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茶道生活(第三届茶道哲学论坛小组讨论环节之第一小组发言)

一个人的茶道生活(第三届茶道哲学论坛小组讨论环节之第一小组发言)(1)

李锡洪

佛茶居主人

大家好!我是李锡洪,论文集里有我的文章,在论文集第67页,我写的是《茶道革命》。

我在这里辈比较小,也就是后来的。但是胆量比较大,上次写的文章是叫《春茶革命》,就是获得“我与茶道”优秀征文奖的那篇。这次写的这段文字胆量也比较大,叫《茶道革命》。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一般我们认为茶道来自于日本,我在骨子里边不是太想接受这个观点,所以就写了《茶道革命》。

一个人的茶道生活(第三届茶道哲学论坛小组讨论环节之第一小组发言)(2)

茶道或者说茶道哲学一般分两部分,我个人观点就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茶之哲学,第二部分才称为茶道哲学,正好对应茶的两种属性,一种属性就是所谓的物质属性,第二种就是所谓的精神属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物质属性又分成两类,一类就是我们传统的茶学为代表的,在这里我还分成了包括茶的农、工、商三个部分。另外一个就是以茶叶实验室为代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茶叶基因研究,包括茶叶提纯技术。如生物、化学、药学、医学等。另外一部分,就是精神属性方面,又主要分成两类,分别是以茶艺为代表的茶道美学和以禅茶等为代表的广义的茶文学。

然后应该是“四象生八卦”,而我把里面每一个仪变成了三类,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春夏秋冬,每季有三个月。第一个就变成了1.育茶之道、2.制茶之道、3.营茶之道。第二个变成了4.鉴茶之道、5.验茶之道、6.用茶之道。这是讲的第二部分,是实验室科学这方面。

第三方面讲的是与茶道美学相关,分为7.烹茶之道、8.艺茶之道、9.品茶之道。烹茶之道的烹字,就是烹饪的烹。就是我们说的做茶,把茶叶做成热的茶汤,做成茶汤可以用各种方式,用煮,可以说煎,可以说泡,还可以说别的方式。但是只有烹这个字,才能是各种方式的统称。你看我们说烹饪,它就可以有各种方法,各种方式都可以称之为烹饪。所以我用这个烹茶二字,各种做成茶汤的方式都可以叫做烹茶。我为什么写《茶道革命》?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煎茶,比如说日本有一个煎茶道,实际上“煎茶道”这个叫法并不科学。煎,它有一个慢慢收汁的过程。煮是没有这个过程的。比如说我们所说的煎鱼,那么这个鱼里带着水特别多,这就不是太好,不是煎,但是水多叫煮鱼是可以的。做茶汤并不收汁,所以说煎茶的叫法并不科学。而且煎茶道也并不是来自于陆羽,陆羽提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轻煮”,并不是一个煎,并没有收汁的过程,我在论文里边写的很清楚。

第四方面就是茶道还与文学、历史、地理、宗教、逻辑、伦理等各个学科都有关系,我们统称为与广义的茶文学有关系。分为:10.传茶之道、11.悟茶之道、12.饮茶之道。传茶之道,既包括历史时间上的一个传承,也包括地理空间上的一个传播,从中国传到国外。悟茶之道,是茶道中最关键的,茶道总的来说它是一个“悟”的过程。最后是饮茶之道。对于饮茶之道,我想说一点,你看饮茶,这给人感觉就是很简单的。饮茶就是喝这么很简单,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那里边最后一样才是茶。但茶之饮是《茶经》中的第九难。那么最难的为什么反而是饮?你看我们今天上午好多人没喝上茶,我们最难的是什么事情?就是要经常能喝上茶。茶要常饮,这是最难的。

一个人的茶道生活(第三届茶道哲学论坛小组讨论环节之第一小组发言)(3)

我这个文章里面写的比较清楚,今天因为时间有限,关于文章就先讲这么多。另外讲一点别的,我之前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记了一本书,这本书因为没出版,我今天带了打印稿。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写的一个“好茶之道”,就是什么样的茶叶是好茶这个问题。我们一般的认为茶叶就是茶叶,它是不分什么好坏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茶叶里面也分好的与不好的。好多人对茶的研究来说可能是没有落地,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进去。我们首先要进到这个茶叶里边去,然后再提升出来,再研究茶道方面的问题,这样才更有力。那么具体怎么进行?首先就要有机会喝到好茶。比如我们来到大益,下午有机会喝到了好茶。第二个是我们再学会怎么喝,怎么品,要分出什么样的茶是好茶,是一个方法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先进来喝,第二个是学会喝。我们说喝茶有很多方式,怎样才能分别出茶的好坏?是要用“啜”的方式。

一个人的茶道生活(第三届茶道哲学论坛小组讨论环节之第一小组发言)(4)

参加第三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的李锡洪老师

那么,什么是“啜”呢?啜茶,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啜”字,是由一个“口”和四个“又”组成,很形象地说明茶是要一口又一口,一口又一口,小口慢慢喝的。“啜茶”首先就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茶,不能大口饮用吞咽。

光是小口喝,还不能完全表述啜的.意思,啜还有其他特别的内含。啜,可组词啜泣。啜泣又是怎样的一种哭泣方式呢?啜泣是指抽噎、抽泣,抽抽搭搭地哭。我们仔细观察小孩儿哭泣,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声音很大,嗓门儿很大,可以称之为啼哭。哭的时间长了以后,声音就比较小了。而且经过长时间的哭,呼吸就会比较紧促起来,小孩儿会想更多地吸气。但又因在哭泣不能张大口去吸气,小孩有时会有一连串的吸气“呜~呜~呜~呜…”这么一个动作。就是一边拼命连续地吸气,一边不断地哭泣,称之为啜泣。连续轻而急地吸气,就是啜。啜茶,不是让我们一边哭泣一边喝茶,而是让我们喝茶时轻而急地吸气,让茶汤尽可能多的,均匀地布满舌头表面,让舌头尽情感知茶味的一种喝茶方式。

为什么用这个动作?就是因为茶是液体,它在我们的口腔里边,总是呆在下面的,我们不能用舌头来感知它。但是我们吃食物的时候,我们就用牙齿去咀嚼,用舌头去搅拌,因为食物一般是固体,所以我们能感知到食物的味道。我们常说舌尖上的中国,那正是因为最灵敏感知味道的器官就是我们的舌头。那么我们用“啜”这个动作,通过急而轻吸过程,让更多的茶水附着在我们的舌头表面,能够喝到并品出舌尖上的茶。

一个人的茶道生活(第三届茶道哲学论坛小组讨论环节之第一小组发言)(5)

我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