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稀言自然(23.什么是希言自然)

什么叫稀言自然(23.什么是希言自然)(1)

《道德经》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其字面的意思是: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这一章老子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希言自然”,这是老子最想表达的。“希言自然”这里面应该讲的是“人道”,除了指在治国理政方面应自遵守最小干预、不扰民的原则外,在做人做事方面,也应该“希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价值观,也与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敏于行而讷与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老子的惯常逻辑是从“天道”推理出“人道”,你看那狂风暴雨总是不长久的,而风轻云淡总是常态化的,更何况治国理政和做人、做事呢?

什么叫稀言自然(23.什么是希言自然)(2)

第二层意思则是论述人与道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层意思的深化。最难理解的是“道者同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这三句话,说的是什么鬼?译为现代文也让人费解。我苦思之后,感觉老子在传播“人道合一”“人德合一”的观念,人苦苦求道求德,得道有德之后就实现了人道、人德合一了,无论做任何事情,有道则有德,无道则无德,失道则失德。但这里与老子在前面讲过的“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观念有些差别,这里的“同于道者,道亦乐行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德之”,意思是仿佛道与德都有了灵性,有了感情色彩,总是偏爱那些追求它的人,而远离它的人,道和德也会很快地远离它。这一点与第79章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有点类似。

什么叫稀言自然(23.什么是希言自然)(3)

最后一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意即治国理政中,如果统治者的信用不足,老百姓就会不信任它。我理解老子的意思不仅如此,还应包括做人的道理,不诚实、不守信,也永远换不来别人的信任。

空洞的说教总是味同嚼蜡的。在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能够为老子这一理论提供支持的案例实在是汗牛充栋。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