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喝酸性水和碱性水的区别(你喝的水是偏酸性还是碱性)

偏酸性或碱性的水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喝水喝酸性水和碱性水的区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喝水喝酸性水和碱性水的区别(你喝的水是偏酸性还是碱性)

喝水喝酸性水和碱性水的区别

偏酸性或碱性的水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总体来说现在存在两大观点,一种认为偏酸性或者碱性的水对什么都没有多大影响,一种认为碱性水对身体比较好。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让我们来看看吧。

正方:不存在酸性水或碱性水更健康的说法

顾久传认为,以偏酸性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的好坏是不科学的,要以是否符合水质标准、水中的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的好坏。

“事实上,很多天然的好水是偏酸性的。如广西省武鸣县大明山岽寺淡泉的泉水PH值为6.7,浙江省杭州市虎跑泉的泉水pH值为5.8。而某些天然水偏碱性,如太湖水及由它制成的自来水,水质并不好。”顾久传举例说,“阿部辉雄在1961年对日本秋田县‘长寿村’八森潭的水质进行分析,取样数为23次,pH值平均值为6.39,水质呈酸性。”

“不存在酸性或者碱性的水质更健康、更有营养的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指出,现行的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饮用水pH值不低于6.5,不高于8.5,在这个区间内,水既可能呈弱酸性,也可能呈弱碱性。顾久传也认为,符合标准的水都可以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

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是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酸性的,pH约为2—3。胃液的作用一是杀菌,二是帮助消化。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你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顾久传解释说。

反方:碱性水更有益于健康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科学院院士杨子彬在会上明确指出:人体血液的PH值很重要,健康时保持在7.35-7.45之间,低于这个水平,人就会不舒服,处于亚健康。低于7.0时,人体就会出现重大疾病甚至死亡。同时,血液PH值每下降0.1 ,人体胰岛素活性就会下降30%,人喝的水80%会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平时多喝弱碱性水,如天然矿泉水对维持血液的弱碱性,保持健康体质,防止重大疾病和延缓人体衰老的确事半功倍。

由于市场上大量存在的纯净水、矿物质水等都属于酸性水,因此社会上不时有喝水不用讲酸碱性的论调和宣传。对此,著名水营养专家安可士教授严肃地指出:碱性水利于人体健康并非仅仅是中国专家们发现的,同时也是包括欧美众多科学家多年观察、研究得出的科学论断,不容商业利益的质疑。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水才算是健康水?

家庭用水中我们很难去确定水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但有一点可以应该基本符合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pH值为6.5—8.5,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规定pH值为5.0—7.0之间。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研究、分析,对健康水应具备的条件已达成了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没有污染,不含有害物质。

2. 硬度适中。所谓硬度,就是水中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以碳酸钙的含量表示)。

3. 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要求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总固体。所谓溶解性总固体就是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所提的固体残渣,其中包括无机矿物成分等溶于水中的所有物质的总量,一般人群理想的指标是300毫克/升左右。

4.最好是天然水,而不是人工制造。

生活小窍门

1.如果您真的想知道家里的水是偏酸性还是碱性,有人推荐紫甘蓝检测。

紫甘蓝水的酸碱性溶液呈色情况:

紫甘蓝:红(酸)~紫(中)~绿(碱)变色

紫甘蓝在水中呈暗紫色

紫甘蓝在白醋中呈红色

紫甘蓝在纯碱溶液中呈蓝色

紫甘蓝在食用盐溶液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在肥皂水中呈绿色

紫甘蓝在蒸馏水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

PH<6.5粉红色

7.0<PH<7.1紫色

7.5<PH<8.5蓝色

8.5<PH<12绿色

PH>12.5黄色

2.如果您想知道饮用水含有的杂质多少,建议用TDS笔检测,听说十几块钱一支。如果需要可以去亿家净水商城进行购买。

小编有话说:对于人体来说,不管我们喝的水偏酸性还是碱性,水到了我们的胃都会变成酸性。因为胃酸的PH值大约在2-3之间,属于强酸性的,所以几乎是中性的水到胃里就生成了酸性。到达身体的水与食物等物质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没必要去过度关注几乎中性的水偏酸性还是碱性,水利部的八成地下水污染与常州水污染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能保持水的干净、没有污染物的已经不易,想喝“好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