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

我看剧的习惯,是剧集更新完毕后,再一股脑的看完。一集两集的更新等待,实在没那么多的耐心啊。

网上有人开玩笑说,《大明风华》是一部跨越两个年头的古装电视剧。所以,趁着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假期延长的这段时间,集中看完了古装热播剧《大明风华》。

不得不说,前半段的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后半段中的“张艺兴”饰演的“明英宗朱祁镇”,也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朱祁镇兵败被俘,在蒙古瓦剌部忍辱负重的期间。

整部《大明风华》也再次给我们展现了明朝的君臣风骨-“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概。正是明朝的这种风骨,网上有无数的“明粉”。其实笔者本人,也是“明粉”之一。

作为“明粉”,看到这部剧中,导演和编剧“跑题”太严重,就忍不住说两句了。千万别误导了那些“看剧学历史”的朋友。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大明风华》的剧情从朱棣“靖难之役”打开南京大门的“靖难”胜利开始,整部剧横跨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镇六朝,可谓气势磅礴,也是跌宕起伏。为何说是跌宕起伏呢?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1)

对,我就是那个人见人夸的朱棣-永乐皇帝

从剧中和真实的史料中,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了向世人证明他更适合当皇帝,也是更好的皇帝,是他老爸错选了继承人才导致他“靖难”的,以及展示他“靖难”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朱棣同学开疆拓土,五次北伐,安定边疆;郑和下西洋,宣威海内外,四海皆知“永乐大帝”;并编修《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国古代版的“百科全书”,比清朝的《康熙字典》的历史地位高的多。

所以可以说,朱棣不管是武功还是文治,都达到了史书上对每个英明君王的最高功绩的评价和赞誉。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2)

我是明宣宗,我老爸仁宗在位就一年,仁宣之治主要是说我

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和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历史成为“仁宣之治”,是与西汉的“文景之治”齐名的天下大治。所有朝代大治或盛世,其实都有共同点,比如: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慎用刑法、改善吏治等(上千年来,中国老百姓是一贯的勤劳、奋进的,只要当政者不乱折腾老百姓,真正做好这几点,基本都能大治天下,国富民强)。

但是“仁宣之治”实在太短,只有短短的十来年,就被接下来的9岁登基小皇帝朱祁镇同学葬送了。

土木堡之变,明朝从全国的军镇抽调了40多万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一些将军还是从他老爸、爷爷时代留下来的能征善战的名将,也基本陨落殆尽。

从此明朝国势由盛而衰,后期虽有中兴之君,但是明朝已经痼疾缠身,在边地的政策也由原来的攻势变为守势,这也给边疆的游牧部族喘息的机会而逐渐强大。

以上明朝前期历史大背景的脉络,在《大明风华》电视剧中,基本是还原了历史,但是也仅仅是脉络和背景。

可以这样说,这部剧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里面的剧情,基本是编剧生拉硬拽的了。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3)

编剧看我眼神,实际上,我们真不是姐妹

一、御史大夫景清和孙若微、胡善祥是什么关系?

按《大明风华》电视剧中的的人物设定,女一孙若微、女二胡善祥是一对亲姐妹,而且还是建文一朝中御史大夫景清的女儿。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景清是因刺杀朱棣失败遭酷刑致死,随即全族株连,整个景氏家族被屠杀,近亲无一幸免。

实际上,历史上的“孙若微”是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胡善祥是前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她们一个生活在河南,一个生活在山东,两人的关系就是“十竿子”也够不着;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4)

都是我的好儿子,好好干

二、朱棣第五次亲征战败并气死?

剧中,朱棣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时候因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而惨败。

然而,真实的史料中,朱棣的确一生五次亲征蒙古,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朱棣的五次亲征都是胜利的,无一败绩。

并且,更要提出的是,历史上的朱棣第五次北伐率领明军抵达开平以北,并没遇到敌军主力,一些将领请求带部分人马深入敌境,反而是朱棣担心过于深入对明军不利,才下令班师回朝。

可是这样说,朱棣这个皇帝,不仅是皇帝,也是兵马大元帅,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打仗和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能亲自上战场和敌人真刀真枪的干仗的皇帝中,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和朱棣他老爸朱元璋可以和他相提并论。所以,他怎么可能犯下一意孤行,导致明军主力身陷绝境的重大过失呢?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5)

汉王一沉默,必是要造反

三、朱高煦山东起兵造反的影响有那么大吗?

说到剧中的朱高煦,暂时回避下真实的历史,夸夸俞灏明的演技,真的刮目相看。

当时在追剧的时候,觉得这个汉王演的真好,但想不起是谁扮演的,看了演员表才知道是俞灏明。

话说,真实的历史中,朱高煦就像剧中他的弟弟说的“就差脑门上写着要造反”两字了,这一点倒是和真实的历史差不多。

因为朱棣一朝的人都知道,靖难之役能成功,没有老二朱高煦的勇猛善战,即使最后能成功,也要延后不知道多少年。

回到正说,朱棣去世后,朱高煦就开始着手造反,他在山东召集了一支嫡系部队,差点就颠覆了明宣宗朱瞻基。

可是,历史上的朱高煦在永乐十五年就被朱棣打发到山东乐安(今山东惠民)就藩去了,后来自然也不可能跟随朱棣出征打瓦剌(北元蒙古部族的一支)。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在乐安起兵造反,打算重新复制当年的“靖难之役”。

可是这场叛乱却更像是一出闹剧,朝廷从出兵到平叛仅用了不到二十天时间,朱高煦的叛军仅做了象征性抵抗就全部举手投降了。

朱高煦被送押京城,更不是像剧中说的,朱瞻基因为和爷爷老爸叔叔们的发誓,而没有亲手杀死他二叔。有一点请观众请注意,以后看任何明朝的电视剧都要知道,老朱这一家子的君主皇帝,和其他朝代的皇帝一样,对杀自己的骨肉兄弟手足从不手软。最后朱高煦死于可怕的酷刑-瓮刑,被活活蒸烤致死。

当然朱高煦这样惨死,也是与他自己有关,不知道是他脑子的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在朱瞻基去探视他的时候,给他“大侄子”来了一记“扫堂腿”绊倒了“大侄子”。每每想起这段历史中的这个桥段,让人哭笑不得。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6)

孙若微:又来diss我?我已经很忍你了

四、孙若微孙皇后深明大义、正义凛然,胡善祥胡太妃阴险狡诈、小肚鸡肠?

《大明风华》中,女主孙若微深明大义、正义凛然,还执政得当,受到前庭君臣和后宫的爱戴,而胡善祥阴险狡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

可在真实历史上,这两人的个性似乎是反过来的。历史上的胡善祥忠厚老实、为人和善,是一位真正意义上贤后。

而“孙若微”(史料中只有孙皇后,没有记载具体名字),虽然没有被记载和抖落什么黑料,但她能从妃子到皇后,显然不能简单理解为天上掉馅饼,肯定是有些手段的。

自古,后宫争斗都是你死我活的,以忠厚贤良著称的胡善祥无缘无故被废,孙皇后不可能没有些手段。而且历史上的胡善祥在余生中一直遭孙皇后压制,直到孙皇后去世,她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才给已去世许多年的胡善祥恢复了皇后名分。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7)

王振和我一样大?编剧,你开玩le呢?

五、太监王振跟英宗朱祁镇年龄差不多?

《大明风华》中的大太监王振与明英宗朱祁镇年龄相近,还是从小一起的玩伴?

这简直就是编剧生拉硬拽,胡编乱造了。历史上的太监王振其实是一个儒生,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曾向天下征召一批儒家老师自愿净身,并入宫教后宫的太监们读书识字,王振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因如此,王振在宫中的权势迅速上升,并逐渐表现出左右政治的能力。朱祁镇童年时期,王振曾做过他的启蒙老师,所以朱祁镇对他非常信任。在“土木堡之变”出征前夕,大太监王振都已过了不惑之年了。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8)

编剧,你把我吹的大发了,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大明风华》的剧中,除了以上这些明显的硬伤以外,还有一些夸大和“借尸还魂”的地方。

比如,于谦真的那么牛吗?是的,历史上的于谦的确很牛,北京保卫战一战成名,但是其在北京保卫战之前,牛不到这个程度。

能和明朝最著名的“三杨”内阁一起面见君主,商讨国家大事?这就太夸张了。

而且于谦也不是状元,而是三甲第92名,如果按照现代国内大学院校的录取比例和排名,于谦至多算是一个排名比较靠前的211大学毕业,还到不了985级别。

还有,朱棣第五次亲征讨伐的对象是马哈木的蒙古联军,可在真实历史上,马哈木在朱棣第五次亲征时已死去多年。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9)

我们三个居然活到了土木堡之变?真是活久见啊

还有杨士奇、杨荣、杨溥组成的“三杨”内阁,在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时期依旧健在,还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千里之外,张太皇太后仍在后宫活着,哭着喊着要为弟弟报仇?这就让人“冒汗”了,真实历史是这几个老先生和张太皇太后都已离开人世多年。

还有居然给孙若微按了一个叫徐宾这个蓝颜知己,居然还能随便进后宫,最后孙若微还和徐宾“私奔”了?这编剧就不仅是对历史的无知了。

更有,也是最不能让人忍受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形象居然使用后朝为了诋毁前朝而使用的“丑版”朱元璋“尖嘴猴腮”的人物画像和扮相。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明朝的戏很少(大明风华的明朝)(10)

朱元璋:编剧,我不是长这个样子!

对于观众来说,在轻松看剧的同时,也能学习一些历史知识,算是一举两得。

虽说不是拍纪录片和《百家讲坛》,但是对于剧中的一些剧情和细节处理,还是有必要在轻松看剧的同时,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

起码我们要知道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别被导演、编剧和剧情带节奏带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