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行业深度调研(智能驾驶要趁早)

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开始想象,随着科技的精进,我们上车以后,手起键落,一键点火发动汽车,设定好目的地,之后的事全都交给车辆自主完成。这种想象里“未来范儿”十足的驾车方式,也许并不太遥远了。

汽车企业深知传统的汽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汽车需要与时代同步,智能化是最佳路径。目前有大量汽车企业都在朝无人驾驶方向去努力,但无人驾驶应该是智能驾驶最高的阶段,现在的车企所说的无人驾驶应该更多的是指智能驾驶。按照自动化的程度,智能驾驶技术分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的自动驾驶、高度的自动驾驶以及完全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个系统性工程。当然,这其中包括重新构建社会结构,比如未来全新的交通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

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在展示智能驾驶技术,他们毫不讳言,“懒人们”的终极梦想——无人驾驶才是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车展现场,很多车企都发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概念车。上汽集团在车展前夕对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进行了开放测试,智能汽车装上了中央处理器“大脑”和传感器“眼睛”,无须人工驾驶,即可向前行进。 新晋的造车企业蔚来汽车展示了EVE无人驾驶概念车,车内空间被打造成舒适的“起居室”,通过人工智能装置制定驾驶行程。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汽车的诞生带给人们空间的自由移动,而无人驾驶带来的是移动的空间,是第二起居室。想象一下,今后在车上办公、喝咖啡、打电话的生活。”

除了国际上的谷歌、特斯拉、苹果等巨头外,国内企业,特别是在智能技术领域耕耘多年的互联网企业竞争更加激烈。 2013年就开始押注无人驾驶项目的百度,在此次车展上发布了“apollo(阿波罗)计划”,称将开放其无人驾驶的代码和技术积累,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帮助更多合作伙伴搭建自动驾驶系统,百度去年还联合奇瑞推出基于奇瑞eQ汽车的一款全电式无人驾驶汽车。阿里巴巴去年与上汽集团战略合作互联网汽车,并表示很快发布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日前又以1800万美元领投增强现实(AR)汽车导航初创公司WayRay。腾讯也宣布收购特斯拉5%的股权,跻身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英特尔更是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这充分表明了产业资本对无人驾驶领域前景的看好。

自动驾驶行业深度调研(智能驾驶要趁早)(1)

百度表示,2017年7月,将开放封闭场地的自动驾驶能力;2017年底,输出在城市简单路况下的自动驾驶能力;2020年前,逐步开放至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动驾驶。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车展上表示,预计到2020年或2021年左右,无人驾驶技术可实现量产化,在2025年长安汽车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量产。长安在智能驾驶第二级里有许多项目已经成熟,目前已经搭载在最新的CS55车型上面,比如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还有如CS55的语音系统就非常好用,超过了前面的任何一代车型,可以模糊查找,可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方言来跟车机沟通。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去年发布的无人驾驶技术路线图,我国力求高度或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2021年到2025年能够上市;2026年到2030年,每辆车都应采用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系统。 也正如长安汽车朱华荣所说,无人驾驶并非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个系统性工程。这其中,包括重新构建社会结构,比如未来全新的交通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有社会伦理与防范黑客攻击等。

专家表示,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固定线路的车辆,比如机场摆渡车、小区接驳车以及城市内部的环卫、洒水车辆,未来可先行进入完全的自动驾驶阶段。期望享受私家无人驾驶汽车的“懒人们”也许只是需要更多一点耐心。

整车企业领先智能驾驶

汤森路透发布的《2016年度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创新报告》指出,无人驾驶三大主要技术领域分别为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以及车载通讯系统,其中自动驾驶在近年来的发明数量远超其他两个。在自动驾驶这一领域,日系车的表现相对较为抢眼,丰田拥有最多的技术专利,而本田的智能化协调型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辅助驾驶员,减少繁复操作带来的负担与疲惫感,更随时检测潜在危险,并通过车辆控制技术和发出警示的方式避免事故发生,增加整个交通系统的移动安全性和驾乘乐趣。

2015年开始,国际上出现多起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并购高科技创新公司的案例,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开始被提出。与此同时,国内也越来越多的谈到智能汽车,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车联网作为“智能的入口”,作为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开始被重视。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新兴科技公司参与到造车中来,其中包括百度、阿里、腾讯、蔚来汽车等,这些新兴科技公司除了在资金及技术方面集结优势资源外,还提供了智能造车的新思维。

自动驾驶行业深度调研(智能驾驶要趁早)(2)

在智能技术下,汽车产业结构也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海外IT、汽车巨头纷纷布局无人驾驶,刚刚过去的4月,美国加州的机动车管理部门(DMV)正式授予苹果无人驾驶汽车许可,苹果将可以使用该州的高速公路测试各项无人驾驶技术。但与此同时,苹果的众多对手此前也都获得了测试许可,其中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和Uber等。可以看出,国外的无人驾驶已相对成熟,比如说谷歌、特斯拉这样的大型IT企业,他们在无人驾驶方面可能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测试,特斯拉在无人驾驶方面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国内百度也与奇瑞汽车开展合作,以“互联网 汽车”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探索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化和商业化。4月19日,长安汽车与英特尔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长安汽车将携手全球电子制造业顶级合作伙伴英特尔开展包含计算、感知、通信、存储和交互等多方面的合作,双方将结合各自技术优势,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按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的说法,长安将智能驾驶技术分为四级,现在处于2级阶段,2018年将达到3级水准;预计到2020年左右,无人驾驶技术可实现量产化,并最终在2025年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量产。

一直以来,长安汽车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寻求与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交互领域的融合,早在去年4月长安就已与德尔福合作,将长安睿骋改装成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行驶2000公里参加北京国际车展。目前长安已与百度、科大讯飞、蔚来汽车、英特尔等多家跨界行业及同行业巨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

自动驾驶行业深度调研(智能驾驶要趁早)(3)

汽车行业的变化不只是目前广受关注的自动驾驶,三年后汽车的驾驶座舱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而英特尔与长安合作的最终产品品形态就是“智能驾驶舱”,在设想中,这种驾驶舱将同时具备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交互等各项能力。英特尔在收购mobilye、推出5G车载平台、收购人工智能公司Nervana过后,在这三个方面都具备了不俗实力;同时结合其自身的芯片生产能力,英特尔拥有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端到端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英特尔此前已经与宝马达成了合作,向其提供Intel Go自动驾驶平台,由后者组建多达40辆测试车的自动驾驶车队。不过长安和英特尔对自动驾驶线路安排并不急于立马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目前主要专注于L2-L3。相对于宝马宣布要在2021年拿出完全的自动驾驶车型,长安与英特尔的合作更加务实,双方将其称为“探索”。

智能驾驶不是激进而是正当其时

中国工程院最近技术指出,人工智能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当我们信息化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发展,信息环境、数据基础、目标理念、市场需求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将推动人工智能新进入人们生活的这样一个阶段。因此,发展人工智能也有利于减少交通意外、减少道路拥堵、节省燃料、更加环保。

在我国,政府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已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进行技术突破的主攻方向之一。各国都希望在2020年前后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前的这一最后冲刺阶段,抢占自动驾驶世界领先者地位。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潘世林在上海车展期间的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表示,有研究指出如果全面实施无人驾驶,一般公路的容量将会在目前的基础上提升30%以上,高速公路的容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提升五倍以上。交通效率的极大提高带来社会效率的提高,由此带来的是包括投资、基础设施、汽车市场、保险在内的经济社会的颠覆性改变。这样的颠覆性机会是任何一个有志企业都不会放过的。

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路线图,起最关键作用的是四个要素。第一,降低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美国有数据表明,美国每年有350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80%以上是由于操作或者过度疲劳所造成的。第二,应用低碳、零排放、环境友好的运行环境。第三,便捷,要降低驾驶强度,提高交通的效率。第四,要推动共享,提高车辆的利用率。现在不得以所采取的一些限行,包括交通的拥堵,都降低了汽车使用的效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起来,发展智能交通实际和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自动驾驶行业深度调研(智能驾驶要趁早)(4)

辅助自动驾驶,是汽车企业最近一直研究的重点,很多都已经在汽车上实现了。比如汽车上探测器越来越多,有雷达,包括现在有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对外通信系统,包括定位。与之相应的,刹车、油门、电子稳定系统、电助力转向等这些。例如长安汽车的一些车型就已经拥有了自动泊车系统。

自动驾驶行业深度调研(智能驾驶要趁早)(5)

自动驾驶汽车既然可以自动行驶,那么它也能够自行停车,尤其是在车位较小的情况下,它们是停车苦手者的福音。在未来,大型货运卡车也将配备自动驾驶技术,改善司机的工作形态。另外,很多厂商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都采用了纯电力驱动或是混合驱动,更为环保;而即便是依然使用传统汽油或柴油燃料的车型,也拥有更好的油耗控制。随着全球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那么年长的司机也会越来越多。老年人反应更慢、还存在突然发病的风险,自驾车显然能够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

虽然,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最大的担心仍在于安全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部分不会再成为问题,自动驾驶汽车的价值也将会快速凸显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