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宝藏民间打捞(打捞民间非遗张兆基)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每时每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那就是时间!时间承载着历史、岁月,更承载着人生!

1915年,烟台的“时间”诞生,中国第一个机械造钟厂——宝时造钟厂开工制造,烟台成为全国机械制钟业的发祥地;1960年,“寳”字牌商标变更为“北极星”,北极星面世;1980年,张兆基成为北极星的一员。

“中国的钟表有颗星,她是烟台的北极星”1987年风靡全国,当年的一百万零点报时更是震撼寰宇,八七版《红楼梦》更是有着北极星的力量!

张献忠宝藏民间打捞(打捞民间非遗张兆基)(1)

钟表是机械之母,北极星是钟表之冠,而张兆基则是钟表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朝阳街是烟台开埠的象征和印记,没有钟表就没有朝阳街的灵魂。”张兆基认为,他的一生就干了一样事,那就是钟表。

13岁修好了家里的小闹钟

张兆基和钟表的缘分,或许从儿时就已经开始。1957年出生在蓬莱的张兆基打小就喜欢“动手”,将家里的小东西拆开再装起来是张兆基最大的业余爱好,尤其是拆装精密的钟表,对张兆基一直诱惑巨大。但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即便一个普通小闹钟也是家庭贵重财产,所以张兆基家里那个带着自制玻璃罩的小闹钟,是不被允许拆开的。

机会还是来了,年深日久的闹钟越走越慢,到了必须维修的程度。找人维修,要么摆一顿酒答谢人情,要么给付维修费用,对于生活困窘的农村家庭来说,不管哪一样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张兆基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在向父母保证一定能修好后,他终于如愿得到了一个拆装闹钟的机会,圆了“垂涎已久”的梦想。

张兆基的承诺达成了,他完满地让它又正常地转动起来了,“其实闹钟没啥毛病,就是灰尘多了,洗洗就好了。”张兆基用汽油给闹钟“洗了澡”,让它在今后挺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闹钟,竟然有六七十个零件,装的时候很容易弄岔了,我就拆一个记一个,装的时候再按照之前记录的顺序装好。”这段经历,让张兆基深刻感受到了钟表的精密、神秘,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好奇、敬畏和热爱的种子。

这一年的张兆基,只有13岁,还是一名初中学生。

21岁报考山东省轻工业学校钟表专业

冥冥中似乎有一根线,牵引着少年张兆基前行的足迹,让他不断地向钟表靠近。1977年恢复的第一届高考,村里不让他考,因为村里要重点培养他,1976年高中毕业他就担任了生产队副队长。1978年,山东省轻工业学校为山东培养钟表人才,在聊城地区、济南地区、烟台地区、青岛地区招生,高中毕业的张兆基怀着对钟表的敬畏和热爱,终于说服村里同意他参加高考,如愿考入这所学校的钟表专业。

实际的学习是在木钟厂技工学校开始的,两年后张兆基被分配到木钟厂,从一线工人做起,班长、车间主任、团委、销售、厂长、董事长,可以说张兆基几乎涉猎了钟表行业的很多关键岗位和重要企业。

张献忠宝藏民间打捞(打捞民间非遗张兆基)(2)

十五岁就开着村里的东方红拖拉机耕地,摆弄抽水机、柴油机、喇叭、有线广播等“物件”的张兆基,在村里本就以“物亮”(音,意即心灵手巧)闻名,加上有了“科班”经历,更是被村里人视若人才。自从张兆基开始系统学习钟表,村里的钟表维修他几乎都承包了,“每次假期回家,村里坏掉的钟表就都送来了。”

带领团队技术攻关夺“银牌”

两年的钟表“科班”学习,张兆基受益匪浅。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机械制图、材料力学、钟表原理、制作工艺……虽然是中专学历,但张兆基和同学们的学历并不比大学少多少。理论学习加上扎实的实践,让张兆基成了钟表行业的行家,也让他更加热爱“这么巧妙,包含着这么多科技”的钟表。

在青年张兆基看来,钟表是机械之母!机械的好多原理及设计理念都来自于钟表。

三个月一线工人后担任班长,两年后升任车间主任,没过多久又担任团委副书记……张兆基火箭一般的提升速度,来自于他扎实的基本功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烟台在全国钟表行业的“老大”地位,在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危机。为了扩大木钟产量,北极星开始合并乡镇企业,产量增大,加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钟表产品质量开始下滑,结果在全国质量评比中,烟台丢掉了保持多年的第一。

张献忠宝藏民间打捞(打捞民间非遗张兆基)(3)

1982年,张兆基担任车间主任时,正赶上了全厂“夺魁”大会战,他带着承担时钟机芯核心零件生产的小装配车间,开展了技术攻关活动。重新验证全部工艺,不好的推翻,好的传承,并努力创新革新,提高零部件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在全厂的努力下,北极星机械钟终于重新夺回了“老大”地位。在技术革新的一年中,张兆基就没有一次在晚上十二点之前回到家里过,更是没有一天休息日。

“在进行技术攻关时发现,以前很多东西依靠的是经验,靠老技师多年积累沉淀,一代传承一代。”张兆基感谢这一次“老大”地位的丢失,给时钟一个升级、改造、进化的机会,让北极星给自己重新进行了定位。

北极星强势回归,1982年,仅木钟一年就销售了100余万只,销售额3个多亿,同时,闹钟、手表业供不应求。要知道,这3个多亿的销售额可是诞生在1982年,那可是一毛钱的瓜子就能嗑半个下午的年代。对北极星取得的成绩,张兆基非常自豪。

工作三年后就获得山东省全民质量管理奖

1983年,踏上工作岗位仅仅三年的张兆基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技术攻关获得山东省全面质量管理奖,这是木钟厂第一次获得此奖。颁奖的时刻,对于张兆基来说可谓人生的双喜临门,妻子临盆,儿子即将面世。刚刚在泰安领到奖牌,立刻就收到了家中发的喜报,张兆基“荣升”爸爸。改革开放初期后,北极星在全国率先走入市场,“之前的销售全部交给烟台百货站,统购统销,分销全国。”凭借超前的眼光。1985年木钟厂成立销售科,好不容易争取到30%自家产品的销售权,张兆基担任第一任副科长。“不敢坐在办公室里,只要你在办公室,就会接到无数的求情条子。”现在的销售人员也不在办公室,因为他们要上门推销,而张兆基那时不坐办公室,是躲着上门“求买”的人情。“太好卖了,所以就太不好买了,座钟是当时的结婚四大件之一,能买到北极星的就更有面儿,谁家结婚都想买个北极星座钟,赶着五一、十一北极星对市民出售十个、二十个外观有点小瑕疵的“副品”钟,老百姓天不亮都去排队,很难抢上,求情的条子你根本受不了。”当时北极星的所有产品都必须款到才发货,“款到半年给发货都算是快的,经常款到了一年货才能发出去。有一次厂子需要三百万,销售科不到两小时就凑齐了,经销商都跑着来送支票。”张兆基还记得自己有次到北京出差被“抢”的经历,本来是秘密去的,但不知什么原因走漏了消息,“四辆小车在火车站出口等着我,让我很为难,不知道上谁家的车,现场商量先去谁家再去谁家……”

自主销售后,木钟厂逐步对市场进行布局,随着时间推移,1987年成立集团公司,同时设立了十大中心,有北极星银行、有金融中心、有北极星教育中心——钟表公司技工学校、山东烟台信息工程专修学院以及技术中心、销售公司等,在全国分布了2000多个销售网点,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物流网络、车队,同时开始逐步大规模引进高科技,提升钟表产业,将北极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中国的钟表有颗星,她是烟台的北极星

在张兆基先生看来,北极星给烟台带来了两大贡献:1915年创始,中国近代机械制钟工业发祥地,给烟台带来历史和文化;“中国的钟表有颗星,她是烟台的北极星”这一广告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初给在全国默默无闻的烟台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宣传。

其实,“中国的钟表有颗星,她是烟台的北极星”在1987年风靡全国这件事和张兆基有关。1987年春节,北极星再度闪耀全国,走进全国百姓心中,那就是震撼寰宇的一百万春节晚会零点报时!“我们当年在北京西客运站北广场建起两个大钟楼,上面巨大的‘烟台’二字,让烟台广为人知。”还有至今让人念念不忘的八七版《红楼梦》里,也有着咱们烟台北极星的力量!

一生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极大的成功,张兆基成功了!现如今,虽然钟表行业风头不再,但北极星作为烟台市百年民族品牌,根植烟台,创新求存,怀揣着振兴钟表民族工业的使命和情怀,用钟表技艺继续传承着属于烟台市的文化历史故事。作为市级钟表制作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对于北极星的未来,张兆基豪情仍在、信心满怀!

文/YMG全媒体记者 曲彩云

摄影/YMG全媒体记者 金海善 通讯员 陈琳珺

责任编辑:王蕾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