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

放假最后一天讲点轻松的有意思的,这两天有一家店挺火的,开在南京的日本料理店“柒本味”

“柒”在方言里是“吃”的谐音,江南这一代,管吃叫“切”,本味就是食物本来的味道

柒本味,吃食物本来的味道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

视频里,食客们一个个馋的咽口水,大口朵颐

这是家很有规矩的店

1,为了保证食物原味,坚决不准打包

日料是鲜食,你懂不懂,打包岂不破坏食物新鲜?

2,保持初心,坚决不批量生产

每天的客人数有严格限定,不像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

3,东西做出来后一分钟内,坚决给我吃

在食物最好状态的时候,你给我吃了,让你吃到食物,最初的味道

4,店里坚决不用菜单

你来这里吃啥,我说了算,OK?

5,坚决不接待陌生客人,你要来,就是老客带新客

人与人相识,讲究的是过程,我对新客人不了解,我对你不了解,怎么给你做好?我只对我店里的客人负责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3)

这家店的宣传片和微博大号“二更视频”合作,可以看出经过刻意的多番包装的痕迹

宣传片主格调就是老板脾气不太好,各种臭规矩特别多,不接待陌生人,没菜单,一分钟内必须给我吃

劈里啪啦一大堆,摆出一副你爱来不来的态度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4)

讲白了就是走高冷装逼路线,学人家卖精致日料装X,食物的口味咱先不谈

但店一定要藏得好,让你拿着地址半天找不着,这叫大隐隐于市

店铺一定要小,别给我闹闹哄哄的,营造出一种你进这家店是社会顶层那十万分之一的感觉

灯光一定要又暗又黄,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装X,连滤镜都不用开,一看就是高级餐厅的范儿

老板一定要有故事,不管你是周游全日本,还是清华北大辍学,总之得给我编点故事出来

宣传片一定要走互联网营销路线

与众不同,必须与众不同,砸钱,找微博大V合作,靠着与众不同,一炮而红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5)

再讲口味

这片子特别讽刺,片子里多次强调我们做的是食物本来的味道,可光在宣传视频里,就多次出现淋满蛋黄酱的寿司

光淋蛋黄酱还不够,还要倒酱油……

各方面脾气都很大的老板,在制作食物上,却对自己特别“宽容”

加那么多蛋黄酱,倒那么些酱油,还可能有食物本味吗?

如果脾气真这么大,直接扔一贯原味寿司到客人面前,爱吃不吃

可他敢吗?他不敢,为什么呢?讲到底因为食材过于普通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6)

“大众点评”里有不少该店买的好评,上面这些东西全是很常见的日料菜品

三文鱼去骨去内脏,一公斤200块,鹅肝一公斤250块,秋刀鱼5块一条,北极贝200块一公斤

这样一套菜的成本,基本在30-50块钱左右,但店里的套餐价位只有398,498,698,三档,而且没有菜单,你只能直接点套餐

那你说人家可能手艺好,吃的是手艺,那我就说一点吧,店主的手艺,和大学城隔壁卖盒装寿司的阿姨差不多,只不过大学隔壁的阿姨不会包装,不懂互联网营销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7)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8)

就不说这原料卖相和摆盘了,寿司交蛋黄酱是什么东西?

生鱼片垫着黄瓜又是什么?芥末居然是芥末膏,而不是现磨的?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9)

更有意思的是,经朋友提醒,为什么他家的寿司会装在这么一个个小汤勺里呢?碟子里还浸润着酱油

原因可能是他这个饭不行,手艺也不到家,放汤勺里不容易散,正常寿司摆盘,是这样的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0)

要是摆在这样的盘子里,突然散了那可如何是好,这高格调还怎么装,所以还是装在小勺子里,一来不容易散,二来多浸点酱油,提提味

正常的寿司不可能给你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这家“柒本味”,开口闭口食物本味,却拼命往里面加佐料,还一副爱吃不吃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这家店还不干净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1)

在柒本味制作食物的过程中,拍到老板手上带着一个明显伤口,不知道这是什么伤口,有没有化脓的可能

但你做的是生食,做完就直接吃的,不会再煮啊烧啊啥的,这伤口万一有什么传染性,客人岂不是直接吃进肚里?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2)

另外老板居然还戴着手表在切虾……做这种“鱼生”的东西,因为食客吃的是生食,你的手直接接触食材,就必须特别小心,戴个手表做鱼生,然后还标榜高大上,真是头一次见

之前有个综艺节目叫十二道锋味,里面有一集周杰伦和谢霆锋去了日本寿司之神的店,店主是这样说的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3)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4)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5)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6)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7)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8)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19)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0)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1)

如果一个厨师在你面前用这种带伤的手给你做寿司,你可能吃得下去吗?

更更更滑稽的是,这家店以前的样子,很快被扒出来,就是它还没把自己装的那么“高大上”之前的样子,其实就是一家非常非常普通的卖日本菜的店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2)

它以前的样子长这样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3)

一番装修装X后,成了这样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4)

以前店铺内部长这样,注意墙上东西的价格,以前是有菜单的,老板也没那么脾气不好

而且这个菜单价格,还很亲民,完全是平民价,10-20元之间

和摇身一变后,400-700的人均,一个天一个地

这就好比你家隔壁卖山东煎饼的店,突然装修一番,摇身一变,成了超级山东煎饼,味儿还是那个味儿,老板还是那个老板,但价格,贵一百倍

你说可笑吗?

当年,它还是个老实做生意的小老板,还没打“互联网装X营销”的策略,那时候他不光允许大家打包外带,而且还接受外卖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5)

当时一个朋友在柒本味叫的海鲜饭套餐,你说这可能是一家大隐隐于市的餐厅吗?

充其量就是家私人小店罢了,只不过这家私人小店,动了歪主意,搞起了网红店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策略

先装修一番,再找网上大V站台包装,拍个高大上的宣传片,老板再加个脾气不好,爱来不来的高大上人设

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部分人群的怪异审美情趣和装X心态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6)

原本你手艺不行,原材料普通,你就老老实实的什么水平卖什么价

可偏偏不老实,一定要搞出人均400-700的高级餐厅的样子

而在上海人均500的基本寿司,是这样的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7)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8)

你不可能见到什么装在汤勺里,还要浸泡在酱油里的寿司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29)

因为我从小就生在长宁区,这地方从我小时候起日本人就特别多,我一直觉得这里是,“在中日本人”的老巢

我以前读书的地方,“天山一小”,后面有家友谊商城,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钻到友谊商城里玩,里面4楼有免费的玩具,积木,高达,奥特曼啥的,就经常碰到日本小孩也在玩

日本男人在长宁区工作,他老婆就带着孩子一起来,从遵义路,到古北路这一片,有不少楼都是借给日本人的,跟着日本人一起来的,自然还有全国最密集的日料店,其中有不少日料店都是日本人自己搞得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30)

日料店主要在遵义路和古北那一代,另外仙霞路靠近水城路这一边的“红灯区”,以前也是日本人光顾的地方,这片也是传出中国人和日本人花边新闻最多的地方

几十年前日本人借着改革开放进中国,那随便一个普通职员都很有钱,不少女人想嫁给“在中日本职员”

那时候我家楼上一个邻居,就在仙霞路的“俱乐部”里工作,三十岁了和日本一个四十多的日本老男人好上了,后来还怀孕了

本来计划是生下孩子呆几年,等他调回日本就一起回去,可这孩子生下来是个脑瘫,邻居都说是那个女的怀孕时候生病乱吃药,把孩子吃傻的

一瞧见孩子脑瘫,这日本男人转身就跑,跑回日本了,留下那个女人一个人养孩子,这种事情在当时一点都不新鲜,每个小区里都有这种“八卦新闻”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31)

这两栋楼,远东国际广场,也很老了,印象中里面日企特别多

可讲到底,日本人那时候还是有钱,我从小走在路上,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日本人,这习惯现在还有

不是看穿着或打扮,这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长得不一样,光看脸就能分辨

上面讲的那家店“柒本味”,他开的地方很巧妙,开在南京,因为日本政府一直刻意回避侵略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所以日本人也很少在南京

那这哥们把日本料理店开在南京,至少有一点可以保证

就是不可能有日本人去他这家店,也就没人会戳穿他这种骗钱的,装X料理,让他开到长宁区遵义路,开到古北路试试看,别说日本人,中国人也不会去

以前有段时间反日,日本搞钓鱼岛购岛闹剧的时候,我家离日本大使馆很近,走过去三分钟就到了,所以看得特别清楚

反日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打砸抢

附近的罗森啊,什么亭,什么屋的,无一例外全给砸了

记得那时候好像还没全家或者711,最先进来的就是罗森

在打砸抢里面还有家花店特别滑稽,叫“日の花”

老板娘是我妈的好姐妹,一个四五十岁的上海阿姨,根本不懂日语,请的日语系毕业的学生一起卖花,主要做日企生意

砸的那天,赶紧关门,“日の花”改名“日之花”,用胶布贴上的……也没用,照样砸,后来一群群人又去包围日领馆,朝里面扔石头,扔鸡蛋

日本人不敢露面,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一眼看出哪个是日本人的本事,倒是不少欧美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混在队伍里一起起哄

当时被砸的长宁区那家日本大使馆

后来政府出来管了,反日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叫做有组织的游行抗议,整条遵义路和一旁的仙霞路,全都摆上了拒马和围栏,每隔十米就有人荷枪实弹的站岗

然后马路全被封锁,专门空出来一条叫做“抗议游行专用路”,你普通百姓,就算是住旁边的居民都是没办法去抗议了

抗议的人都经过挑选,平头百姓只能在旁边的小公园坐着看,大概近百人的抗议队伍,就从遵义路,到仙霞路,然后一直走到日本大使馆,再从大使馆绕回到仙霞路

这样绕圈,一直绕一直绕,称为有组织的抗议游行

而且这抗议是不喊口号的,也没一点点的激动情绪,就是举着国旗,绕着日本领事馆,一直绕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32)

奥特曼老祖宗

但其实我们这一代受到日本影响很大,尤其是小时候,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中日关系蜜月期,日本大举投资中国

同时大量的日本文化洪水一样涌进来,对于那时候屁事不懂得孩子来说,日本,那就是动画片和漫画书

奥特曼,机器猫,圣斗士,魔神坛斗士,你打开电视看动画片,基本就两种

一种是日本的,一种是中国的

中国的也特经典,拿到现在都难以超越,葫芦娃,邋遢大王,黑猫警长,这些在小孩子心里,一点不输日本动画

印象里,最好看的中国动画是魔方大厦,最好看的日本动画是森林好小子

不过这两个东西现在都没人提了,大概看过的人都奔四十岁去了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33)

如果你要问上海反不反日,那应该是不反的,要不然“在中日本人”也不会选上海作为老巢了

我到现在为止,除了打砸抢这种特殊时候见过反日外,在日常生活中就见过一次反日的

那时候还读书,乘公交去图书馆,车上有两个日本女人推着一个婴儿车,两个日本女人在聊天,正常声音,不大,但也不轻,就是正常讲话声音

因为有不少上海女人是嫁给日本人的,所以有时候虽然说着日语,但可能是一个上海女人和一个日本女人在说,但我听口音,这两个都是日本女人

日本女人在聊健身的东西,突然一个上海阿姨就用上海话说,杀了这么多中国人,还有脸在这讲话,叽里哇啦的

阿姨讲的很突然,也很气愤

但这两个日本女人当然没听懂上海阿姨说的什么,继续说她们的,而车上的其他人,也当作没听见一样,就看了一眼,各管各的

后来车到站了,我下车了,那个阿姨也下车了,她也是去图书馆的

这就是我从小到大在上海听到过的唯一一句反日的话,其实在上海,比起反日,他更反韩,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觉得的

大概十多年前吧,具体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日本经济一直低迷,韩国撑过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突飞猛进那些年

那些年长宁区古北啊,遵义啊这一代,突然多了很多韩国人,至今还有条韩国风情街在

拆穿营销套路(一不小心装过头)(34)

那时候因为和同学一起做家教,去的古北那一带,那里有个家乐福,周围的公寓以前住的不少日本人,还有咖啡厅,面包店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麦当劳,面包店这种小店里,讲韩语的女人越来越多,而且韩国女人,尤其是韩国阿姨级别的女人,讲话特别大声,完全旁若无人啊

同样在一家店里的日本女人和中国人就看不惯韩国女人讲话那么大声,不过也没人去提醒韩国人,声音小点

日本人嘛,不爱管闲事的,我和同学嘛,虽然听的难受,但也不会去和他们说

而且韩国人总是一副很拽的样子,高人一等似的,看不起中国人的,一直到今天,我听到韩语都会觉得头疼

唉,扯远了,其实我觉得日料没啥吃头,但喜欢吃的朋友推荐到长宁区来,遵义路附近,或者古北路附近的日料店都很正宗

价格嘛,比柒本味便宜,中午有活动的话人均200,晚上高级点的人均300多

那肯定比“柒本味”装着高大上的X,用受伤的手裹廉价寿司要好得多

最后假期结束,明天又要上班,这假期哪也没去,尽在家看网上车车车车,人人人人,什么时候咱们才能无差别的推行带薪休假啊

微观系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