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

Hello,读者朋友们好,这里是记译中心,一个志在"记古今历史,译中外名篇"的号。如标题所示,在这篇文章里,记译君想和读者朋友们分享的,是记译君在读《汉书》时的感悟,苏武牧羊、傅介子剑斩楼兰王、陈汤虽远必诛中所蕴含的强汉之所以强大的密码。好了,闲言少叙,现在咱们进入正题。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汉书》,有这么一个段子(故事):说是宋朝人苏舜钦每晚都要饮酒一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晚上在读《汉书》的时候,每每读到慷慨激昂处,他都要大口喝酒。最开始的时候,记译君是不太理解这个和诗圣同字(苏舜钦和杜甫的字都是子美)的北宋词人为何要在阅读《汉书》时喝酒的。可是,自从记译君开始翻阅《汉书》后,我发现,我的酒量开始嗖嗖嗖地往上涨。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不过,记译君是真的觉得,在读到《汉书》精彩处时,真当浮一大白!现在,记译君准备分享故事了,读者朋友们,你有酒吗?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1)

百衲本二十四史。图源:IC图片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2)

《汉书》。图源:百度图片、新浪微博

1.苏武——谁敢杀我?

苏武牧羊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出使匈奴被扣留后,苏武宁死不屈,即使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依然手持大汉节杖,保持了一个使者的气节。难怪在《后汉书》中,范晔会说“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将之与率领汉家将士战西域、守孤城,笑谈渴饮匈奴血,誓令疏勒出飞泉,“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耿恭并列。

不过,在读《汉书》时,记译君却有了新发现!原来,在苏武自杀未死而被救醒后,已经投降了匈奴的卫律曾去劝降过他。这个时候,苏武不仅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卫律,还对他说出了下面这么一句话:“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3)

国画《鸿雁传书》,记录的是苏武牧羊时传信大汉的事。图源:百度图片、搜狐网

结合大汉朝的历史,记译君为之简单翻译如下:“南方南岭以南的南越国(汉朝时的诸侯国,在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其相国吕嘉在杀国王篡位的时候,杀掉了我大汉派去的使者。于是,我大汉立刻将这个本来还能够半自治的诸侯国平定了(屠不是屠杀,而是平定的意思),直接在那里建设了珠崖、南海等九郡。西边西域以西的大宛国,同样犯了我大汉的逆鳞,其国王毋寡居然敢杀我大汉派去求取良马的使者。于是,我大汉派贰师将军(贰师为大宛国国都)前去讨伐,直接砍掉了这个大逆不道之人的脑袋,将之悬在未央宫的北门之上。东北辽东以东的朝鲜国,国王右渠同样胆大妄为,杀害了大汉的使节,于是我大汉立刻派兵灭掉了这个国家。现在,你们这个在我大汉北方的匈奴,你们这个被我大汉打得退居漠北的匈奴,还敢杀我吗?”

在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记译君忍不住脑补苏武大笑着喊着“谁敢杀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的样子。而当时呢,他旁边的匈奴人,上至匈奴王,下至普通的匈奴牧民,尽皆不敢动手,还不约而同地望向南方,望向长安。如果当时的苏武看过某本书的话,想必他一定会说出:“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虽然这个场景是记译君的脑补,但我认为,以当时苏武的自信,以当时大汉朝的强大,记译君的这个脑补,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从苏武的话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苏武的自信,更可以看出汉朝强大的一个密码——谁杀我使者,我灭他的国!记译君觉得,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哪个国家伤害了我的国民,我必让他为之付出灭国的代价。写到这里,记译君又想起当年我国利比亚撤侨时流行的一句话,“我的同胞,无论你在哪里,祖国都能接你回家!”而大汉朝这个“我的子民,无论是谁伤害了你,我都势必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与之又是多么的相似。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4)

原创话剧《苏武牧羊》。图源:IC图片

2.傅介子——我杀楼兰王其实是在练手!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诗仙李白的一句诗,它说的是汉朝的傅介子剑斩楼兰王的历史。在两汉四百年的精彩历史中,傅介子剑斩楼兰王的故事绝对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读《汉书·傅介子传》时,记译君发现,这个故事,其实还有更多有趣的细节。比如说,楼兰王死得其实有点冤,这倒并不是说他不该死,而是说傅介子斩他,其实只是在练手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5)

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前的情况。图源:百度图片,新浪网

据《汉书》记载,当走了一遭西域、以相对温和的手段训诫了一番西域诸国的傅介子回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时,他曾向当时受命辅政的大将军霍光请求刺杀龟兹(qiuci)王以震慑西域诸国这群墙头草,因为他发现那群小国是畏威不怀德。当时的大将军霍光呢,说了这么一句话:“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那意思是在说:“这龟兹国呢,距离我们这里稍微有点远,且让你先多蹦跶几天,要不,你去拿楼兰王练练手。”记译君想说,正是一个“验”字,让我发现了霍光大将军的萌点,瞬间对其路人转粉了。

记译君觉得,一个“验”字,充分表现出了霍光大将军的流氓特点。但是,正如当年网络上流行的那句“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一样,记译君也想说:“看到霍光大将军这么流氓,俺立刻路转粉了!”虽然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里说霍光“不学无术”,但记译君却觉得,能够说出“且验之于楼兰”的大将军,是大汉朝合格的辅政者

就这样,因为道远,龟兹王暂时逃过一劫,而死有余辜的楼兰王,则先一步去楼兰王墓报道去了。不过,正如霍光大将军所说的那样,龟兹也没有蹦跶几天。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6)

楼兰古城遗址。图源:IC图片

《汉书》的《傅介子传》,其实全名是《傅常郑甘陈段传》,记录的是傅介子、常慧、郑吉(设立西域都护的人)、甘延寿(陈汤的上司)、陈汤、段会宗等六人纵横西域,扬威播远的事迹。记译君觉得,将这一列传称之为《绝域纵横英豪传》亦不为过

在这个列传里,说完了傅介子的事迹,接下来就到常慧了。常慧此人或许声明不显,但据记载,在苏武被匈奴扣留的那十九年里,跟随苏武出使匈奴的常慧,也被扣留了十九年。(《汉书》记载为:“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

之后,在出使西域、发兵西域的过程中,他临行前便请求继续傅介子未竟的事业,惩罚龟兹王。虽然“宣帝不许”,但此时,我们萌萌哒的流氓大将军霍光又出现了,他私下里让常慧见机行事。(《汉书》记载为:“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7)

《乌龙闯情关》里的霍光大将军。图源:百度图片,makepolo

就这样,常慧率领着五百汉家将士先去了乌孙国(在今北疆一带),然后让西域诸国发兵四万七千人助阵,准备从三面包围龟兹。听闻大汉使者将要率军讨伐,求生欲特别强的龟兹国人,立刻把他们国的罪魁祸首姑翼绑起来送到了常慧面前,“惠斩之而还”。

从傅介子、常慧的事迹里,我们一窥大汉朝当时王霸之道并行的政策,记译君认为,这是强汉之所以强大的有一个密码。先跟你说理,“勿谓言之不预也”,但若你依然执迷不悟的话,那么我大汉是“该出手时就一定会出手的”。

3.陈汤——虽远必诛后,大汉庙堂的辩论与抉择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来自于陈汤的捷报奏疏,当时,之前人生起起落落的陈汤刚刚凭着假传圣旨发兵击败了不服王化的匈奴单于(chanyu)郅(zhi)支。鉴于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过于有名,记译君便不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陈汤的奏疏送达大汉朝堂之后的故事。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8)

连环画封面的陈汤。图源:百度图片、搜狐网

当时,陈汤的这个捷报奏疏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先,关于是否要采纳陈汤的建议,把郅支单于的首级“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也就是将其高高挂起,让其余诸国使者都前去“参观”)这个问题,腐儒派(以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为代表)认为不应该悬(宜勿悬),另一派(以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为代表)认为应该“悬十日乃埋之”(也就是先挂了十天半个月,等震慑目的达到了,再把郅支单于的首级取下来,给他挖个坑、填点土,让他入土为安吧)。

对当时那个时代来说,这个挂不挂首级很重要。记译君自忖,若在当时,我一定支持许嘉派,但现在,毕竟时代进步了,我可能会支持那个小时候“凿壁偷光”,但“小时了了,大却不佳(小时候很聪明用功,长大了却成了腐儒贪官)”的匡衡,但一定会支持警察,挺阿sir!

虽然挂不挂首级的问题很重要,但记译君却认为,陈汤接下来的遭遇更重要,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大汉朝的抉择。据《汉书》记载,当陈汤班师回朝时,因为官吏间的各种私怨,也因为陈汤贪婪的小毛病,当时主管监察的司隶校尉居然“系吏士按验之(让人像对待罪犯一样搜查陈汤)”。虽然说随着陈汤的抗议,当时的皇帝汉元帝立刻改正,“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但是,在接下来论功行赏的过程中,大汉的朝堂却开始了一场大辩论:

首先,石显、匡衡认为陈汤本就是“擅兴师矫制”,不惩罚他们就不错了,怎么能够嘉奖呢?记译君想问,如果按照匡衡的说法,那么是不是阿sir也不能挺了呢?这还是那个小时候凿壁偷光也要学习的孩子,他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9)

匡衡凿壁偷光的漫画示意。图源:百度图片、jxhjl

幸好,当时的大汉朝内有明白人。据记载,当时的故宗正刘向专门上了一封长疏谈及此事。原文略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一下,在这篇文章里,记译君就先简略地说一下了。以后若有计划,旨在“译中外名篇”的记译君再做一个翻译与详解。

首先,刘向为陈汤出击定了性——陈汤出击是除暴安良的壮举,“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坏事做尽的郅支单于死有余辜。陈汤此举是完成了陛下早就欲完成的心愿。接着,刘向又分析了陈汤此举巨大的政治影响——让另一个匈奴单于呼韩邪彻底臣服,“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然后,他又将陈汤花费小而功劳大的事迹,与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那个花费大而功绩小的事情做对比,说出了“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的话。最后,他又痛心疾首地表示陈汤立有大功而不赏,反而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这真是让人心痛啊!陛下应该“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之后,终于到了汉朝当时的皇帝汉元帝抉择的时候了,他是怎么选择的呢?他当然是选择支持陈汤啊!于是,天子下诏,赐汤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拜为射声校尉(当时的中高级军职)。

为什么汉魏会战争那么久(从苏武牧羊到虽远必诛)(10)

能够展现汉代风貌的出土文物——马踏飞燕。图源:图虫创意

好了,故事讲完了,若是有酒的话,不知现在是否已经是酒过三巡、饮者微醺?

(本文系记译中心原创,主要参考资料为《汉书》《后汉书》、古诗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