 重点产业集聚”的发展新格局。

02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方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特色突出,亮点颇多。

从布局可以看出,10大特色产业园区分布在5大新城之中。一方面,梳理了各个新城的产业优势,引导因地制宜的特色培育;另一方面,从园区范围、发展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等五个维度明确了每个园区的核心功能和发展方向。新区 新城的优势尽显其中。

比如,西咸新区·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靶向发力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确定了同力重工非宽体自卸车及全路面矿用车生产基地、日立能源全球电容器及电能质量产品生产基地、太合智能钻探集团总部基地、北方广微、避雷器及浪涌保护器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以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为承载,以科技创新、智慧转型为赋能,以“智能制造、智慧研发、智网服务”为支撑,推动“‘智造 ’与‘ 智造’”双向融合、协同发力,打造集总部、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新区综合性先进智造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集中区。

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4)

再比如,西咸新区·空港临空经济产业园,则发挥空港新城“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开放平台优势,以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为重点产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有效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临空偏好型产业转移,推进新区临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百亿级临空制造产业承载区。

可以说,在规划布局方面,10大特色产业园区产业聚焦、主体集中,且定位明确、方向清晰,发展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合理。

通过主导产业梳理和划分,西咸新区将推动同类产业进一步向同类产业园区聚集,而同类产业园区聚集有利于后续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一体推进。

与此同时,同类产业园区聚集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并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专业化建设。

随着规划的落地,10大特色产业园区将成为秦创原总窗口的一块特色“王牌”。

03

10大特色产业园区究竟如何推动创新驱动、由“势”转“能”?

事实上,通过“特色园区承载 重点产业集聚”布局,西咸新区能够有效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

构建产业链、生态圈,最大化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是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10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将不断吸引创新、产业、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类优势资源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推动优质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形成。

最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秦创原总窗口孵化、转化、产业化。

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5)

可以说,西咸新区10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布局,既是由点状布局向成片成势转变、由产业聚集向产业聚焦转变,也是打造创新驱动、由“势”转“能”的正向循环。

根据《方案》,目标到2025年,3条主导产业链基本成链,7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规模。10大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中聚集规模显现,园区总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为了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切实落地,做大做强,确保目标实现,西咸新区还提出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计划、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招商引资突破计划、人才智力支撑计划、多元融资保障计划和品牌形象打造计划等六大计划。

其中,“管委会 园区(公司)”发展模式,“一个专项方案 一张项目清单 若干专项产业政策”,加快建设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西安国际人才港和“人才池”三大平台等内容,一如既往地施展了“秦创原模式”,呈现出“秦创原现象”。

从布局到规划再到保障,一系列举动可见总窗口目标之坚、决心之强。

未来两年需要补缺的短板(由势转)(6)

事实上,一直以来,西咸新区不断发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基因和示范引领的总窗口作用,致力于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级新区。

起笔已是不凡,落笔更为坚定。

而在10大特色产业园区的“王牌”出击下,西咸新区不仅为秦创原总窗口的未来发展预留了物理空间,也给人们的期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期待“收获季”的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